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公共体制的激励机制是什么战略 人才兴国的战略与完善人才市场环境体制研究

    时间:2018-12-31 21:08:44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人才兴国战略,就是依靠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战略。通过改进人才管理,挖掘人才潜力,激发人才活力,让人才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让人才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人才兴国的战略意义
      
      1.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适应党的历史任务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我们要取得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政策优势。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是治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华民族历来有爱才、惜才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等与人才有关的格言名句广为传颂。
      
      2.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
      “十一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倍加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把人才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把人口大国变为人才强国,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3.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人才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新一轮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快推进人才兴国战略。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力资本,加快实施人才兴国战略上来。
      
      4.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和基础都在于人才。只有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保证和物质基础。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领军人才严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必须通过全面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牢固地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先的观念,促进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二、人才市场体系的现状
      
      1.市场化程度低,还处于半垄断状态
      观察全球市场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市场化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依附于农业小生产的小商品市场到以工业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商品市场;从几乎单一的产品市场到要素市场的出现与完善,以及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全面结合;市场主体从依附于各种宗法关系、权力关系到走向建立在经济平等关系之上的独立自主。目前中国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弱势群体受损严重等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来似乎与市场化有关,而实际上恰恰在于反市场化非市场化的计划制度遗留,以及市场化的制度设计的不完善。迄今为止,法治化的社会环境、为市场服务的行政理念还没有根本形成,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机会的制度安排还有待完善。市场化主体和市场化主要受益者还很难说是普通市民。反对继续推进市场化、阻扰市场化的人,既有传统的小生产者代表和在市场化过程中受损的利益集团,也有在不健康、不成熟、不规范的市场化过程中已经获取暴利的既得利益集团,还有不少对市场化存有偏见和误解的人。
      
      2.人才市场缺少基本原则
      (1)缺少贸易自由原则。贸易自由原则这是商品交换双方在没有外来干预下自愿让渡商品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时,首先要排除依仗非经济强制力量的强买强卖。这并不是说政府一点也不能干预经济,而是必须以不损害交易双方的自主权为原则。其次还要尽量排除经济强力的干扰,使买卖双方处于供求局势大体均衡的环境中甚至交易双方的经济力量大体相当。
      (2)缺少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主体独立的平等关系的体现。破坏等价交换的情形一般有两种:一是计划经济时代剪刀差式的社会主义积累条件下,破坏了等价交换。另一种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存在着交易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或信息不对称时,容易出现供求不均衡或存在垄断,等价交换原则因而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缩减了对价格控制的范围,减少了国家对市场价格形成的干预,为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和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开辟了道路。
      
      3.人才市场秩序混乱,对人才的歧视和不公正
      对人才的歧视和不公正。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特别是录用大中专及职校、技校毕业生时,一些企业以长相、身材作为取舍的标准,以至于陷入“以貌取人”、“长相歧视”的误区。如某职校毕业的一位女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不错,具备的专业技能知识上岗也无问题,可是她却成了学校就业安排的“老大难”,学校几次将她作为好学生向几家用人单位推荐,结果都无功而返,招聘人员不便明说,只得私下向推荐的教师说,公司里喜欢“漂亮苗条”的。同时在人才市场上还存在“年龄歧视”的现象。目前招聘对象的年龄大多限制在40岁以下,而从生理年龄来讲,男女在35岁至45岁甚至50岁都是精力和经验的最佳组合期,特别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人,经验和人际关系在经营管理中相当关键,但有些企业却将他们拒之门外,有关人士认为,除了特殊行业如娱乐业有一定的年龄要求外,其它的行业如果对年龄有极苛刻的要求是不正常的。目前,法规只规定了录用人员的年龄的上限和下限,而用人单位则可以在这个范围内任意决定招收的年龄段,哪怕是极不合理的,求职者也只能屈从。这种一味地向年轻靠拢的用人原则,严重地阻碍了就业改革的步伐,不利于再就业工程的进行。
      
      三、完善人才市场环境体制的措施
      
      1.完善现有人才市场的保障机制
      要提高我国的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才按照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值规律流动,一是要从改革企业人事制度入手,评议通过行政命令对人才资源进行配置的传统做法,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激励、监督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逐步取消户口对人才使用的限制,使户口不再成为制约人才流动、分割人才市场的人为障碍。三是健全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的自由流动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环境。
      
      2.加强信息建设,提高人才供求的透明度和效率
      人才市场信息网络是实现人才供求联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网上人才市场是传统人才市场的延伸和补充,网络市场有助于全国远程的人才信息交流和市场化运作。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尤其针对中国这样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技术地区,所吸纳的人才及各用人单位上网查询人才信息的频率会很高。因此,要加快信息建设,提高人才供求的透明度和效率。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鼓励行业、地区之间相互沟通人才资源信息,打破垄断,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
      要认真做好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和预测工作。建立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要及时、准确地反映人才市场变化情况,发挥人才供求信息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为政府决策、单位用人和个人择业,以及人才培养等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突破传统人才机构单一、封闭、地域的局限性,加快人才流动的步伐。
      建立人才数据库,以免费上网为条件吸收各高校、科研院所、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同类数据库为子库,通过网络信息服务(起步阶段必须是免费的)大大提高人才供给的透明度。促进网上人才市场与传统人才市场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有形人才市场与无形人才市场的结合。
      
      3.加快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用工制度等项改革,促进人才流动
      人才市场涉及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人才市场发展有赖于深层次的配套改革。包括: 加快进行住房制度商品化、养老与医疗保障制度社会化的改革,消除阻碍人才流动的制约因素。
      改革用工制度,对于新就业的职工,不管属于劳动力的哪个层次,不分就业单位,一律推行合同制和聘任制的用工制度,打掉终身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积极推进主体到位,认真落实人才择业自主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对于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在促进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入市场的同时,重点推进企业领导人员和高层次人才进入市场。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研究建立组织选拔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选择任用制度。
      
      4.加强制度建设,确立人才市场的规则和秩序
      在人才市场建设中,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要抓改革、抓服务、抓管理,靠改革来培育市场机制,改善市场环境,促进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在宏观层次上规范市场的运作,促进人才中介的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人才的流动,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才中介机构,使其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培育人才市场,不仅要把原体制内的各类被垄断的创新人才推向社会、推向市场,而且要制定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交易规则。
      打破垄断,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促进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中介机构发展,努力创造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各类人才服务机构真正以服务质量来取胜。强化政府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仲裁服务等职能,对于政府所办的一般人才服务机构,要积极推进其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
      加强人才市场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以使其逐步规范化。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立法要保障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要明确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的职责和义务,规范人才流动秩序。要充分发挥法纪监督、政纪监督、舆论监督、人才和用人单位监督的作用,为人才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统一全国的人才市场法律法规,以便贯彻“世贸组织”的国内规章的国民待遇原则;修改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市场法规,使国内人才市场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人才服务领域的准入制度,以“世贸组织”的原则为指导,尽快填补人才法律法规的空白,规范人才市场的运营。
      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辞退制度,规范辞退行为,杜绝不辞而别等现象的发生。建立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和年审制度,检查监督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运营情况,清理和取缔非法人才中介机构。
      
      参考文献:
      [1]凌先有:《美国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发表于2004年第6期《水利发展研究》杂志
      [2]王崇祥:《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科教兴国战略》.2004年9月5日
      [3]张学忠:《人才战略论文集》中国人事出版社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