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爱情文章 > 正文

    当前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最大障碍 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的政治障碍及其规避策略浅析

    时间:2019-11-17 06:39:02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政治障碍是困扰当前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障碍性因素涉及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朝鲜核问题等。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和现实争议,共同抛弃“冷战思维”,采取政经适当分离、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互信等一系列途径规避和缓解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政治障碍,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无疑最为符合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战略诉求。
      关键词:东北亚;经济合作;政治障碍;规避策略
      作者简介:戴慧(1981-),女,吉林白山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200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俄罗斯政治与外交研究、东北亚区域安全与合作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203-0063-03
      
      东北亚经济存在着高度互补性,且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近年来,东北亚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但这种高度互补性并未自动的导致区域合作,况且,稳定的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建立在适当的国家间政治合作的基础上。目前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着诸多障碍,政治障碍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朝鲜核问题等,突破这些非经济性症结是促进东北亚经济整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出路。
      
      一、区域一体化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进度
      
      冷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作为经济全球化一部分的区域一体化浪潮方兴未艾,并逐渐形成3大经济圈: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圈(10+3)。这三个经济圈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3/4,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相比之下,东亚经济圈的实力最弱。从地区内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率看,欧盟为63%,北美自由贸易区为54.1%,而中日韩三国贸易总量仅为区域内贸易总额的19.3%,可见差距很大。
      近年来,东北亚国家认识到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步伐。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了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并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三国宣称将致力于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和平对话,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2005年7月,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宣布扩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的实施范围,使其扩展到韩国的部分地区、中国东北三省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2005年9月,中、朝、韩、俄、蒙五国签署“大图们江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区域合作,中国政府在吉林省长春市已经举办三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活跃了合作氛围,取得了巨大成功。
      上述进展表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来势迅猛,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统计,2004年东北亚各国贸易总额达28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其中,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贸易总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东亚经济的整合关键是东北亚各国的政治合作,其核心是中日韩特别是中日的合作。中日韩的经济总量约是东盟10倍,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高度互补性。据预测,到2020年,中日经济总量将达到或超过9万亿美元,与现在欧盟的经济总量和规模相当。?�?�显然,中日如果不能很好地合作,整个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就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经济互补并不能自动的导致经济一体化。东北亚合作尤其是中日合作,面临许多障碍和不确定因素,对此必须加以认真对待。
      
