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司马迁的故事素材【司马迁的抑郁】

    时间:2019-08-09 06:39:35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有两句话是这样说的:春风夏雨秋夜月,晋字唐诗汉文章。十四字赞颂了季节中的极致与文化中的极美,择出“文章”单论,要数汉代,汉代出了大文章,汉代的大文章,堪称绝代的,历历数来,又非《史记》莫属。
      世人皆知,《史记》乃垂史千古的司马迁所作。
      《史记》问世以来,经历了两千二百多年风雨,岁序更替,朝朝代代秋衰春荣,大文豪江山代有,也引过无数瞻仰者为此折腰,但却不见一字一文能比《史记》之气概、之文采。
      《史记》草创未成,司马迁已成舆论核心,难道因宫刑于他点破沉寂吗?还是听听考证再说吧。无数评论家点评《史记》时,都提到作者的一腔抑郁,司马迁的抑郁究竟生于何处?又如何就能生发成一部阳春白雪千古绝唱的《史记》呢。多数人都知道宫刑让司马迁激愤万丈,我看稍谬,能吐出日月大文章的胸怀,绝不是一次宫刑就能推动的。读罢宫刑后月余司马迁写给他好友任安的一封信,一切疑惑皆会尽释。
      司马迁以口语遭遇此祸,许多人为之惋惜,也成为观笑之柄,但是,司马迁假如不是事实中所表现的那样,谈何抑郁于胸呢。“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差也,趋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这段话表明,他与李陵之间谈不上平常人所言的衣帮食助你来我往的朋友关系,他们文武两道,素不往来,志向兴趣也不同,没在一起喝过酒,也没有在一起谈过笑,但长期以来他却注意到,李陵这个人孝、信、廉、义,有国士之风,对下人也能做到恭俭,对国家更是常思奋不顾身,像这样一个人,投降单于背叛汉朝,是不可能的。以他“遇”见,李陵“身虽陷败,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恰逢皇帝问他,他便摒弃微贱之虑,直言心声,进而希望“即以此指推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岂料,“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专横之君,不待把话听完,便以司马迁胆大枉言抢词夺理为李陵游说为据,“遂下于理”把司马迁交给法庭处置。
      祸已临身,但见司马迁为人很不一般,他不看亲疏,而看人品,不为自己。而为李陵,满朝皆在毁谤李陵。他却敢于坚持自己,看得出来,他欣赏李陵的做人风格。虽在封建时代,虽位贱人轻,司马迁不附和。他敢在皇帝面前坦言剖白,足以见得其内心高昂的民主思想平等意识茂如青葱。位虽贱,其心贵。
      因为“欲加之罪”,卒从吏议,司马迁上下遭诛,在附炎趋势上。古今并无两样,人到了这一步,只有“独与法更为伍,深幽囹圄之中”。司马迁在信中对好友任安说:
      “谁可告诉者!”他又提起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说明自己,人非草木,心中汹涌,给谁去说!谁肯倾听,除了抑郁,还有哪条路可走!
      大河乃细流汇成,海洋是太河的集中,司马迁之抑郁,不用深究,便窥得其深广之点滴。
      司马迁前前后后想来想去,曾想到了死。
      他说祖上传下来的“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故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皇帝看不起的,一般人也瞧不起,像他这样的人,他自己明白,死了,也不过这“九牛亡一毛”。而且受刑之后,他的处境“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阋茸之中,乃欲仰首信眉”,如此活着,如“函粪土之中”。秋风寒雨,冬已迫近,更生凄凉,想起早逝的父母,又无兄弟,独身孤立,人生况味似已嚼尽。且耳边常是乡党戏笑,叹自己年少时,没有超人的地方,长大后,乡亲们也没有人夸奖过他,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光,而诟莫大于宫刑。受过宫刑的人,想到父母的坟上去点张纸,都没有脸去。一想到此,司马迁便“是以肠一日而几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位”,每每念起宫刑之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明白,“刑不上大夫”,自己属于那层人,不言自喻。而且刑也是有严格等级的,什么刑施于什么人,“最下腐刑极矣”,自比“与蝼蚁何异?”何况几十年来,无一日不是过着“苟合取容”的日子,既是身体完整,也没有过人一样的生活。一个怀有大志向、大尊严,而地位却下贱的人,侍候在宫中,是什么滋味呢!
      仅仅拿悲愤,是否能够灌满大文章排山倒海之胸怀?非也。
      “仆赖先人绪业”二十多年了,“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财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司马迁曾经也多么专心工作,以期在皇上面前取得欢言。事到如今,他恨自己,为什么不早早“自绝绳墨之外”。
      长久的抑郁,死,似乎成了司马迁无地自容的唯一去处。
      可是,一提到死,他又想到,既便是死了。“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一死为鸿毛,一死为泰山,一个久久苟合取容者,形同一只蚂蚁的人,死,又能死出什么分量来呢!“勇者不必死节,”他慨然回答自己。于是,司马迁笔锋一转,罗列出西伯侯、孔子、屈原、左丘、孙子、吕不韦等等,他们“声闻邻国”身为王侯将相者,不是也曾罪及网加,被拘受刑吗,“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他们却改厄运为“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的机会,以言立身。
      浩荡历史,司马迁发现不可胜论的富贵者们,皆身死名死,再也没有人想起他们了,倒是那些大难不死,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真正勇者,虽不贵、虽不富,却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宫刑怕什么,观笑怕什么,下贱又有什么。
      勃然心胸,豁然开朗,司马迁再也找不到一条死的理由了。“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私心有所不尽”他“不尽”的“私心”,即还未写成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因此,不要说要死,“适会此祸”,“就极刑而无愠色”一想到要“成一家之言”,脸上的怒色也一扫而去。生命之外的一切都像烟云随风而散。
      读到此,写大文章的大胸怀显若天日。
      信写到末尾,司马迁自信地拿出勇者的口气说: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一腔抑郁的司马迁,也曾议过自己的“愤奕”与“苟活”,宫刑仿佛不小心打开了一座火山之门,喷吐如箭,一郁不剩。俯拾一看,全是古未见的稀世珍宝,由此观之,大文章非得大胸怀才育得出。否则,再大的抑郁,没有深入的思考与体会,也只能罪自受难白遭。常听人说,苦难是财富,这话误人不浅,苦难并不具有生而成财富的功能,它需要人的主观转化,主观内炼,主观锻打与滋养,这个中间过程,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但司马迁做到了。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