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经典文章 > 正文

    [助学贷款业务萎缩的成因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官网登录

    时间:2019-06-24 06:55:22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性助学贷款,在许多地方助学贷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基于此,我们试图通过对所辖市助学贷款情况的分析,找到助学贷款制度存在问题的症结。   1.当前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1)贷款学生还贷意愿差仍是突出问题。据调查,鹤壁市首批助学贷款2000年发放,为商业性助学贷款,到期违约率在50%以上,大大超过2002年8月份央行关于助学贷款的有关通知中高校的不良还款率为20%的底线。2002年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截至目前因还款期限较长,一般在6年还未到期,因此贷款形态形式上表现为正常,尚未反映出违约现象,但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者均已于两年前毕业离校,目前无一和贷款银行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2)银行惜贷是惯性问题。由于改革导致的贷款权力上收和50%以上的超高助学贷款违约率让银行对助学贷款延续了一贯的惜贷行为。据调查,鹤壁市农行已在2003年7月后停办了个人质押贷款以外的其他一切个人贷款。
      (3)成本收益不匹配是重要问题。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不允许上浮,属低收益产品,在助学贷款数量多、金额小、管理成本高、贷款风险大等显性因素外,偏远地区更是缺乏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和交通工具,分散的贷款对象要靠信贷员一户户上门催收,工作量之大、难度之高是发达地区和现代化大城市所无法相比的。即使如此,尚有许多变数使催收目的实现不了,劳而无功甚至是负效益。
      (4)贷款学生提供担保难是普遍问题。与全国情况类似,贷款学生贫困程度严重难以提供担保。据调查,鹤壁市助学贷款学生均为农村偏远地区出身,在贷款学生集中的2000年至200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05元、2281元、2420元,扣除必要的生活费用外,所剩几无,偏远地区情况更加严重,维持正常生活尚显艰难,当然也就提供不出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贷款担保。
      2.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助学贷款法理基础不牢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信用社都在积极转换经营机制,迈向商业化经营道路,政府也在大力倡导依法治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求各金融机构发放政策性的助学贷款并处罚发放贷款不力的金融机构不仅于法无依,也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
      (2)制度安排不合理
      助学贷款运行初期,制度安排的缺陷比较明显。对国家、学生和学校来说,助学贷款具有明显的正收益,而商业银行却是负收益,并且是助学贷款各主体中惟一得到负收益的主体,因此,商业银行没有积极性去维护这个制度的运行是不难理解的。2004年6月出台的助学贷款新政策虽然将风险由银行单独承担变为风险由财政、高校、银行分担,但没有从根本上修正助学贷款的制度缺陷。银行与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就风险补偿金比例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成为助学贷款受阻的首要原因,基于此,我们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前景亦不抱乐观态度。在河南省高校2004年至2005年度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招标开标仪式上,11家收到招标邀请书的银行只有5家到会,最后只有工行、中行、建行3家国商业银行投标,而他们开出的30%或更高的风险补偿金比例遭到财政和高校的拒绝。
      (3)激励措施和惩罚机制未明显发挥作用。助学贷款开展的两个阶段,都未考虑到减免措施,利率制定也比较单一,提前还款或从事特殊职业、在偏远地区就业也没有相应优惠政策;由于个人征信系统还不完善,加之传统观念、社会风气的影响和民间借贷的快速发展,因此惩罚机制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
      3.与国外相比,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缺陷
      (1)风险承担主体不同。中国的助学贷款主体是商业性银行,商业银行不仅承担了政策性业务性质的助学贷款,而且承担了由此带来的高成本、负收益。美国是政府承担风险,如果学生违约没有归还贷款,或者由于死亡、疾病而无法还贷,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将向银行赔付95%的拖欠贷款,即美国商业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由州政府负责担保,由联邦政府“再担保”。
      (2)贷款额度设计不同。从我国的学生贷款额度看,1999年和2000年各院校对于本校的贷款额度进行单一操作,一个标准。如湖北某重点高校对于本校研究生的贷款额度统一为3000元/年,由于不同学生其需求有一定的差异,对于贷款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学生的利益有一定的损害,同时也造成一些学生因而不愿借贷。而美国学生由于其家庭背景的不同可以得到的贷款额度也不同,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贷款在以后能够有效的得到偿还(因为考虑了其家庭背景)。
