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分析

    时间:2019-04-03 07:08:07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是流动性能力的过剩,是流动性资产的过剩,说明商业银行贷款过程受阻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受阻。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银行业不良资产攀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和央行冲销过剩流动性的成本上升以及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等将会加大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应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准备金。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银行不良资产; 社会保险基金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1-0013-03
      
      一、我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其复杂性
      
      1.流动性过剩的含义及其表现。流动性过剩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流动性资产,通常是指可用来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类资产;二是指流动性能力,即获得高流动性资产的能力。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不是流动性能力的过剩,是流动性资产的过剩。截至2006年8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达到10.5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4%;存量的贷存比为67.6%,新增量的贷存比为47%。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约为2.3万亿元,并持有7万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券和央行票据等资产。尽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资产多元化,贷款的比重下降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的资产尚未实现多元化,资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低收益的流动性资产对高收益的贷款资产的替代,说明商业银行贷款过程受阻。就整个宏观经济而言,说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受阻。
       2.流动性过剩的成因。首先,我国经济结构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导致大量的境外资金以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外汇占款增加,相应推高了基础货币的供应量。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价格不断上涨,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家庭和企业被迫过度储蓄。其次,投资的长期高增长导致产能过剩,企业整体盈利状况下降,导致有效贷款需求下降。近年来工业品出厂价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增幅之间的“剪刀差”的缩小表明下游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第三,住房和汽车等消费贷款需求下滑严重。国家为挤压房地产泡沫,相继实施有关举措,提高贷款利率并对炒房者开始征税,银行的中长期住房抵押贷款开始出现萎缩;石油价格的上涨,汽车消费成本开始升高,导致我国汽车消费呈下降趋势,汽车消费贷款也开始下滑。[1]
      3.流动性过剩的复杂性。2006年二季度以来,央行加大了收缩流动性、防止经济过热的调控力度,流动性过剩有了一定程度缓解。全球进入加息周期以及境内股市回升态势有助于缓解境内流动性过剩。但是目前影响消费增长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不会一蹴而就,出口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资本市场完善和银行业务的创新仍需时日,因此,流动性过剩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
      
      二、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放大
      
      我国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及各种金融机构因破产而可能引起的政府支出,社会保障欠账,财政部以外的中央政府部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粮食挂账和供销社挂账等。[2]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将会放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的风险
      1.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后扩张贷款的动机增强。巨额的不良资产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资产占比出现了持续“双下降”(见表1),2006年第二季度,两项指标分别为10557.6亿元和9.47%。但是不良资产的下降与不良资产的剥离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次明暗注资密切相关。表2列出了1998年以来,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和不良资产的剥离情况。虽然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暂时不会形成财政负担,但最终不能回收的部分将构成政府的债务。截至2005年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积处置不良资产8897.5亿元,占购入贷款原值的66.74%,资产回收率只有24.58%,其中75.42%的处置损失是由财政承担的。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后更加注重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在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为增加盈利将出现过度竞争,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利率,从而降低资产质量的情况。扣除剥离因素,200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出现反弹就证明了这一点。
      
      2.地方政府追逐地方利益导致投资扩张。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规定向债权人偿付资金的义务。由于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缺乏约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扩大。2003年全国省级政府的负债约为3000亿元,县(市)级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保守估计为2500亿元,乡镇村级的负债超过6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是要求地方银行或国有银行分支机构给予信贷;二是由地方政府通过其所有或控股的公司举债。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受国家宏观调控以及产能过剩的影响,投资增长将放慢,而地方政府在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将有强烈的“投资扩张冲动”,以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地方政府超出其财政支付能力的那部分投资, 主要是由贷款来保证的。[3]政府投资中大部分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并缺乏规范的可行性分析,因而效率低下。这将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相应的银行不良资产随之增加。
      
