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心情日记 > 正文

    后发放效应 [发放消费券对扩大内需的影响效应分析]

    时间:2019-07-24 06:45:00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消费券对扩大内需的影响效应,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消费者对消费券看法的基础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消费券的使用效应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发放消费券对扩大内需作用有限,从长期看,增加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仍是拉动内需的关键,政府投资是短期内扩大内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消费券;内需;影响效应
      中图分类号:F0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1--0074--04
       
      一、相关观点综述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突破当前的经济困境,实现“保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措施,其中2009年初深圳、成都、杭州等地政府采取的发放消费券以刺激消费需求的“扩内需”的新举措也引起各方热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这种方式对扩大内需是否起作用上。一种观点认为发放消费券对扩大内需具有“乘数效应”,它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欲望,带动几倍于现金的消费量,同时这种集聚的购买力,能集中拉动产业链条上各个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内需市场的整体启动。一些部门和学者对乘数进行了估算,如据中投顾问数据调查显示,杭州市第一批消费券的跟踪统计中,2041万元的消费券带动了4207万元的消费额,拉动放大效应为2.06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也建议中国拿出1万亿元人民币消费券,认为1万亿消费券可拉动有效需求增长3.5%,而且如果控制在三个月内花完,根据4倍的乘数效应,可拉动有效需求上升14%。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发放消费券只带来一次性收入的增加,不会改变人们的收入预期,对拉动消费的作用有限,相反会产生替代效应,即人们会将消费券用于原定的消费计划,而减少相应数量的现金支出,形成对原有打算用于消费的现金的替代,结果社会消费总量并没有因此增加;而且消费券主要使用于流通链条的末端,并且受时间、范围的限制,即使有“乘数效应”,也是很有限的。相对于各方对消费券截然不同的学术观点,消费者对消费券的看法和态度也应是消费券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视角,从消费者的角度研究消费券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程度,分析消费券对不同特征的消费人群的不同影响效应,对于客观地看待消费券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尝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消费者对消费券看法的基础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从消费者角度反映消费券的使用效应,为相关理论分析提供实证证明,为找到更有效的、能更迅速拉动内需的方式提供参考。
      
      二、问卷设计和数据获得
      
      (一)调查目的和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有两个目的:一是分析消费券对消费者增加消费决策的影响程度,了解消费券作为扩大内需手段的有效性;二是分析消费券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影响效应,以评价实践中针对特定群体发放的消费券对需求拉动的效应。
      
      按照研究目的,设计针对一般城镇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表,获取基础数据。问卷调查表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设定情景,了解消费者拿到消费券后的感受和可能采取的行动;第三部分,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的结论,列出影响消费者增加消费的9个因素,用X1-X9表示,X1为收入水平的变化,X2为政府发放消费券,X3为个人税负的变化,X4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X5为经济形势的变化,X6为利率水平的变化,X7为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X8为产品满足需求的程度,X9为满足消费的基础设施等的配套程度。每个因素赋予5种评价方式,要求被调查对象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在问卷的数据统计中采用李科特五点量表进行测度,5=非常重要、4=重要、3=重要性一般、2=不重要、1=非常不重要。
      
      (二)调查对象和数据采集
      本次研究以16~60岁城镇消费者为调查对象。2009年7月、8月分别在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的若干商场和社区进行随机匿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0份,回收率96%,剔除部分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550份,占回收问卷的95%。在有效问卷中,男性为284人,女性为193人。被调查者按年龄和月可支配收入(费用)分类的分布情况见表1。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5.0。
      
      三、实证分析
      
      (一)消费券对消费者增加消费决策的影响程度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调查表第三部分的调查统计数据寻找影响消费者是否增加消费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发放消费券在其中的影响程度。由于调查表中的9个影响因素间存在相关性,需要使用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进行降维处理,找出关键影响因素。而且在对变量数据的KMO和Bartlett检验中,KMO值为0.730,表示变量间有共同因素,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值是619.497,其对应的相伴概率为0.000,也表明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有关系,进行因子分析是有意义的。
      
      根据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表(主要数据见表2)提取3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积贡献率达54.178%,说明这3个因子能反映了原变量大部分信息。为了得到比较明确的综合因子解释,采用方差极大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主要数据见表2)发现这3个因子所含因素的荷载系数都大于0.500,也说明这3个因子能很好地代表所解释的各个因素,因此这3个不存在相关关系的因子可以看作是消费者认定的影响增加消费决策的3个关键因素,命名为:供给影响因子、宏观环境与政策影响因子、收入影响因子。从表2可以看出,政府发放消费券和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虽同属于第3个因子,但无论是因素荷载系数还是消费者评价的重要性评分均值都表明它对消费者增加消费的决策的影响最小。
      