      (3)贷款利率标准不同。我国助学贷款利率执行标准与其他商业贷款的执行标准相类似,没有考虑到其特殊性,从而显得有些呆板。美国的助学贷款利率则充分考虑了借款人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贷款利率随之适当调整,灵活性较强。
      (4)还款期限、减免措施不同。两国都有还贷推迟的政策,贷款减免却有不同的措施。美国学生从学校毕业6个月后开始还款,还款期限一般为10年,最长可以延长到30年,我国助学贷款可办理展期,展期却不能超过原期限,也就是说,我国助学贷款期限不超过12年。再看贷款减免,相比之下美国政府的各种减免措施更加人性化。比如,毕业后如果去中学当老师,教满5年,可以免除1万美元的贷款;如果去贫困地区当教师,可以减免更多。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出台之前有过贷款减免的规定,到国家助学贷款出台后反而没有了相关规定。
      (5)还贷保证机制不同。美国有完善的信用体系,通过完善的信用系统,银行可以及时掌握借款人的行踪及收入,从而有效的控制贷款风险。另外,美国政府加大对拖欠者的惩罚力度,提高人们的自觉性。凡是拖欠贷款的人,银行会把拖欠者的账户转给专门的追款机构,不仅没完没了的电话、信件让拖欠者永无宁日,各种滞纳金、额外的利息、追讨过程中所需的费用等也将落在他们的头上。银行还会把拖欠者的有关情况报告给社会上的信用评级部门,拖欠者的信用评分就会大打折扣,今后他要是想贷款买车、购房,就希望渺茫。而且,在美国的个人资信系统中,有两个记录――逃税记录和助学贷款违约记录会终身相伴,一辈子带着这种污点,将很难翻身。对于那些无故恶意拖欠的人,最严厉的惩罚将是被诉诸法律,由法院强制执行,并由拖欠者负担审判费、律师费等等。而我国由于个人信用系统尚在建设初期,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银行在对贷款申请者的信息把握不充分的情况下对借款人选择就显得慎重和缓慢,加之中国的特殊国情,比如,缺乏专门的追款机构、赢了官司难赢钱甚至常常赔钱的司法现状等,对违约者的惩罚也往往是心有余而 力不足,最后不了了之。
      4.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立法,为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运转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立法是走出困境的前提,依法规范银行、学生和学校的行为,是保障国家助学贷款良性运转的关键。在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立法的前提下,用法律规范银行和学校的相关行为,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法律约束,将会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执行走出困境,打开良性循环的局面。
      (2)转换经营思路,促进助学贷款长期稳定发展。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存在一个不正常现象。国家千方百计把政策性业务强加给商业银行。而政策性银行却大刀阔斧的进行商业性业务乃至进行商业化改革。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行为边界,商业银行就应该以盈利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策性银行就应该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公共品性质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经办助学贷款难以实现助学贷款隐含的机会均等的要求。即使助学贷款得到一般商业性贷款相同的收益,商业银行仍然要进行权衡,因为助学贷款对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的约束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而政策性银行承担助学贷款业务则不会存在类似问题。2004年12月30日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与河南省教育厅在河南省属高校助学贷款合作协议上正式签字,这在全国尚属首创。事实证明,政策性银行完全有能力承担该业务,政府也应该勇于承担社会公共品提供者的角色。
      (3)改进相关助学贷款制约因素的作用发挥,提供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应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相关助学贷款制约因素包括利率、期限、减免措施等的作用发挥,制定更加灵活的利率制度、还款期限和各种减免措施,提供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比如根据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也不平衡的情况,为了促进落后地区和落后行业的发展,做到与国家发展的主导思路相一致,制定对毕业后到落后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的借款学生的借款予以免还或部分免还的规定;对一些主要从事基本理论研究的所谓“冷门”然而从全局出发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又是极其重要的学科专业的贷款学生,也做出贷款优惠政策的规定等等。
      (4)建立对助学贷款的配套机制,包括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治措施,保证助学贷款目标实现。助学贷款只有持续并广泛开展,才能达到“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上不起学”的目的,因此,应突出正向激励和逆向作用,借鉴美国个人资信系统中有两个记录――逃税记录和助学贷款违约记录会终身相伴的方法,加大惩治助学贷款违约的有效手段,并对守信者予以再贷款优惠的措施,保证助学贷款目标实现。
      
      责任编辑 于 健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