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亚当 斯密_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及其启示

    时间:2019-04-03 07:09:50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亚当・斯密对人力资本的内涵进行了最早的阐述,通过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历史以及伦理道德的多视角分析,斯密全面考察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各种形式,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指出了推广基本教育的途径和必要性。在经济学说史上,建立了具有开创性的人力资本思想体系。重温和研究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有序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以及转轨背景下的中国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有其针对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亚当・斯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教育
      中图分类号:F0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1-0039-03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对人力资本的内涵进行了最早的阐述, 在经济学说史上建立了具有开创性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一)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特征
       对人力资本内涵和特征的研究是与经济学一起展开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他所谓的固定资本不仅包括机器、建筑物、改良的土地,而且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民学到的有用才能”。 斯密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他还指出,人们学习有用的技能,是一种投资活动,“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 [1] 这是对人力资本特征最早有完整体系的分析, 并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 正如舒尔茨所评价的那样:“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胆地把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和有用的能力看成是资本的组成部分,是少数把人视为资本的杰出者之一。” [2]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
       在《国富论》中,斯密从不同视角,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多种形式。
       1. 干中学。 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国家的富有均是分工的结果, 是分工造就了较高的劳动生产力。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斯密认为,干中学促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 而劳动熟练程度的增进必然提高劳动者单位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实施分工使劳动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操作, 这必然大大地增进其劳动的熟练程度。熟练程度的增加,必然增加其所能完成的工作量。[1]
       2. 学徒制度。 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度是当时人力资本投资常见的形式。斯密指出:各种职业,其“劳动工资,因业务学习有难易、学费有多寡而不相同”。“在做学徒期内, 学徒的全部劳动都归师傅所有。学徒的生活费,在许多场合,还是仰于父母亲或亲戚,至于衣服,几乎都是由父母亲或亲戚备办。依照普通习惯,学徒还要给师傅若干学费。不能给付金钱的学徒就要给付时间”。 [1]
       3. 正规教育。 斯密认为教育的作用巨大。“在他看来,人生下来基本上是一样的,对一些很简单的刺激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教育和环境造成的。考虑到斯密对十九世纪经济学的影响,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正是通过斯密的著作,十八世纪关注人性的思想才传到了经济学家手里。” [3] 正规教育的最高形式――大学,其名称、学制是来源于学徒制的。斯密这样叙述大学的来历:“往昔,全欧洲的大部分有组合的行业,似乎都把学徒期限定为七年。所有这样的组合,往昔都称为university,这确是任何组合的拉丁文原名。铁匠university,缝工university等等,在古时都市的特许状中,常可看见。近日特许为大学(university)的这个特殊团体,设立之初,获得文艺硕士学位所必需的学习年限的规定, 明显地是以往昔有组合行业的学徒年限的规定为范本的。 一个人,想在普通行业,获得称师授徒的资格,就得在具有适当资格的师傅门下做学徒七年。同样,一个人想在文艺上成为硕士、教师或学者(此三者在往昔是同义语),取得收受学生或学徒(此两者原来亦是同义语)的资格,也得在具有适当资格的硕士门下学习七年。” [1]
       4. 职业后教育。 斯密强调职业后教育的特殊意义,认为由于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将在越来越单调的劳作中,消磨自己的智力。因此,大量人口有变得“极其愚昧与无知”的危险。为此,他告诫只有通过国家资助加强对工人的再教育才能避免这些现象。
       5. 健康投资。 斯密分析了希腊罗马各共和国的尚武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技比赛提高了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积极性。他认为,身体的强健,更重要的是在国家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一个不能防御自己或为自己复仇的怯懦者, 分明缺乏了人类本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在精神方面的残废或畸形无异于某一最重要肢体被折毁了、 失用了的人在肉体方面的残废与畸形。而且,两者之中,前者显然更不幸,更可怜。”,因此,即使“在社会的防御上已用不着人民的尚武精神,但为防止怯懦必然引起的这种精神上的残废、畸形及丑怪在人民之间蔓延传播,政府仍应加以最切实的注意”。[1]
