•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爱情文章 > 正文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困境及其反思 高校后勤社会化

    时间:2019-02-13 06:41:35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自1999年六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目前改革到了关键阶段,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只有对之前的社会化改革进行反思及总结,才能保证我国高校的社会改革不偏离大方向,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存在的困境
      
      (一)对后勤社会化的理解存在偏差。1999年高校六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是总纲性的文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想和原则,改革的目标与步骤;改革的重点和办法。之后,国务院又在上海,武汉,西安召开三次高校后勤市场化改革会议。其实国务院举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的是明确的,是要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改变,把高校的办学力量放到教学和科研上,摆脱沉重的后勤管理成本,缓解教育经费供需矛盾。具体的做法是剥离非生产性资产,使高校后勤服务系统融入社会经营系统,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是目前高校的改革方案大多没能够体现这些目标,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和价值了解不透彻,应付性成分居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后勤社会化是政府主导型的改革,政府的推动不利,政策走向模糊客观上也造成了高校后勤实体缺乏改革的动力。
      (二)制度预期设计与现实存在偏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困难。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后勤服务实体。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只有少部分经济发达,实力雄厚的高校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甲方乙方”的制度安排,主要形式为“一甲一乙式”,“一甲多乙式”,“多甲一乙式”,“多甲多乙式”。但是无论采取哪种制度安排都无法解决高校后勤参与市场竞争的独立法人实体的建立,仍然会存在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的情况。另外,高校后勤存在的教育与产业的双重性质让这种“甲方乙方”制度设计无法适应,客观上也造成了高校后勤仍然按照机关行政单位的做法,效益低下,无法达到后勤社会化的实质性的要求。
      (三)高校无法解决的两个难点。
      1、资产剥离仍在探索当中,目前无可借鉴的经验。
      除了引入外部资源或政府出面筹资成立的高校后勤公司,其他成立的基本上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实质上仍然是事业单位里的一个经济实体,里头的人,财物管理仍然要受学校的管理,仍然无法摆脱“甲方乙方”制度设计中存在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的问题。
      2、人事问题。
      很多改革最终都失败在人事改革的问题上,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其他的问题相对就变得简单。但目前高校后勤用人制度的现实是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用工种类复杂,正式工与应聘工、临时工待遇相差巨大,职工素质低下,富余人员多。目前高校统一的做法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改革要服从稳定。在这样的论调下,人事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改变,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只能是停滞不前,换汤不换药。
      
      二、反思
      
      (一)改变思想,提高认识。后勤社会化是一把手工程,高校领导对后勤化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了后勤社会化的进程与最终目标的实现。高校应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理念,后勤社会化就是“后勤服务的商品化,后勤运行的市场化,后勤管理的契约化,后勤资源的社会化”。对高校的后勤工作不能认为是个包袱,但也不能放之任之,要逐步的真正做到市场化。高校后勤的职工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认识到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不可避免而且是必须的。高校的师生也要树立后勤市场化的观念,改变福利性的后勤的观念,要树立有偿服务的观念。
      (二)因地制宜,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由于各个高校的客观现实不同。学校的外部环境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配套,高校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影响。政策配套做得到位,多处地理位置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校,客观上后勤社会化的程度也会高出许多。另外,学校内部环境包括学校的经济实力,学校师生的购买能力,学校的规模,学校领导的态度等等都影响到后勤社会化的发展进程。所以后勤社会化不能搞一刀切,可以采取适合本校的客观现实的做法,逐步的实现后勤社会化。要因地制宜选择和借鉴已成功探索出的后勤改革运营模式:在改革模式上,有以上海为代表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跨校区联合经营模式”,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学校自主办后勤模式”,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代表的“甲方、乙方模式”,以西安邮电学院为代表的“乙方为主体模式”,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代表的“甲方为主体模式”,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社会企业托管模式”,以河北大学保定赫达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新宇集团、宝鸡文理学院后勤产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师范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后勤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法人注册、资产多元化模式”,全国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实施社会化改革,不能妄想一步到位。
      (三)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后勤工作的发展最终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所以加强高校后勤工作首先要从“人”抓起,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完善合同用工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完善奖惩制度,使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