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在银行业应用的困境与反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什么

    时间:2019-08-23 06:38:58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回顾了公允会计制度在银行业应用的历程,指出了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认为这实际上是会计信息观和计量观的冲突在银行业应用的一个表现,同时认为公允会计制度在银行中的应用过度关注利率风险,忽略了信贷风险和操作风险。另外,尽管股东投资者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考虑的核心,但普通投资者、债权人、会计应用的具体环境和会计具体操作人员的情况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关键词:公允会计制度:银行;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08)12-0045-04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普遍使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使得银行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缺陷暴露无遗,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已不能准确反映银行经营的真实状况,促使人们不断转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在银行业的应用经过了一个从表外到表内、从简单到复杂、从特定的金融工具到全部金融工具以至全部资产负债的过程。会计准则制定者与资本市场监管机构极力支持采用公允价值,而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强烈反对采用公允价值,因而双方各执其词。为各自立场寻求合理的解释与理论支持。
      
      一、争论的焦点
      
      (一)计量方法
      1、非市场化资产的计量。非市场化资产(主要是贷款)的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考虑贷款的利率和信用风险状况。目前,评估非市场化资产的方法主要是现值计算法。但对采用何种贴现率的看法并不一致。对贴现率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以相同评级的公司的债券市场收益率作为贴现率。这一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公司没有评级,而且债券市场收益率尽管能够反映信用风险,但同时也受许多债券市场特有因素的影响,使很多情况下债券市场收益率不一定是合适的贷款贴现率。二是在内部贷款评级体系的基础上确定贴现率,同时充分考虑每笔贷款的预期损失信息,在贴现之前,可以把预期损失从未来每年的现金流量中剔除。三是以当前所发放的一笔新贷款的利率作为贴现率来贴现剩余期限相同、同种类型的贷款,这也许是最好的方法。在寻找与老贷款相匹配的新贷款时,最好使用基于违约率或预期损失的内部评级而非外部评级。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以贷款的当前收益率作为贴现率,这比用债券市场收益率作为贴现率的第一种方法更能使计算结果贴近贷款成本,而且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可以在银行的各类贷款贴现中使用。
      2、负债价值的确定。银行及其监管机构也对公允价值会计涉及对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处理提出批评。当银行自身的信用状况发生变化时,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负债计量所造成的影响是违背常识和直觉的。当发行债务的银行的信用状况恶化时,由于当初发行债务时的利率与按照目前条件发行债务的利率相比要低,所以银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会减少,其结果是银行利润及其资本会相应地增加(假设资产保持不变)。相反,如果银行信用状况好转,则银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会增加,银行资本的公允价值会减少。如果只是从股权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或者在银行破产或失败时,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处理是恰当的,因为在有限责任下,违约风险的增加会引起股东的看跌期权(putoption)价值的增加。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并没有考虑银行债权人的利益。其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也是与银行的监管要求相抵触的。银行监管的出发点是保护存款人利益,更强调银行承担风险、吸收损失的能力,因此,银行监管机构不会接受因银行自身信誉风险下降所引起的负债重新估价而产生的银行储备。也不会把其作为监管资本。并且,对自身的信用风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会阻碍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因为银行信用等级的上升会导致银行利润及其资本的下降。
      
      (二)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1、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它认为价值的确认可以有不同的基础,并支持信息可能需要考虑。但在历史成本会计下,可以通过提取准备金而使贷款的账面值改变,并以特别通告利率变动的形式披露。而公允价值会计体系下,要立刻在资产负债表确认资产价值变动和在损益表确认损益。客户贷款普遍持有至到期或合同商定的日期,中间变化很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可能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如实际现金流量和收入。这是贷款管理和今后的贷款决策的基础,并可提供业绩考评的依据。
      公允价值会计使注意力偏离了赢利进程,因为赢利与否和合同规定的未来现金流量没有多大关系,损益会按照市场的短期波动变化,损益也不是已实现的收入或已发生的损失。由此理论上大型商业银行不能直接获得贷款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贷款账户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
      2、可靠性。许多银行业人士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之所以被认为是必要的,是因为现行的混合计量会计模式本身所固有的不同计量项目在计量属性选择上的主观性,以及与之相连的在衍生金融工具上按两种不同基础进行计量所带来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当缺少相应市场信息时,对银行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包含了过多的主观估计,包括对流动性、信用状况、抵押和客户行为的估计。这些主观估计损害了公允价值的客观性,使其相对于现行会计模式的优越性无法得以体现。
      反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更多批评集中在执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难度和成本上,特别是全面公允价值模式。许多银行界人士认为,对于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工具来说,需要借助各种估价技术才能估计公允价值,并且在估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其可靠性倍受质疑。当金融工具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具有可观察的市场价格,则其公允价值很容易确定。但是,当金融工具缺乏活跃交易市场时,由于当前的估价技术和方法不够成熟,其估计所依据的假设存在大量的人为主观判断,难以保证所估计出的公允价值是可靠的。
      3、可比性。确定某些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尤其是确定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可能会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将要根据模型进行计算,对于风险特定相似的金融工具,这些模型计算出的公允价值有可能产生较大差异。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取决于模型的好坏和所使用的参数值。通常情况下被用来估计模型参数的时间序列太短,更重要的是,假定各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假设使用不同的模型,其公允价值及对损益的影响在不同银行之间可能不可比。所以无论市场参与者还是监管者都认为当前的估价模型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银行职能的发挥问题
      银行作为长期资金的提供者,要求对收益的计量不能只看资产即时的价格波动,还要看其长期的获利能力。而公允价值会计要求对资产和负债在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因此导致的收益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没有反映出银行长期资金提供可能带来的收益。 银行长期贷款业务的利润是建立在对借款人的信誉以及客户关系的培养上的,是在整个交易期间逐渐获得的,不取决于短期的变化。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银行的放款决策将不再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或出于对客户关系的考虑来做出,而更多考虑的是短期因素对银行利润的影响。由于长期内不确定因素太多、进行长期贷款显然是不明智的,银行将会减少自己的长期贷款,因此将有损银行作为长期资金提供者职能的发挥,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后财务报表项目波动性增加可能导致银行经营方式的改变,影响银行提供流动性的作用和对不同时期的投资和储蓄进行平滑功能的发挥。
      
