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绩效评价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下载安装

    时间:2019-06-11 06:50:01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针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复杂现状,建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3家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为样本,从风险和收益两个维度对理财产品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理财产品市场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理财产品;绩效评价;收益;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2-0042-03
      
      一、引言
      
      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的综合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自2004年以来,理财产品市场不断升温,在经历了试水期、探索期后,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富裕阶层的多元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爆发期。据初步估计,2009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已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市场上其他所有理财工具市场规模的总和。理财产品在形成对储蓄的替代、推动利率市场化、实现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近一年来“零负收益”事件也不断困扰着日益壮大的理财产品市场。
      目前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研究大致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产品定价方面的研究,Bruce I.Carlin(2009)建立定价模型讨论了零售金融产品市场定价的复杂性;任敏、陈金龙(2008)在Black-Scholes框架下研究汇率波动对外币产品定价的影响;孙兆学(2009)研究了一种黄金挂钩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定价问题,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敏感性分析;汪航等阐述了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的本质特征和主要风险,结合光大银行的某理财产品进行了定价分析。第二,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胡云祥(2006)讨论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及其质押基础;张宇晟(2008)再次细分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并对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融资市场提出政策建议;朱小川(2010)通过介绍和分析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和类别,比较了国内外金融理财产品的定义模式,认为我国应对金融理财产品进行统一定义,在具体立法技术上可以参考日本的模式。第三,对理财产品市场的评价研究,一部分集中在实践领域,主要是一些研究机构作出的专业性较强的评价报告,如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推出的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报告、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提供的各类理财产品报告;另一部分主要采用的是主观性较强的定性分析方法。应用定量方法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的学术研究尚不多见。
      因此,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从影响理财产品绩效的各个因素中,提取影响理财产品表现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差异化的理财产品市场进行绩效评价。
      
      二、理财产品市场的研究框架
      
      (一)指标体系的选取
      理财产品市场的划分必须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论文在考虑了实际可操作性、系统完备性、客观时效性等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如下6个指标体系:
      X1: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
      x2:产品期望收益率(%)
      X3:产品超额收益率(%)
      X4:产品最差值(%)
      X5:产品最佳值(%)
      X6:产品止损额度(%)
      其中,期望收益率是理财产品未来到期收益的理论期望值(根据统计推断理论,理财产品的实际到期收益应当落入此期望收益值的附近区域);超额收益率是理财产品期望收益率与相同期限、相同币种定期存款利率之差;最差值是指在95%概率水平下理财产品所能达到的最低期望收益率;最佳值是指在5%概率水平下理财产品所能达到的最高期望收益率;止损额度是产品本金的最高损失额度。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根据可以收集的统计资料,2009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前两个季度国内中资商业银行共发行本外币理财产品3558只,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1888只,占总量的53.06%。人民币理财产品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发行、普通投资者购买的主要理财产品品种。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人民币理财产品。论文选取了40家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数据,计算上述指标的平均值,并进行净化处理,去除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数量过少(少于10只)、指标值明显异常的数据,最终选取了工商银行等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北京银行等11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海银行等7家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1794只人民币理财产品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前两个季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研究报告。限于篇幅的原因,原始数据从略。
      论文使用SPSS16.0数据处理系统作为统计分析工具。通过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后,建立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得到特征值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前2个特征值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83.055%,信息损失仅为16.945%。所以取前2个特征值建立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
      第一个因子F1在X1,X22X3,X5上载荷比较大,该因子主要体现了产品收益的各个方面,如预期最高收益体现了产品的潜在高收益,期望收益率表示产品收益的理论取值,超额收益的意思是产品收益的理论取值超过存款利率的额度,最佳值则表示产品理论上的最高收益水平,四者均是衡量产品收益水平的合理指标,可以称其为产品收益因子。
      第二个因子F2在X4,X6上载荷比较大,该因子主要反应了产品的潜在损失,是衡量产品可能遭受的损失程度,如最差值体现了产品的理论最高损失额度,而止损额度则表示产品的实际最高损失额度,二者是衡量产品风险水平的合理指标,因此命名为产品风险因子。
      将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除以第i个特征值的开根后就得到第i个主成分的系数向量,于是,两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这里的ZXi是X;的标准化数据):
      Y1=0.46638ZX1+0.52701ZX2+0.45043ZX3+0.22495ZX4+0.48181ZX5-0.13880ZX6
      Y2=-0.31507ZX1+0.04822ZX2+0.38074ZX3+0.65508ZX4-0.26353ZX5+0.50544ZX6
      从而综合主成分表达式为Y=0.58940Y1+ 0.24116Y2。
      
      (三)理财产品市场的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综合业绩的主要指标可以明确地反映为两个:收益和风险。这两项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58.940%和24.116%,两者加起来解释了整个方差的83.055%。这两项指标对风险规避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同质化严重、非标准化设计的理财产品市场中普通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理财产品销售市场上公布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事实上,一些“预期最高收益率”很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在2010年出现了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致使商业银行遭遇信任危机,也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风险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24.116%,这表明在理财产品的综合评价中虽然收益的重要性更胜一筹,但产品的潜在风险也不可忽视。当前,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知识比较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不够,各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计划书由于条款过多和信息不透明,加上销售人员的收入与其销售业绩挂钩,从而导致部分销售人员在进行产品销售时过分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的风险,忽视了产品的销售适用性原则,这就要求各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以对客户负责为基本准则,简化产品设计,有效披露产品信息,充分揭示产品的风险;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银监会2009年7月的新规,对理财产品的购买者进行规范的风险测评,以提高普通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结论及启示
      
      收益因子和风险因子这两个指标构成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核心指标。一方面这表明,从产品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评价研究客观、合理,另一方面也告诉普通投资者理财产品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
      数据显示,自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间,共有23家商业银行的55款产品到期实现了零收益,有101款产品到期实现了负收益。这不仅给略显稚嫩的国内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同时也提醒监管机构注重声誉风险管理。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个性化理财产品: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选择低风险稳健收益的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即无论基础资产期末变现如何,发行主体都将保证投资者固定额度的最低收益,如活期存款利率;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可选择中高风险中高收益的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即当最坏情形发生时,投资者都将取回本金: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即在最差情况,产品将损失一定额度的本金,然而产品的潜在收益水平也非常可观。
      从监管者角度来看,未来监管机构可以尝试从如下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其一,分类监管制度的逐步实施。根据发行主体过往产品的风险、收益和流动性等指标来确定发行主体当前发行产品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指标,避免发行主体资产管理能力与产品风险收益能力的错配。当前,银监会对私人银行产品和零售产品的分类监管可以说是分类监管的有益尝试;其二,三权分立管理模式的逐步推行。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将产品的资金募集、资金托管和资产管理三权集于一身,在降低产品信息透明度的同时,也滋生了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违规操作和虚报产品信息等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建议监管机构逐步尝试引入第三方托管机制,以规避上述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周智立)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