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搞笑文章 > 正文

    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 [对当前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的几点认识]

    时间:2019-03-29 06:44:35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近期,我国以内、蛋为标志的部分消费品价格出现了上涨,但这并不标志着通货膨胀的出现。目前,我国确实存在着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但这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文章以部分商品价格的变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及其对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共同作用机理。最后,从理论上提出部分治理和解决当前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消费品价格;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治理
      
      当前,我国部分消费品价格出现了上涨,但这并不是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更不是即将出现通货膨胀的标志。这种局部的、部分的商品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和周期性的供需矛盾造成的。但是,我国目前确实存在着潜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形成这种压力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巨额的贸易顺差造成外汇储备持续攀升,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流动性过剩,资本市场的异常活跃,主要大中城市住房价格的始终持续上涨等等。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即时发生,但正是它们的共同作用才是产生目前通货膨胀压力的根本原因。
      
      一、如何认识当前部分消费品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近期以来,我国主要大中城市以肉、蛋价格为标志的部分消费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6月份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统计,2007年上半年,出栏生猪平均价格为每50公斤568.47元,比2006年上涨177.04元,涨幅45.2%,比历史最高的2004年还高124.98元。这些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确实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按照恩格尔系数的原理,部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随着这些消费品供给周期性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增加,这种影响会逐步淡化和消失。
      2.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来说,以猪肉和鸡蛋为代表的部分副食品价格的上涨是由这些农副产业自身的产业特点、经济和市场周期,以及供求结构和时间上的差异造成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当前我国肉蛋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以下原因所致:(1)价格规律影响。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自当年8月份起价格开始回升,生产开始恢复,但猪的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因此,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这次价格波动是去年以来周期波动的反映。(2)生产成本增加。从去年底开始,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攀升,2007年1-6月份,出栏生猪平均每头总成本915.25元,每50公斤总成本436.78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分别比2006年增加159.79元、88.35元,增幅分别为21.2%、25.4%。一些养殖场为了避免成本再次上升的风险,饲养积极性下降。(3)市场需求拉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据统计,今年1-4月,农村居民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5.1%,城市居民猪肉消费同比增长10%。(4)受去年上半年养猪比较效益低的影响,一些散养户缩减了养殖规模,甚至停止养殖,导致目前生猪出栏量的减少。鸡蛋价格上涨的原因也与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相类似,今年春季部分地区鸡病流行,对鸡蛋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饲料价格高,导致养殖成本加大。另外,鸡苗价格一直处于高位,部分地区鸡苗供应量不足也是导致鸡蛋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因此,这种根源于产业自身眉期性特征和局部、短时期内供求变化导致的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因为这种价格的变动是局部地区的、少量品种的和短时期的。
      3.食品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我国CPI构成的特点与其短期(月度,下同)走势的关系。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e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的CPI数据构成基本可以划分为两大类:非食品类与食品类。其中,食品类要素占据CP!的比重大约为33.2%,而非食品类要素占据CPI的比重大约为66.8%。从历史经验来看,在我国CPI构成中,非食品因素变化与波动的范围非常狭窄。从经济预测和研究的主流来看,非食品要素的短期变动相对稳定,因此CPI的短期变动主要受到食品价格要素变动的影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肉、蛋价格上涨之后,短期CPI指标也大幅上涨。所以,这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的产生。这是我国CPI指标自身的结构特征决定的,即,短期内对食品价格的变动十分敏感。(2)通胀的衡量标准。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3)结论。由于CPI指标自身结构的特征和通胀的衡量标准,以肉、蛋价格为标志的部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更不是即将出现通货膨胀的标志,仅仅是其自身周期性产业波动所导致的,一定时期内,它或许会对CPI指数和居民生活产生短时期的、局部的影响,但也会随着产业周期的调整而逐步得以消除。
      
      二、长期(季度以上)CPI的上涨与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根本原因
      
      1.我国中长期的CPI数据指标。如上所述,短期内无论是部分商品价格的波动、还是受其影响的CPI指标短期扰动,都与通货膨胀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长期的CPI数据上涨,却可以反映出通货膨胀压力的存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的CPI变化见图(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从图明显可以看出,从去年12月份以来,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的幅度明显加快,并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尽管近几个月是由于肉、蛋等食品价格短期上涨的影响,CPI突破了警戒线,但从年度长期的分析角度来看,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形成,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给以密切关注。
      2.我国CPI指标结构的科学性与通胀压力的测度。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易宪容(2007)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对我国CPI指数的透明度、指标体系权重设置的科学性、准确性存在着一定的质疑,并且与美国的CPI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他们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CPI指标权重的构成。美国的CPI权数的构成包括:居住类权重为42.1%、食品与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与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等。而我国CPI指标食品类权重比较大,居住类比重偏小。(2)美国有“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指标,即扣除食品和能源等价格不稳定因素后的CPI。我国则不能有效地剥离这种影响,因此造成上面论述的短期CPI的波动问题。(3)美国的CPI指 数从数据收集、数据制作、数据发表及数据修改等每一个环节都是透明公开的,以保证其科学、规范及权威性。而我国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透明的,无法准确地剥离出短期食品价格异动对CPI的影响,无法测度CH中权重较小的商品价格的变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程度。所以,我们采取结合CPI数据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在理论上分析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以及各种直接因素对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共同作用机理。
      3.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根本原因。(1)产生通货膨胀压力的直接原因是: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流动性过剩和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它们虽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即时发生,但却是推动通货膨胀形成的根本因素,也是推动CPI数据长期走高的根本动因。(2)通胀压力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失衡,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国内消费拉动的严重不足。由此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巨额投资拉动下形成的产出,必然寻找国外市场的出口,从而形成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二是居民储蓄率过高本身就挤占消费,同时,由于资产项目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和流动,可供投资的资产项目有限,在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时,就会产生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资产的现象,必然形成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这就产生了所谓“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同时表现为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
      