      (四)其他问题
      1、监管资本的确认。批评者认为,如果按公允价值所确认的金额被当作监管资本,则公允价值从披露到确认的根本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济状况。银行是采用一种有机整体的方式来管理其资产和负债的,而并不是单独对资产或负债进行管理,并在实务中经常会运用套期保值来控制其所承担的各项风险。混合公允价值模式忽略了证券投资公允价值的波动能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的变化而抵消的事实,从而会引起银行收益及其资本的不必要波动。而且,银行为试图减少这种收益及其资本不必要波动而所做出的努力,会导致银行投资组合政策的变化,如证券投资比例的下降、缩短投资期限等。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资本充足率的确定是建立在现行会计模式之上的。实行公允价值会计,意味着许多银行现行的资产负债比例将有很大变化,8%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还合适,如何应对由此可能带来的资本不足等问题至今未决,这也是许多银行业人士对实行公允价值持谨慎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盈余管理问题及税收问题。由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只要对估价程序作些许改动就可能对计量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极有可能导致重大的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更现实和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下收入的税务处理。如果公允价值的收入被用于缴税,银行没有实现的(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收益可能被征税。如提高利率,将使得目前负债的价值下降而收益增加,尽管这种收益可能永远难以实现,但可能因此而缴税。税收制度是和目前的历史成本会计制度相适应的,使其和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匹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丁作。
      
      二、相关的实证研究
      
      对于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在银行业应用的争论,学术界也做了很多实证研究,但结果还不明朗。
      
      (一)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检验
      有多项研究关注证券投资公允价值是否传达给股东更多信息。Banh(1994)、Banh和Ro(1999)以及Ahmed和Takeda(1995)研究都认为,持有到期证券的公允价值会影响股价,这说明它确实提供了额外的信息给股东。Eccher、Ramesh和Thiagarajan(1996)使用了一个较大的银行样本发现,不仅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影响股票价格,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贷款的公允价值也起作用。但总体来说,仅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只是轻微解释了市价一账面值比率的一部分,传统历史成本仍解释了很大的比例。Barth、Beaver和Landsman(1996)检验了股票的市价与账面价值的差异是否为某些特定金融工具及其账面价值的函数,发现贷款的公允价值始终存在着较强的解释力,长期债务的公允价值也有相关性。
      这些研究都没有发现银行存款或资产负债表外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有任何信息内容。Eccher等认为,缺乏银行存款的公允价值信息可能是因为根据SFAS107规定活期存款按账面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外金融工具披露也不清楚,这使公允价值难以理解。在1994年出台SFAS119后对衍生工具的披露更详细,Venkatachalam(1996)发现在1993年和1994年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没有影响银行的股票价格。
      Khurana和Kim(2003)以美国银行从1995年至1998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表明金融工具的历史成本信息与股票价值的关联度与其公允价值信息与股票价值的关联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和信息环境不够透明的银行样本来说,历史成本比公允价值具有更强的信息含量。
      从上述经验证据来看,首先,尽管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但并不意味着历史成本就完全失去了其全部的价值相关性,因此,简单要求企业把公允价值作为财务报表的主要计量属性,并不一定会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其次,当金融工具并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时,依靠估价模型与相关假设所估计出的公允价值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并不具有信息含量。
      