       (三)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
       斯密认为, 教育的成本应与所传授的知识价值成正比, 他借用苏格拉底的事例进行了论证:“苏格拉底,在所谓反诡辩学派的演说中,曾谴责当时教师言行不一致。 他说:‘他们对他们学生作极堂皇的诺言,说要把学生训练成为有智慧、幸福和公正的人,但对这样重大的功劳, 他们只要求四迈纳或五迈纳那么微薄的报酬。……教人智慧,自己无疑应当是有智慧的。但是,一个人以这样低的价格,出卖这样高的货色,定会被人誉为大愚’。”[1]
       斯密论证了财政拨款供应教育经费的弊端,他认为由国家财政拨款或捐助的大学往往不注意世界时代的思潮,很少改进教学内容,他用女子私人学校的例子说明, 只有公立学校才会教授那些无用的课程,私人学校不会这么做。由于没有女子教育的公立学校,私人女子学校学的都是她们以后生活、工作中用得着的知识。“女子在她的整个生涯中, 会感到她所受教育的各个部分, 差不多没有一个不对她有某种方便或利益”。 [1]
       斯密还认为, 如果一个学校教师的生活费完全靠财政拨款,以固定月薪的形式供应,与其教学成绩和名望没有关系, 则会使教师为追求安逸生活而放弃自己的职责或敷衍了事。 如果教师的生活费全部或大部分靠学生的学费供给, 而教师的职务竞争是自由的,则能使教师重视教师的名望而勤勉地工作。
       斯密主张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组织教育经费,但对于在教育投资上的“市场失灵”,应由政府来弥补。“在文明的商业社会,普通人民的教育,恐怕比有身份有财产者的教育,更需要国家的注意。” [1] 因为和上层阶级不同,“贫穷劳动者”或“普通人民”原则上没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从幼年时代就处于在分工上不得不委身于激烈劳动的环境中,因此,在一切改良、文明的社会,政府在基础教育设施上应给予特殊的关注。 斯密认为政府应该关注最基本教育的作用:“国家只要以极少的费用, 就几乎能够便利全体人民,鼓励全体人民,强制人民获得这最基本的教育(指诵读、书写及算术)。” [1] 这实际上提出了推广义务教育的思想,他还指出了教育倾斜政策的重要性:“国家可在各教区各地方, 设立教育儿童的小学校,取费之廉,务使一个普通劳动者也能负担得起,这样, 人民就容易获得那基本教育了……普通人民的儿童中, 有些在学业上较为优良。 国家对于这种儿童,设能给以小奖赏或小荣誉奖章,必能奖励这最基本部分教育的获得。” [1] 斯密还提出了强制义务教育的最早设想:“国家如果规定, 在取得加入某种同业组合权利以前, 或在有资格在自治村落或自治都市中经营某种职业以前, 一切人民都得受国家的考试或鉴定,那么,国家就几乎能强制全体人民需求的这最基本部分的教育。” [1]
       (四)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斯密考察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问题时, 发现不同行业的不同种类的劳动, 其复杂程度极不相同。“有些职业像裁缝、纺织业等,不是仅凭临时的观察和少许经验就能学会,像普通日工的工作那样。要学会这些职业, 必须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忍受很大的辛苦。……还有许多这种性质的行业, 他们需要更为广博的知识,……钟表匠不懂得几门科学如算术、几何以及天文学中关于时差的知识等, 就不能做好工作。”而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就极不相等,一小时复杂程度较高的劳动的生产物,往往可交换更长时间复杂程度较低的劳动的生产物。 一个需要十年学习的工作做一个小时, 比普通业务做一个月所含劳动量也可能还多。 因此,“如果某种劳动需要非凡的技巧和智慧,那么,对于他的生产物自然要给予较高的价值。”可见,斯密不仅很明确地揭示了人力资本的非同质性, 而且很清楚地知道人力资本的收益取决于其投资。他广泛讨论了“由于就业本身的性质而出现的工资和利润的不平等”,详细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个人收益。 其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 [1] :
       1. 工资同职业的愉快程度成反比例的变动(“在所有的职业中,最令人生厌的是刽子手的职业,同其所完成的工作数量成比例, 支付给高于任何普通职业收入的报酬”)。
       2. 工资同学习技能的难易、 学费成正比例的变动(“精巧艺术和自由职业的教育是……冗长乏味和费用昂贵的。因此,对律师和医生的……金钱方面的补偿应当大大多于自由职业。而实际上也是如此”)。
       3. 工资同职业的安定性成反比例变动(“在各种有技能的劳动中……似乎没有比泥瓦匠和砌砖工人的技术更容易学的了。因此,这类劳动者的高工资,与其说是对他们熟练劳动的报酬, 倒不如说是对他们就业的不安定的补偿”)。
       4. 工资同雇员所承担的责任成正比例的变动(“金匠和珠宝匠的工资在各地都高于许多其他劳动者的工资, 不仅等于而且大大高于需要精巧技艺的劳动者的工资, 这至少因为把贵重的金属托付给了他们。……我们把身体的健康委托于医生;把财产,有时甚至把生命和名誉委托于律师和辩护士……所以他们得到的报酬必须使他们能够保持这重大托付所需要的社会地位”)。
       5. 工资同职业资格取得的可能性成反比例的变动(“也许要到将近40岁才能开始有所作为的律师,其所得报酬, 不仅应足以补偿他自己所受教育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费用, 而且足以补偿那些全无所得的20多年的时间与费用”)。
       从社会受益上看,斯密指出了教育的“非知识效应”,接受教育对一个国民成为良好公民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无知的国民间,狂热和迷信,往往惹起最可怕的扰乱。一般下级人民所受教育愈多,愈不会受狂热和迷信的迷惑。加之,有教育有知识的人,常比无知识而愚笨的人,更知礼节,更守秩序。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人格更高尚, 自己更可能得到法律上、长上的尊敬,因而他们就更加尊敬那些长上。对于旨在煽动或闹派别的利己性质的不平之鸣,他们就更能根究其原委,更能看透其底细;因此,反对政府政策的放恣的或不必要论调, 就愈加不能欺惑他们了。在自由国家中,政府的安全,大大依存于人民对政府行动所持的友好意见。 人民倾向于不轻率地、不放任地判断政府的行动,对政府的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1]
       (五 )人力资本产权