      三、货币流动性增量与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
      
      1.外汇占款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200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幅度顺差,在结售汇和汇率管制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必须要将大量外汇买人,这就造成基础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度增加,贸易顺差引入的净利润在外汇管制的条件下,变成了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同时央行为了稳定币值,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发行央行票据,回购因为购买外汇而多发行的基础货币。企图用这种办法对冲掉经济体系中增加的货币量。但在实施过程中,多发行的基础货币没有或者不能够完全收回。到2006年底,中央银行的票据余额为31958.81亿元,比外汇占款少52402.15亿元(卜永祥,2007),这个差额就是基础货币增加的投放量。在经济体系中,这部分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量才是导致长期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2.中央银行的各种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过剩的治理效果分析(王小广,2007)。(1)汇率工具。从理论上分析,人民币升值是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通胀压力的直接办法。但是短期和迅速的升值不仅不会解决这个问题,甚至会直接危害出口,损害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一,短期迅速的升值,会直接导致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出口量下降;第二,这将直接影响国内出口部门,导致生产下降,进而就业机会减少;第三,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还将直接导致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从而使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更加严峻。因此,短期内大幅提高人民币汇率,不仅解决不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还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危害。(2)利率工具。为了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过快膨胀,央行有理由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活动加以控制,于是加息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在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与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共同作用下,加息政策工具调控的力度有限。第一,加息的幅度与资本市场的回报相比是较低的,因此,在“双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无法用利率的工具固定现有的流动性,这也是利率政策一定程度失效的重要原因。第二,加息的预期,必然加强国际游资进入欲望,使本来已有的流动性过剩更加恶化。(3)存款准备金工具。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控制货币供应量原本就可以采取价格调整和数量调整两种方法。所谓价格调整就是升值和升息,所谓数量调整就是提高准备金。采取数量调整的方法,好处是可以起到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而且又因境内外利差维持不变而起到遏制境外投机资金流入之目的。但同时,存款准备金过高,也会给商业银行体系带来经营的风险和负担,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润,其对银行体系资金流动性的调控力度有限,对由于外贸顺差引起的增量流动性,效果则更加有限。
      3.货币流动性增量是促使通胀压力增加的根本原因(魏杰、王韧,2007)。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的畸形经济增长模式,对出口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同时,目前我国的出口产业部门竞争力相对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出口产品大多集中在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领域,因此,我们必须相对在一定时间内,维持汇率的稳定,坚持结售汇制度。央行的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利率、准备金等政策工具,或者是政策力度有限,或者会带来相关的负面作用。更重要的是,除了发行央行票据以外的工具,都是针对流动性过剩的存量进行调整,而因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无法完全对冲掉的增量流动性,正在与日俱增,出口部门的顺差额减去当日央行票据的对冲量,就是这一天货币流动性的增量,因此,即便中央银行政策工具有效,也仅仅是对存量的流动性有效,对增量的流动性,央行的政策工具则束手无策。同时,政策工具的不断使用,使央行的工具成本不断提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中国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不是一个货币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与日俱增的流动性增量是形成通胀压力的根本原因。
      
      四、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为标志的资产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
      
