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爱情文章 > 正文

    【是非释永信】 释永信

    时间:2019-04-21 06:45:44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没有哪一位出家人能够引起世人如此多的关注,没有哪一位CEO将品牌经营得越好,越遭到更多质疑。作为少林寺方丈,他究竟是一位被误解的高僧?还是很多人眼里的尘世中人?   
      少林寺其实很安静
      
      河南少室山下的少林寺注定是一座深山也掩不住的古寺,虽然气温骤降,但刺骨的寒风依然没有挡住前来进香的游客。今天的少林寺已闻名世界、香火兴旺,与当年17岁的安徽颍上年轻人刘应成初(释永信俗名)到嵩山少林寺看到的破败不堪景象已大不相同。
      与百位法师在大雄宝殿为远道而来的香客诵经祈福刚刚结束,少林方丈释永信在方丈室接受了《徽商》专访。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方丈室,很暖和。此时的释永信换下了鲜亮的袈裟,着一袭深褐色的长袍,显得很随意。虽然已经很久没接受过媒体采访,但各大门户网站却也少不了他和少林寺的新闻。
      政治和尚、精英和尚、少林寺CEO。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MBA学位的僧人,在他领导下的少林寺很多做法新颖却又备受争议。
      开公司,搞“功夫之星”海选,参与拍摄少林题材电影;穿豪华袈裟,获赠豪华越野车,100万元天价给手机号码开光……他的一举一动都成为社会焦点。
      质疑和诟病从来都没消停过,有人说少林寺已世俗化,不再是佛门清净地。
      在中国,享受如此“待遇”的方丈,释永信是头一个。
      “我们其实很无辜,我感觉我们也没伤害谁,但总有一帮人在无事生非。”提及种种非议,释永信的言语中有颇多无奈。
      “同样一句话,大家的理解不一样。有些人,好话给你反着说。”
      “大家对少林寺都很有感情,因为少林寺既是佛教的,也是民族的。发表对少林寺的看法也很正常,如果提些建设性的意见很好,但很多都是些谩骂。说指责的话没有作用,还伤害自己。”
      不可否认的是,自从释永信接管少林寺之后,少林寺确实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1999年,自34岁的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正式升任第三十代方丈以来,少林寺就进入了释永信时代,也进入了少林寺突飞猛进的发展时代。
      此前1987年,释永信就已经接任了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时年22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寺庙当家人。
      从1988年1月在少林寺院内首次公开对外表演开始,少林寺走上了“功夫经济”的道路,第二年改名为少林武僧团,开始了国内外的演出,1998年成立了“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国内29大类近100个商标,向一些社会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
      自1986年始,还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寺红十字会、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
      2004年7月,中断700余年的“少林药局”得以恢复,少林寺将《易筋经》、72绝艺、点穴功等少林武功秘籍以及修炼方法通过网站向全世界公开。
      2006年,由谭盾等音乐大师参演的大型生态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在嵩山亮相。
      2010年8月1日,少林寺周边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于是,很多人纷纷指责释永信太“人世”,少林寺太过商业化,搅乱了出家修行的一方净土。
      “不是我太‘人世’,是我太超前。”释永信的这句话也常常被媒体引用。
      有时候,释永信也会困惑,全国寺院中比少林寺更为商业化的不在少数,少林寺为何成了众矢之的。“尽管少林寺不是大寺,大家只关注少林寺,因为少林寺名气大。”
      “如果大家希望少林清净,都不来,也许就清净了。”释永信的回答显得颇有禅意。
      他接着说:“少林寺的存在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我们这么做也是社会的一种需求,是要满足众生愿。少林寺的中轴线上我们对外开放,我们的生活区和下院其实很清静。平时看不到有多少僧人,他们与社会人士接触并不多。”
      
      被关注很累
      
      “将来佛教何去何从我们心里有数,传统宗教都面临着如何生存的问题,宗教界也在探讨,将来能为众生和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帮助。”释永信语调低缓。
      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去少林寺拍纪录片。据说,他们不知道如何翻译“方丈”这个词,于是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直译成“少林CEO”。
      虽然释永信不接受诸如此类的说法,但外界认为他之于少林寺,这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称呼了。
      “一个企业有很多种产品,一个寺庙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僧人的修为和人才的培养,一个寺庙也只是一个空壳,不可能长久。”
      少林寺的这位大和尚认为,不同时期,少林寺面临的问题不一样,现在仍然是生存问题。
      “少林寺的大方向是对的,在中国社会体制大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寺庙首先要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再有是你能给社会提供什么,给宗教界提供什么。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这位方丈的无奈不仅是每出一言会被众人解读成千百种,就连待在家里也会“被采访”。
      “这么冷的天,他在门口待了好几天,就答应他见个面照张相。谁知刚见面就有一堆问题,我没说几句,他却写了一长篇报道。”释永信所指正是前段时间,广州某媒体对他的“专访”。
      结果有关少林寺的门票和“被上市”问题近日又被各大网站炒得沸沸扬扬。虽然释永信笑称如果在乎这些评价,“早被气死了”,但这一笑而过的背后绝非是普通人所能承受的压力。
      “报道中把门票的事情都推到政府身上肯定不对,毕竟我们是利益共同体。”
      “我一再想取消门票是迟早的事情,一步到位完全取消不大可能,将来或减或免。完全免的话,还要考虑这个场所的承载量。”
      虽然释永信曾多次否认少林寺的上市问题,但“被上市”像祥林嫂的碎碎念困扰着他。“少林寺是不会上市的,上市是企业和社会行为,一旦上市之后,你想做什么未必就能做什么,到时想保持寺院的传统就很难了,寺院核心的东西就有可能保不住。”
      对于媒体的过多关注,释永信面露疲惫:“媒体没少关注少林寺,越关注我们感觉越累。”沉思了一会,释永信接着说:“当然媒体也不容易,理解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少林寺每三年会举办传戒法会,每年都有“少林问禅”活动和“禅七”的修行。平日里僧人们上殿诵经,初一、十五受戒。
      “这种修行传统在中国寺庙也不是很多的,我们能够保持下来,在全国寺庙也不多见。这是我们对出家人的责任、对寺庙的责任,同时我们秉承出家人的修为对社会也是一种回报。”
      “我们做的这种事情宣传得少,也宣传不出去,因为大家喜欢的还是一些猎奇的东西。”
      释永信在新书《我心中的少林》中坦言:做一件事不仅要僧人理解,佛教界理解,还要社会理解。当问及背负如此多的责任,会不会太累?“不累,什么时候都要守住底线,成为一种习惯就不会感觉累。”
      对于少林寺的未来,“大家希望少林寺是什么样,少林寺将来就是什么样的。”这位少林寺的中兴者仿佛是在喃喃自语。
      他翻阅典籍研究少林寺的过去,抛头露面肩负少林寺的中兴,培养人才开拓少林寺的未来。
      关于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该不该发扬光大,该不该走向世界,几乎没有人有异议;而释永信方丈发扬少林禅宗文化的方法是否适当,如此操作是否太过超前,也许只能等待未来某一天才能证明。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