       斯密认为,人力资本天然地由个人占有,人的健康、体力、经验、知识、技能和其他精神存量的所有权只能不可分地属于其载体。“劳动所有权是一切其他所有权的主要基础,所以,这种所有权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 [1] 斯密指出,在产权不受保护的情况下,不仅导致资源配置失误, 而且人力资本不会尽可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经济绩效由此受到损害。“一个穷人所有的世袭财产,就是他的体力与技巧。不让他以他认为正当的方式,在不侵害他人的条件下,使用他们的体力与技巧,那明显地是侵犯这最神圣的财产。显然,那不但侵害这劳动者的正当自由,而且还侵害劳动雇佣者的正当自由。”市场经济能够促进人力资本最有效率的配置和使用,“一个人适合不适合雇用,无疑地可交由有利害关系的雇主自行裁夺。 立法当局假惺惺地担忧着雇主雇佣不适当的劳动者, 因而出来干涉,那明显地不只是压制,而且是僭越。” [1]
       (六)“贫困多育、富裕少育”的人力资本循环思想
       斯密最早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贫困多育、富裕少育”的生育理论。“贫困无疑会使人不想结婚,但未必会使人不结婚。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育。苏格兰高地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妇女,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侈的上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一般只能生两三个。不妊症,虽为上等社会所常患,但在下等社会却极少有。女性的奢侈,虽能刺激享乐欲望,看来往往会削弱,而且常常会彻底破坏生育能力。”从人类的增殖史看,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其原因是,人类愈贫困,生育的自然状态愈严重,必然导致生育愈多;人类愈贫困,对劳动力的需求愈大,也引起多育;人类愈贫困,抚养子女的费用越低,也鼓励生育 [4] 。但是,斯密也指出:“贫困虽不能阻止生育,但却极不利于子女的抚养。” [1] 人力资本具有代际传递的效应,人力资本水平低的父母多育会导致子女的人力资本水平更低,出现一个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循环陷阱。
      
       二、斯密人力资本思想的启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从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到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开发利用的改革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对人力资本的激励不足;缺乏竞争的人力资本市场, 重视教育的知识效应, 忽略其“非知识效应”; 物质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发育也不完善,不能形成有效激励人力资本的外部环境;对劳动者人力资本产权的劳动用工契约及其签订的保障不完善,不能体现自愿、自由、自主的公平原则;等等。 由此导致了当前我国人口众多与低素质严重并存、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人才匮乏与人才浪费并存等现象。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大学生“就业难”、 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难等诸多现象的凸现,给中国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新问题。
       重温和研究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学习斯密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历史以及伦理道德的多视角分析方法, 对转轨背景下的中国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和人力资本问题的解决, 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应进行制度创新, 通过人力资本所有权的界定,使人力资本载体拥有人力资本所有权,并能自由处置人力资本; 不仅要关注人力资本投资的物质收益和个人收益,更应看重其非物质收益和社会收益;既要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 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又要利用公共资助来纠正市场失灵,对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或进行补贴。 政府的公共教育政策还应该贯彻教育公平原则, 对贫困学生予以各种形式的资助。建立和谐有序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这既是对斯密人力资本思想的继承, 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加强对文化、价值、道德、风俗、意识形态、宗教等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既倡导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精神,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理念,促进传统观念的更新、国民正确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社会公正的建立,促进现代教育的充分发展以及国民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大幅度的提高等。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舒尔茨(美).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4.
      [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中译本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82.
      [4]家鲁.斯密“贫困多育、富裕少育”说考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0-44.
      
       (责任编辑、校对:龙会芳)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