      1.资本市场活跃、投机性炒作增加与通胀压力的形成。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出现了井喷式的上涨,这一方面是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基本面发展相背离的改变,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有益的上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股票指数短期内井喷式的上涨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直接推动了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1)大量货币脱离银行体系,导致利率政策部分失效。在资本市场空前繁荣的时候,大量货币会从银行体系“搬家”到收益更高的资本市场,这就造成商业银行体系无法固定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由于资本市场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利率政策杠杆可调控的区间,事实上就形成了利率政策的部分失效。同时,大量的民间和国外资金流入资本市场,促使货币的流动性更高。(2)短期炒作,促使流动性增加。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几乎很少进入实体经济和产业领域,大部分从事短期的投机和炒作,一方面造成货币的流动性增加,另一方面使资产价格迅速畸形地上涨,这必然带动实体经济投资成本的增加,长期看将推动下游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3)资产价格全面上涨、CPI无法体现与通胀压力事实上的形成。货币的流动性过剩、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短期炒作促使资产价格全面上涨,由于我国CPI指标的特点、传导机制的问题和时滞性的存在,这些数据在短时期内,不会迅速地在CPI指标上体现,但从中长期看,资产价格的畸形上涨必然传导给下游的消费品价格,进而引起价格普遍变动,事实上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形成。
      2.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过热、通胀压力是否存在的另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有其产业 自身的特殊性。突出表现为:房地产既是消费品,同时又是资本品。(1)房子作为基本的消费品是生活所必需的,因此房价的涨跌应该成为消费物价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CPI指标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房产目前已经成为大中城市居民大宗消费的主要对象,因此房价连续的上涨,事实上削弱了货币的购买力水平,作为生活消费的必需品,其价格变动由于没有在CPI中很好地体现,因此,其导致的真实通货膨胀压力也被低估了。(2)作为资本品的房地产的供给,与作为消费品的房地产的供给不能有效地加以区分,作为消费品的房地产与作为资本品的房地产在同一个市场中定价,导致投资者以消费品价格购买、消费者以资本品价格购买的问题。本质上是作为资本品的房地产供给挤占了作为消费品的房地产的供给,因此,在资本供给增加和消费品房地产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更加推高了房地产的价格。(3)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房地产已经成为除了资本市场以外,大宗资金投资和炒作的重要场所,这更加助长了房价的攀升,房价的攀升带动资本的进入,资本的进入进而推动房价更高的上涨,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工资的涨幅远远低于房价的涨幅和资本的获利。(4)正是因为房地产市场连通着资本品和消费品的特点,作为资本品的房价的上升,直接引起了作为消费品房价的同时上升,这还挤占了作为消费品的房地产的供给。因此,在这个资本品价格与消费品价格联动上涨的市场里,必然直接推动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
      
      五、基本结论与解决通胀压力的主要思路
      
      少部分消费品价格的短时间波动,并不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更不是出现通货膨胀的标志。我国目前尚不存在明显的现实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已经形成,这主要源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深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提高等因素对通货膨胀的潜在和长期的推动作用。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从根本上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才是解决通货膨胀压力的根本举措。为此,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高度重视关系民生的消费品价格,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调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虽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对于广大低收入者,这种影响更为显著一些。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民生,保证市场必要的供给和稳定市场的价格,对于低收入者给予适当的补贴和资助。同时,要深入分析价格波动类产品的产业特点,价格和供求周期等因素,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正确引导这类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发展,使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从结构的视角减少贸易顺差,根本上解决流动性增量引发的通胀压力问题。中国由于外汇占款所导致的流动性增加并不是一个货币问题,因此,除了人民币升值以外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只会对现有的流动性过剩存量起作用,无法对不断增加的流动性过剩增量进行抑制,同时,短时期内人民币的迅速升值还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危害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在短期内,我们必须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产业政策等手段,在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从微观的视角,调整进出口结构,抑制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品出口,增加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进而逐步减少贸易顺差额度,这是从根本上减少流动性增量的有效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币值的变动对经济带来的损害,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缓解了基础货币供给不断增加的困境。从长期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结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切实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只有消费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时,我们面对国际资本市场才会更加自信,这也是解决国内通胀压力和汇率问题的根本出路。
      3.从供给的视角减少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根本上解决资产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压力。从本质上看,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两个供给不足:(1)可供选择的资本品供给不足,很多资源性产品的定价尚未市场化,市场上可供投资的工具有限,导致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资产,其结果必然是资产价格上升。因此,增加高质量的资产供给,是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推动市场化改革进程,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里实现资产的市场交易和市场定价,进而增加优质资产的供给,缓解资产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压力。(2)市场制度和企业制度供给不足。市场交易投机倾向严重,缺乏长期投资的动机正是这种不足的体现。只有健全市场制度、企业制度和资本品的定价机制,才能有效地抑制资本市场短期炒作带来的流动性,完善的市场制度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种游资的短期牟利行为,健全的企业制度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长期投资的信心,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可以保证资本运行顺畅高效。这些不仅仅是减轻当前通胀压力手段,更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4.从区分的视角解构房地产市场,科学地调控房地产价格。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其本身就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提供的产品又兼具投资和消费的特点,因此,在各个国家经济起飞和成长的阶段,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最容易产生的,往往形成资本拉动房价、房价回报资本的怪圈。因此,(1)必须解构房地产市场的产品结构,严格将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房产分开,使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定价,用不同的方法调控。(2)必须严格控制市场准入。用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调控整个行业的投资过热的冲动;控制作为投资的房地产价格,增加用于消费的房地产供给,使作为消费品使用的房地产价格柔性下调,进而在实质上缓解由于房地产市场价格升高所造成的货币购买力事实上下降的问题,减轻由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所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5.高度关注潜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的危害是根本性的,它将动摇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目前我国没有发生明显的通货膨胀,但通胀的潜在压力已经形成。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调控,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打牢经济增长的基础,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使经济保持稳定、健康、既好又快地发展。
      
      (责任编辑 彭 江)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