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爱情文章 > 正文

    中国城镇化建设金融工作委员会 [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障碍与途径选择]

    时间:2019-04-07 06:57:17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摘 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更为紧迫的历史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得到信贷支持等问题,提出了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及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金融支持;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8-0030-03
      
      一、农村城镇化建设趋势与金融支持情况
      
      (一)农村城镇化的趋势及特征
      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个别城镇表现突出。衡水市有乡镇114个,其中建制镇62个。2005年,衡水市城镇化率为35%,较2001年提高了13.4个百分点。其中,突出的是冀州市,其城镇化率达43.5%,高于河北省40%和全国41.8%的平均水平。
      2.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辐射能力逐步加强。衡水市的城镇建成区面积206平方公里,是1996年建市前的2.2倍。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发展到4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不足20万增加到40万。62个城镇中,镇区人口1万人以上的有16个,较2001年增加了2个;4000人以下的有21个,较2001年减少了8个。城镇非农产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2005年,全市乡村从事非农人员达116万余人,较2001年增加51万人,增幅91%;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达40万人,较2004年增加5万人,增幅14.3%。
      3.城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衡水市把次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点来抓,结合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大力推进“两个集中”(产业向工业基地集中、工业基地向城镇集中)。到2005底,全市18个工业园区共吸纳民营、外资企业370多家,企业年产值达330亿元,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0年至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5万元。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2%。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19.7:52.7:27.6调整到“十五末”的17.4:53.4:29.2,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明显加快。
      4.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通讯工程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化建设。五年间,衡水主城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水、电、公路、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先后建成,城市功能明显改善。
      
      (二)金融支持情况
      农村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特别是信贷资金的投入。2005年,衡水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81.5亿元,较1996年增加133.3亿元,增幅为89.9%。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衡水市三次产业以及农民工生产力转移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农业产业化能力稳步提高。2001-2005年间, 衡水市金融机构农业产业化建设信贷投入增量额分别为5.1、6.6、6.0、6.0、6.5亿元,分别占全部贷款增量的28.3%、40.2%、30%、29.1%、433.3%。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销售收入超千万元龙头企业达到134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比2000年增加13家。瘦肉型猪、蔬菜、奶(肉)牛、林果四大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9%提高到65%,农业产业化经营率由26%提高到47%。
      2.主导产业作用明显增强。在当地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衡水市主导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加强。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8家,比2000年增加191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26.5亿元,是2000年的2.1倍。金属制品及机械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林板林纸六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65%提高到75%。
      3.第三产业层次得到新的提升。随着金融部门对第三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的金融、信息、现代物流、交通、通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如: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方面,2005年,该市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达13.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的稳步发展。2005年,衡水市乡及乡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082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5亿元,比2004年增长16.8%。
      4.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输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对此,衡水市农村信用联社自2004年11月起推出了“农村劳动力输出贷款”业务,在支持农村劳务输出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2006年3月末,累计发放农村劳动力输出贷款2555.4万元,扶持外出务工人员0.94万人(次),外出务工人员实现收入3.98亿元。
      
      二、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障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贷品种及方式单一。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品种主要是针对工商企业的短期流动性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基建和技改贷款),缺少对农业的扶助开发贷款和10年以上的长期建设投资,而且贷款方式主要以抵押为主,缺少信用放款。利率定价较高,不利于农村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需要。二是服务功能有差距。银行中间业务种类比较少,大部分为代收费用、代发工资等,企业理财和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是空白。同时金融服务表现为:市区(县城)的金融机构都已经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资金清算实现了零在途,但银行卡普及率低,自动柜员机数量少,基层镇区几乎没有;乡镇的结算方式相对落后,没有实现通存通兑,有的停留在手工记帐阶段,结算时间长,农村信用社尚没有开办银行卡业务。
      2.对小城镇基础设施信贷投入少,信贷资金外流额度大。近几年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是上级下拔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金融机构尽管有一些投入,近几年来在增量上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而用于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投入增量为零。
      从异地信贷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来看,衡水市银行间流入信贷资金余额五年累计为21.7亿元,流出信贷资金余额五年累计为278.9亿元,五年累计信贷资金净流出257.2亿元,说明信贷资金跨区投放较多,从外面引进的资金较少。
      3.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了对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投入。一是近年来,商业银行遵从“抓大放小”的经营发展战略,其分支机构在城镇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已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二是信贷审批权限普遍上收,削弱了基层银行信贷投放的能力。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贷款审批权。三是不规范的信用评定制度限制了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机会。如对企业的资信等级评估指标设置不尽科学合理,未能体现大中小型企业的区别和区域差异,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被挡在银行的信贷“门槛”之外。
      
      (二)外部因素
      1.农村城镇基础建设收效慢,潜在风险大。农村城镇建设中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住宅建设等方面,其资金投入大、时间长、收效慢,不可预测的风险点较多,贷款往往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容易导致贷款不良或损失,这也是金融部门不愿投放城镇基础建设贷款的原因。
      2.融资环境欠佳,影响了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支持。衡水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总量小,改制中一些企业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得不到有效归集和准确评估,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有多套财务报表,造成金融部门对企业真实财务信息难以识别,加之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建立,企业的诚信意识和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隐瞒利润、转移资产、虚假投资、表面破产、变相出售等各种形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入。
      
      三、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途径选择
      
      一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整体提升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平。要以市场需求、产业政策和资源优势为导向,以发展民营企业为依托,运用积极的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同时,结合小城镇发展规划,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建设工业小区,通过工业小区建设,发挥积聚作用,促进中小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建立起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保证入区企业正常生产经管的政策环境。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把农村城镇化建设作为信贷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人民银行要把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列入金融工作的议事日程,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信贷政策支持的重点,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指导各商业银行及信用社在城镇化建设中落实组织机构、资金和人员,切实把城镇建设列入信贷政策和信贷资金支持的重点,改变目前金融在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粗放、自发和散乱的局面。
      三是完善支持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银行要选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选择有利的业务发展空间,积极调整网点建设。农村信用社要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加速推进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建设步伐,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为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农村金融网点,加快金融电子化进程。进一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职能,增加农业开发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农村水利建设贷款等中长期贷款业务,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技推广、良种培育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尽快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其定位主要是为社区和农村居民服务,办理小额贷款,服务于城镇居民、农民及个体工商户。
      四是创新金融产品,找准支持农村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各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做好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要在健全城镇功能和发展城镇社会服务中寻求商机,重点解决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卫星镇的金融需求,如:道路建设、市场建设、供水设施、邮电通讯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主要在发展城镇经济、促进社区服务水平提高上开展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运输、储存等,同时积极支持面向城镇社区服务的各类服务机构,特别是需求潜力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如房地产开发与装修、建材、农产品交易、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环境绿化、教育培训等。
      五是创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扩大信用数据采集范围,并加快向农村拓展的进度,初步建立农村信贷征信体系。二是建立政府、银行企业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继续利用银企洽谈会、新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努力构建起精诚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三是建立一批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经济服务中介组织,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构、农产品购销合作组织、农业风险基金会以及高水平的资信评定公司等,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及市场调节功能。
      
      课题主持人:张力生
      课题组成员:王耀宗 王兰昌
      贺文欣 张彦刚
      执 笔 人:张彦刚
      
      (责任编辑 李西江)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