      二、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政治障碍
      
      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以政治合作为特征的,……像国内经济一样,稳定繁荣的国际经济也需要强有力和稳定的政治基础,以便建立起管理这个体系的组织机构和规则。?�?�这表明,越是密切的经济合作,就越需要高度的政治互信作为保证。当前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存在不少历史的、现实的和潜在的政治障碍。
      (一)历史因素
      东北亚合作进程中,日本领导人的历史观始终难以被周边国家接受。日本前首相小泉不顾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抗议与反对,执意连续参拜靖国神社。每年,许多日本阁员、议员也都去参拜靖国神社。一部分日本政要甚至根本否定日本的战争罪行和战争责任。显然,这种表态不能被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周边国家和人民所理解接受,也难以被国际社会接受。时至今日,日本仍未与中国、韩国以及其他亚洲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实现心灵上的和解。邓小平关于日本历史问题的几段讲话,体现了中国政府处理对日本历史问题的基本立场,中国对日外交一直未曾偏离这些原则。1986年8月邓小平会见日本自民党最高顾问二阶堂进先生时说:“我们注意到日本政界有些人很强调日本人的感情,请他们注意不要忘记还有中国人民的感情。最近有些麻烦,如参拜靖国神社,还有其他的事情。这些问题同我们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相比,要更本质得多,更实际得多,更重要得多。”1987年6月,邓小平会见日本公明党代表团时说:“坦率地说,日本是世界上欠中国的账最多的国家。”“战后一部分人一直存在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这些人为数不多,能量不小。他们始终没有忘记从另外的角度解释日本战后宪法,没有忘记制造中日之间的隔阂,这是很不幸的。”1987年6月,邓小平会见日本客人时说:“有些不愉快的事情,要妥善处理。这对两国人民都有好处。中日关系历史上的纠葛,坦率地说中国方面没有责任。对历史的认识,对历史的评价,要强调以新的向前看的态度,不要找麻烦,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新的纠葛。现在这些纠葛没有一件是中国引起的。对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最大的克制态度,包括说服人民。”“我们双方考虑问题都要立足于长远,要解决长远问题。对现在和将来可能发生的纠葛,都要冷静、迅速地共同合作,尽快解决好,以免影响我们长远关系的发展。”?�?�应该说,正确认识历史问题,对日本而言尤是如此,这是开展东北亚合作的政治基础之一。
      (二)领土争议
      所谓领土之争,是指东北亚国家围绕某些岛屿和领海的主权归属问题而产生的争执或争端,主要是日俄北方四岛之争、韩日独岛之争、中日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之争。问题的症结是,这些岛屿之争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民族怨恨和复杂的国际背景。无论是北方四岛,还是独岛、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其所承载的多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怨恨。
      虽然存在岛屿之争,但上述四国的政治关系尚属正常,没有公开的冲突。民间的、潜在的不信任情绪仍然存在,这对正常的国家关系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成为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一大政治障碍。
      (三)美国因素
      作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东北亚事务有着很深的影响力。总体而论,东北亚经济合作可能面临美国方面的如下滞障:一是美国与朝鲜的危险博弈。尽管美朝都同意朝鲜半岛无核化,并签订了《共同声明》等多个文件,但双方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程序上大相径庭。美国和朝鲜为了达到各自目的,展开了危险博弈:时而以武力相威胁,进行军事演习、发表最后通牒式的强硬表态;时而做出一些缓和与让步姿态,以便向对方施加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迫使对方首先做出让步。这种博弈关系无疑非常危险:当任何一方误读了对方的“出牌”,从而采取了极端的应对手段,战争就难以避免。这将严重冲击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二是美国对台海事务的干预。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长期战略目的,一直介入台海两岸事务,成为阻止中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美国通过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海空力量表明了其试图倍增介入台海事务能力的意向。日本把台湾纳入“安全识别圈”范围,通过了“有事三法案”,并执意修改宪法第九条、参加美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等举措进一步复杂了台海局势。
      
      三、缓解东北亚经济合作中政治障碍的若干建议
      
      若使东北亚经济合作步入健康轨道,在政治上,有关国家必须力图破解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对待历史问题
      为了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为了日本人民和东亚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利益,日本方面必须端正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负责任的表现。
      (二)抛弃冷战思维
      冷战思维一直存在于美日等国政治家的头脑中,且根深蒂固。美日基于现实主义的权力和实力的思维方式,认定下一个能对美国霸权提出挑战的国家惟有中国,并将中国视为假想敌,不断对中国的各项事业进行阻挠和遏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没有意识形态偏见,正在虚心学习包括美国、日本在内所有国家的成功经验,继承人类文明的遗产,并真诚地与世界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高度对外开放的国家。这不但使中国分享到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也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的益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因此,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欢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合作的行动表明,中国尊重并遵守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制度规则,同时积极推动改革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以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这种负责的、积极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所有国家,应该受到美日等国的欢迎而非遏制。惟有抛弃冷战思维,中美日才能迎来一个全面合作的新局面,东北亚经济合作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
      (三)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互信
      针对冷战后中日关系的现状,沈骥如认为,应当让中日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适度分离”的状态。也就是说,默认政治关系的冷却,在经济关系上维持现有的合作进度,但暂时不出台新的合作计划?�?�。这样,既可以维持已有的经济合作关系,防止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和失控,也有助于双方特别是日方评估中日关系恶化的经济后果。同时,双方应当保持各种级别的政治对话,以增进相互了解。这种趋势有利于双方特别是日方冷静评估两国彻底分离的后果,冷静考虑在重新建立经济关系热、政治关系也热的中日关系过程中自己应当做些什么。经过一段双方关系冷却后的思考,中日关系有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发展时期。东北亚合作将因此得到中日两国友好合力的强力推动。
      (责任编辑:云馨)
      
      注释:
      ①东北亚各国在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EB/OL].国际在线,2005-9-6.
      ②沈骥如.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希望[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1).
      ③[美]罗伯特・吉尔平著,杨宇光,杨炯译.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世纪的世界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④转引自于青.邓小平谈中日关系[N],人民日报,2004-8-19.
      ⑤中国共产党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
      ⑥沈骥如.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希望[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1).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