      (二)央行冲销过剩流动性的成本攀升
      央行支出的两项固定费用包括央行票据利息和准备金利息。央行的准备金和票据利息支出作为准财政赤字,构成政府或有债务,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央行为回收过剩的流动性,对两项支出的支出增加,增大了政府或有债务风险。从央行票据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大幅增长,中央银行通过发行票据等方式,加大基础货币的回笼。从表3可见,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逐年扩大,央行票据是有成本的,如果以2%的利率进行估算,2005年利息支出超过250亿元,2006年上半年就超过250亿元。从准备金来看,2006年1-8月,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余额在2.3万亿左右,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平均在2%左右,按照1.89%的法定准备金利率以及0.99%的超额准备金率估算,央行的2006年准备金利息开销接近400亿元。央行的收益主要来自清算体系的管理费用以及外汇储备收益,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收益率较低,央行这种货币政策“亏损”将加大政府的债务风险。
      
      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06年进入稳定期,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在2010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到2017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0%。[4]从表4可见,从2004年开始,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与养老保险支出基本持平,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的是部分积累制,但应用于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却用来发放了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如果这部分欠账处理不好,政府作为最后责任人最终将承担这部分债务。为应付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社会保障需要,我国在2000年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储备基金),到2005年末基金总额2117.87亿元,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余额为6066亿元,两项基金规模超过8000亿元。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由于通货膨胀的风险增大,社保基金的保值压力加大;社保基金目前投资渠道只有银行存款、国债以及企业债券等品种,且有严格的投资比例限制。流动性过剩条件下,银行存款利率因外资流入不会过高,债券的收益率将下降,过剩的流动性流入证券市场将推高证券价格,虽然短期内价差收益将上升,但从长期来看,一旦形成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社保基金若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将会发生公众的信心危机,危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届时,为维护社会稳定,这部分隐性债务最终会显性化。[5]
      总之,流动性过剩条件下,银行业不良资产攀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和央行冲销过剩流动性的成本上升以及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等,将会加大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
      
      三、切实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1.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规范政府行为,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应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各级政府在建立包含赤字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债务逾期率以及债务负担率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隐性和或有债务指标纳入监控体系。监控体系中总指标体系是综合政府债务指标,该指标包括三个层次:直接显性债务、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指标。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政府直接隐性债务缺乏统计,若要反映这部分债务风险,必须对这部分负债进行准确统计。另外,对于政府担保等或有债务而言,被担保者不能还款而转成政府负债的金额以及这种债务转嫁发生概率的计算需要科学严谨的统计预测分析,甚至还要建立相关模型进行概率估算。
      2.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1)建立有效的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内部控制机制。实行统一授信管理,防止对单一客户、关联企业和集团客户风险的高度集中,防止违反信贷原则的关系贷款和人情贷款,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操作、投向高风险领域。建立对各级经理人员和员工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6]建立权责明确、责权利相对称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员工努力控制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质量。(2)开发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包括信贷风险评级系统、风险预警系统、贷后监测系统和法规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实现信贷操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和控制操作风险,并与贷款成本核算系统以及行长决策支付系统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为提高风险管理的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3.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政府应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转向投资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投资过程应结合本级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并进行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通过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提高财政透明度,防止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而盲目进行超过财政承受能力的项目建设,从而降低政府债务风险。
      4.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准备金。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是由地方政府负责筹集和使用的专项资金,但地方政府存在挤占和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现象。而且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所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从长期来看,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将使基金出现大量缺口;就目前而言,基金的保值、增值目标受到严峻挑战。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储备基金因其规模有限,不足以应付社会保障各方面的风险。因此,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准备金,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险损失准备金。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储备基金,主要用于应付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时的支付危机;社会保险损失准备金用于在基金发生风险损失或低于最低收益率时对其加以弥补,鉴于我国外汇储备较为充裕,损失准备金可从每年新增的外汇储备中划入,达到一定比例以后,不再划入。当社会保险基金实现规范运行后,社会保险准备金余额可转为国家储备金,用以应付其他风险。这样既可以减少央行的冲销成本,又可以防范社保基金损失。
      
      参考文献:
      [1]连建辉,翁洪琴.银行业流动性过剩是当前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J].财经科学,2006,(4):4-5.
      [2]侯荣华,葛建新.中国财政风险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21-23.
      [3]冯静, 彭月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6,(3):88.
      [4]蔡P.失去劳动力优势,中国经济靠什么增长[N].中国教育报,2006-10-14:(3).
      [5]王金龙.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99-105.
      [6]赵嘉.防止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反弹[J].产权导刊,2006,(6):58-59.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阎东彬)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