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搞笑文章 > 正文

    用“影像”让感动常在_影像从心 感动常在

    时间:2019-05-14 06:42:39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鲁杰(佳能(中国)企业品牌沟通部副总经理):我们也想了解,从公众的眼光怎么看待企业做公益,是不是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这种事儿就行了?您先跟我简单说一下。   刘艳涛(《环球财经》记者):改革开放后的30年,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可能整个社会在追求效率上更高一些;公平也体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一些公益明星,基本上是以个人面目出现的。我们尊重这种个人形式,但杂志也关注到企业公益――这一目前还不太为大众所关注的地带。
      中国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企业,如何通过一个机制或者模式,去更好地实现回馈社会的责任,通过我目前的采访来看。很多企业不仅在思索,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地实践着。但他们在实践中也遭遇了种种困惑,尤其是效果也许与初衷有距离之类的遗憾。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采访以及实地走访,通过第三方视角,与企业共同探讨在中国当前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建立公益机制或者针对中国现实有效的公益模式。
      
      与以往的采访不同,采访佳能(中国)是首先从鲁杰“采访”记者开始的。
      鲁杰很善谈,聊到佳能(中国)的公益和社会责任,聊到过往20年的公益实践,鲁杰告诉记者,“佳能(中国)的公益有一个名称,叫‘影像公益’,在每一个做的CSR(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上。都是最大化地利用到佳能的先进技术,在环境保护、教育支持和文化方面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用影像支持公益,从而达到企业与中国现实‘共生’的关系。”
      “感动常在”是佳能产品广告词,放之公益上,这意味着,记录感动或者让记录感动人。
      
      记录即将消失的记忆
      
      羌族,被誉为川北群山之颠的“云朵中的民族”。幽怨的羌笛;古老漫长的祭祀;传统而具有特色的妇女节;精美绝伦的刺绣,这一切构成了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但羌族本身无文字,口口相传是羌族文化保留继承的惟一方式。
      四川省阿坝州阿尔村是汶川县龙溪乡的一个小村庄,时间对于阿尔村。几乎是静止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它也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有专家这样称赞阿尔村:“失落的天堂,遗失的美丽,万物皆有灵,世间之奇境”。2008年,历经无数风雨的羌寨,在地震来袭时遭到重创。号称最坚固的羌族方形石片平顶庄房倒塌了,象征着羌族的文化羌石雕损坏了,突然发生的一切,仿佛要颠覆这个古老民族的所有过往。
      地震过去一年后,一群身背大包小包和专业器材的摄影师、摄像师、专家、学者来到了这个古老的村落。在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由佳能(中国)组建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组一行18人进驻阿尔村,他们运用3D影像数字技术,历经3个月,走了60多个羌寨,全方位、原生态地采集和记录了羌族文化。
      这是让鲁杰感触最深的一个项目。
      “因为它没有文字,只有语言,人没了这个文化就没了,所以我们把它用影像保留下来。将来,羌族的后代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些石片平顶庄房和羌石雕了,但看到这些留下来的影像,他们或许能体味前辈们的生活状态,因此而感到骄傲。”
      鲁杰告诉《环球财经》记者,在对文化的支持上,佳能(中国)有自己的定位:“我们不是给一笔钱,有时候给钱不能起到作用。佳能(中国)所做的是让人们知道这些事物的重要性,提升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关注。毕竟单靠一家企业,能力还是有限。”
      
      钱买不来“被认可”
      
      如果说丰富的羌族文化给了佳能展现自身核心优势的契机,那么,
      “影像・希望之光”项目的启动则体现了佳能(中国)另一种公益模式的探索。
      河北兴隆县是承德地区西南部的一个偏僻小县,虽然离北京才5、6个小时的车程,但这个被群山包围的县城除了土特产外,少量的煤炭是它惟一的资源“优势”。贫困和闭塞让半壁山镇的孩子除了大山和破旧的学校,对外界的认知几乎为零。
      在这里,有一所希望小学一半壁山佳能(中国)希望小学。与别的希望小学不同的是,这里的孩子虽然物质上贫穷,但精神上是富有的。而这一切源自佳能(中国)援建思路的抉择。
      2008年,佳能(中国)推出了“影像・希望之光”项目,旨在帮助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会化发展和美育素质。项目包括“影像趣味课堂”和“影像交流活动”内容,通过主题摄影讲座和摄影实践,帮助学生们用镜头去发现和记录身边的“爱”、“美”、“感动”,鼓励孩子们创作,用摄影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意。
      “其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物质上的援助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觉到‘被认可’,这是钱买不来的。对于希望小学的援建,佳能(中国)一直都有,但在出资建了9所希望小学之后,我们说STOP,先停下来,先不要拿钱去建硬件了,硬件设施的好坏并不是教育内涵的关键,某种程度上,软性的东西更重要。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天的学习之外,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与外界进行这样的交流,也是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鲁杰说。
      
      影像公益联盟
      
      与野生动物摄影家奚志农的合作,是佳能(中国)影像公益的叉一个里程碑式事件。
      2005年,奚志农创办了“野性中国”工作室,旨在抢救性地记录中国的濒危物种和自然环境的变迁,“用影像保护自然”。为了号召更多的摄影志愿者加入野生动物保护的队伍,他开设了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向无力购置摄影装备和没有接受过专业摄影训练的野生动物工作者、研究者和摄影师提供装备和专业指导。正是从这期间开始,奚志农的努力得到了佳能(中国)的支持。至今,佳能(中国)已经支持了三届“摄影训练营”项目,并以此为起点,在中国展开了全面的影像公益尝试。
      鲁杰告诉《环球财经》记者:“对于佳能(中国)来说,与‘摄影训练营’的合作可谓是天作之合,也和佳能(中国)设计公益项目时,具有足够的差异化、能够匹配佳能独有的技术能力的维度取舍相符合。”
      在某种意义上,与“摄影训练营”的合作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这不是佳能(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第一次公益尝试。2003年,他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P)组织合作,在中国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项目。
      2008年7月,佳能(中国)与WWF、“野性中国”工作室等组成国内首个“影像环保战略联盟”,在其后的发展中又不断拓宽“影像公益”的外延,从最初的“影像战略环保联盟”跃升为“影像公益联盟”,先后投资400万人民币支持影片《可可西里》,并结合影片主办了“寻找绿色世界”环保题材DV摄影大赛。
      在记者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佳能(中国)的影像公益实践,反映的是中国企业公益共同面临的一个战略转换期:在上一个阶段,企业更多追求的是如何将自身能力与社会公益需求相结合的“定位”问题;而在下一个阶段,企业需要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完善公益活动与社会需求在各个维度上的契合,从而形成真正的公益角色替代。
      “其实我们也有困惑,也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在中国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模式,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中。”鲁杰如是说。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