      (二)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收益、资本以及银行监管的影响检验
      Banh、Landsman和Wahlen(1995)重新检验了从1971年至1990年的银行报告发现。将投资证券公允价值估计得失计人后,银行盈利的确更为波动。此外,如果用证券投资公允价值计算方法来计算监管资本,银行违反监管资本比率的可能更大。然而,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收益波动并未导致股票价格的较大波动。
      丹麦是世界上唯一接近全面使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编制银行财务报表的国家,并且银行监管也接近了这种模式。Bernard、Meion和Palepu(1995)发现,公允价值的调整从整体上确实会引起丹麦银行收益与资本波动性的增加。
      Yonetani和Katsuo(1998)以87家日本银行1988年至1996年数据为样本发现,基于证券投资公允价值的银行收益比基于证券投资历史成本的收益产生的波动性更大。但是经验证据并不支持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引起的银行收益更大波动会使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从而提高了银行资金成本的推断。另外,还发现投资者在对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股票定价时,公允价值引起的相对于历史成本的收益增量波动性也被当作一种风险,因而对资本监管要求所采用的会计公式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这部分经验证据来看,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确实会引起银行收益及其资本波动性的增加,但是。当前投资者并不认可波动性的增加是向资本市场传递银行增量风险的信号,原因可能是各国监管机构并没有把公允价值引起的损益变化纳入到资本充足率中去。如果各国监管机构最终接受公允价值会计,纳入银行资本监管要求中,则公允价值确实会增加银行的监管风险。
      
      (三)颁布与实施大量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所引起的市场反应的检验
      Comett、Rezaee和Tehranian(1996)以美国416家银行从1989年至1993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23件事件对金融机构股价的影响。其检验结果表明,有7件事件产生了显著的负面股价反应,并且这7件事件向资本市场传递了采用公 允价值的概率会增加的信息。而5件事件产生了显著的正面股价反应,向市场传递了采用公允价值的概率会降低的信息,因此,市场投资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会对商业银行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Beatty、Chamberlain和Mailiolo(1996)检验了采用SFAS 115所引起的未实现证券投资利得与损失发生从披露到确认的变化对于某些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是否至关重要,发现银行对于预期采用SFAS115可能性增大的一系列事件呈现出负面的市场反应,而保险公司则没有发现有显著的市场反应,该发现证实了关于SFAS115所引起的从披露到确认的变化对于银行监管机构来说非常重要,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不重要的观点。Lys(1996)认为,会计准则公告所引起的这些股价反应源于准则变化所导致的银行监管变化,而不是源于SFAS115使得债务契约变得更具有约束性。
      
      (四)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投资组合的影响检验
      Beatty(1995)的研究结果证实了银行界以及监管机构对采用SFAS 115影响的担忧,他们发现,在SFAS 115实施期间银行所持证券投资的比例下降了,期限缩短了,并且当银行平均杠杆率和权益的平均回报率下降时,其归为可供出售类的证券所持比例会下降,这些都说明了对采用SFAS115所引起的银行权益波动的担忧导致了银行投资组合管理实务的变化。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在SFAS115下,银行的投资组合管理实务受到减少报告权益波动性与保持影响银行收益弹性的双重目的的影响。
      Carey(1995)认为,由于混合公允价值会计只要求对证券采用公允价值,而负债的会计处理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与历史成本会计一样会使银行资本计量不当,并以美国银行从1984年至1989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银行失败预测模型为混合公允价值会计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结果表明,这种新会计模式并不会减少银行失败的比率,并且还有证据表明,该模式所带来的净收益非常小,其方向具有不确定性。
      以上经验证据表明,公允价值会计,特别是混合的公允价值会计,确实改变了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管理实务。如果他们所证实的银行投资组合管理实务的变化持续存在下去,将对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三、总结与对策
      
      从历史成本会计到公允价值会计的转换的确可以称得上范式的转换,因为基于当前经济价值的计量属性取代了基于谨慎性和可靠性原则的回顾性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可能产生有利的经济后果,比如说更好地反映经济真实。然而,公允价值在银行财务报告中的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
      当前的混合模式将长期存在。尽管目前的混合模式在概念上有一些缺陷,但易于理解和执行,目前世界上有成熟的体系和标准,也得到银行界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银行业的主导会计制度。
      公允价值计量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以及许多实际重大问题还没有得以完全解决,并且它的实施确实会对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总的说来,广泛应用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经营方式的影响目前仍不明朗。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要经过理论界严密的逻辑论证,更要积极听取实务界的意见和建议。
      我国银行业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公允价值会计的问题。国际银行业不断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是大趋势,我国银行业无法置身事外。因此,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另一方面,做好实施公允价值会计的准备工作,如有关会计实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在金融工具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问题等。
      (编辑 耿欣)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