      (二)消费券对不同特征的消费群体消费决策影响的重要性比较
      不同的消费群体由于特征的差异性,决定其是否增加消费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其中消费券对于不同特征的消费群体的影响效应也不相同。受政府财力制约和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各地消费券的发放以收入、年龄为标准选择了不同的特定对象,如成都市将消费券的发放对象固定在2008年12月1日~12月20日前登记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等三类人员;杭州选择了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退休职工以及中小学生作为发放对象。实践中的选择性做法使得有必要对不同收入和年龄人群的消费受消费券影响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深入认识消费券的影响效应。因此采用单因素单变量方差分析方法(One-way ANOVA)来检验政府发放消费 券对消费者消费决策影响的重要性是否因消费者收入、年龄的不同而存在差别。
      分析结果(见表3)显示不同收入组、年龄组Levene统计量对应的P值分别为0.209和0.664,满足方差齐性要求,适合进行方差分析;两组F统计量分别为18.458、34.460,对应的P值都为0.000,说明政府发放消费券对不同收入组和不同年龄组的消费决策影响的重要性存在差异。而多重比较的LSD检验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存在于2000元以下收入组、10000元以上收入组与其他两个中等收入组之间,40~60岁年龄组与其他两个年龄组之间。结合各组的重要性评分均值(见表4)也可以看出政府发放消费券对2000~10000收入组的人群和40岁以下年龄组的人群的消费决策的影响比低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及年龄在40岁以上的消费
      
      (三)消费群体特征对消费券替代效应影响分析
      消费券替代效应的存在使得发放消费券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大打折扣,但并不是所有的消费群体使用消费券都会产生替代效应,如果能对替代效应小的消费群体发放消费券,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发挥其对需求的刺激作用。因此,需要了解消费群体的特征对消费券替代效应的影响。
      为考察消费券的发放是否对被调查者产生了替代效应,本研究在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设定了一个情景,假设被调查者能领到一份200元的消费券,设置2个选项了解消费者可能采取的行动,即(1)这200元消费券对您来说是节约了一笔既定的消费支出,原有的消费计划不会改变;(2)这200元的消费券使您改变了消费计划,增加了消费支出。以被调查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作为因变量,其中,回答(1)视为有替代效应,设为“1”;回答(2)为无替代效应,设为“0”。引入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月可支配收入(费用)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似然比卡方统计量为310.454,对应的P值为0.000,说明模型整体是显著的;Cox―SnellR2统计量和NagelkerkeR2统计量分别等于0.431和0.578,模型拟合优度比较高;同时从表5的Wald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来看,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收入对是否产生替代效应的概率有显著影响;从回归系数的符号看,性别、年龄与产生替代效应的概率成正比,收入则成反比,这说明越是女性、年龄越大、收入越低的人群在消费券的使用中越容易产生替代效应。
      
      四、结论与建议
      
      1、消费券不是影响消费者的主要因素。从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因素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刺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关键因素是供给因素、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因素、收入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如果说供给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那么收入因素则制约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由人们对未来收支的预期决定,因此政府在特定经济形势下发放的消费券,由于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一种稳定的、可预期的收入,不会成为消费者增加消费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其对刺激内需的作用有限。
      2、消费券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受消费群体特征的影响。从实证分析结果看消费者的收入、年龄等特征影响着消费券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首先,发放消费券对低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的消费计划影响小,特别是收入越低的人群替代效应越强。关于消费券对低收入者消费需求的影响,一些学者已有理论分析,如叶建华认为收入越低的人群,其平均消费倾向就越高,因此给低收入人群发消费券,且消费券金额不超过200元,对拉动内需没有大帮助,对经济的拉动显得微乎其微。张诗宇指出对低收入家庭来说,由于基本的食品消费在家庭全部收入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所以其弹性消费能力十分有限,此时他们从政府那里领取到的消费券对他们来说产生的不是收入效应,而是替代效应。而对于生活需求已基本满足的高收入阶层,按照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低数额的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券对其消费计划也几乎没有影响。其次,年龄越大的消费群体使用消费券易出现替代效应,这是因为年龄较大的消费者消费比较理性,而且从边际消费倾向上来看,年长者要低于年轻人。纵观我国目前发放消费券的城市的做法,基本将发放对象界定在城镇低保人员、困难家庭、退休人员、农民工等,受收入、年龄制约,消费券的使用产生替代效应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做法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效果有限,这种针对特定对象的临时性转移性支出只能看作是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期给民众的一种消费信心暗示和政府民生服务理念的提升的表现。从长期看,增加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稳定收支预期才是拉动内需的关键,而从短期看政府投资仍是进一步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合意的政府投资不仅能迅速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民间投资,而且能创造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维护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稳定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从而起到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