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心情日记 > 正文

    我国储蓄高的原因 [我国高储蓄的解决对策]

    时间:2019-08-23 06:39:04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之一,过高的储蓄直接影响到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高储蓄可能导致的银行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博弈分析,提出了适度降低我国高储蓄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储蓄;风险;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08)12-0042-03
      
      一、我国储蓄现状分析
      
      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受传统文化影响,一方面勤俭节约是被公认的美德,另一方面人们通过积蓄以备将来不测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很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1949年建国至1978的三十年间,全国居民储蓄只有210.6亿元人民币,1978年全国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只有21.9元,按当时汇率计算,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一天的工资。改革开放后,这一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储蓄规模逐年递增:1988年人均储蓄存款上升到348.7元,十年增长了16.5倍,到1995年底,全国人均储蓄存款达到了2449.4元,17年增长了120倍:截至2004年末,储蓄总额已达119533.39亿元人民币,是1995年末水平的近50倍。从二十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1994年曾经高达42.7%,之后一直保持在40%左右,2002年为39%。2005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4.1万亿,2006年末达到16.15万亿,2008年9月达到20.47万亿元。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的特征主要有:(1)储蓄总量逐年递增,自2000年之后储蓄存款年增长率均在14%以上;(2)居民储蓄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城镇储蓄无论总量还是人均量都远远高于农户储蓄。
      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消费不畅,居民偏好储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率国家之一,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居民收入逐年递增:城乡居民个人投资渠道狭窄;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保险的投资方式;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新旧制度体系交替加剧了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消费信贷发展滞后延迟居民即期消费行为;此外,文化因素也是导致我国目前高储蓄率现状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高储蓄率与银行风险
      
      储蓄是投资的一种方式,在一个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居民将会以储蓄存款利率与其他金融产品进行对比,从而决定最佳的投资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个人投资工具非常丰富,除股票外,还有政府发行的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共同基金以及各种企业债券、期权、期货等众多金融原生及衍生产品可供选择,因此,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中用于储蓄存款的份额通常只占5%左右。而在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有效的金融工具相对缺乏,目前可供选择的个人投资品种较少,即便是为数不多的现有投资品种,对于缺乏投资经验和理财技巧的普通居民来说,也是充满了风险和变数。因而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中存款占很大比重。
      居民储蓄偏好过高的直接影响就是加剧银行系统的相关风险。
      首先,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因为巨额的储蓄放在银行,形成其负债,银行将来不仅要还本,还要为此支付大量的利息,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资产管理、运用好资金,那就会增大经营风险。目前,我国大多数银行仍局限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除了发放贷款之外,很少有其他渠道来消化巨额存款。在这一背景下,不少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往往存在着盲目追求贷款规模、忽视贷款质量的倾向,这无疑是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我国独特的金融结构,使得这种潜在的风险和压力尤为突出。
      其次,高储蓄率的现状使我国当前金融结构发展不合理。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不平衡,从而间接增大了银行体系的非系统性风险。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逐渐重视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并着力通过政策扶持加快直接融资市场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的融资方式仍主要局限于间接融资。在货币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证券信用的比重依然很低。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中主要是银行储蓄存款的现状没有改观。
      
      三、降低我国高储蓄率进而防范金融风险的博弈分析
      
      银行体系是一国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安全中的关键因素,防范银行体系风险至关重要。导致我国银行体系风险的因素很多,而本文所关注的高储蓄率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诱因。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成为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下面,我们对降低我国高储蓄率及防范金融风险进行博弈分析。
      
      (一)模型假设
      1、博弈的主体是国家和居民。
      2、居民收入有两种支配方式,就是储蓄和消费(尽管有少量投资,可以忽略不计,为使分析问题简便,我们假设两种极端情况,即选择储蓄就不能消费,反之亦然)。
      3、国家控制居民消费或储蓄的手段主要是采用高利率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其它手段从略)。
      4、国家采用高、低利率政策手段的目的不在于收取利息的多少,而在于通过利率的调整使居民存款不要集中于银行,以避免银行系统的财务风险,或避免存款集中在银行而给银行带来风险。在高利率下,假设居民选择消费时国家效用为1,选择储蓄时国家效用为-0.5。这是因为消费拉动了内需,减少了银行风险,是国家愿意看到的:选择储蓄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其效用为负。在低利率下,假设居民选择消费时国家效用为1,理由同上;选择储蓄时国家效用为-1,理由是不仅低利率没有刺激消费且可能使通货膨胀加剧。
      5、居民选择储蓄或消费的目的在于自身生活的安危、子女教育和医疗保障,并没有把取得利息收入的多少作为第一重要的事情,这样在高利率政策之下,居民选择消费时的效用为零,选择储蓄时的效用为1.5;在低利率政策之下,居民选择消费时的效用增高为0.5,选择储蓄时的效用降低为1。
      6、假设国家先行动,出台利率政策,居民后行动,选择储蓄或者消费,博弈信息是完全的。
      
      
      (二)建模及求解
      在上述六个假设条件之下。我们可以建立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图1),以此来分析国家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的变动与居民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逆推归纳法求解,在高利率下,居民选择消费为0,选择储蓄为1.5,居民应该选择储蓄,双方效用为(-0.5,1.5),在低利率下,居民选择消费为0.5,选择储蓄为1,居民选择储蓄,双方效用为(-1,1)。倒推到第一步,国家进行决策,选择高利率效用为-0.5,选择低利率效用为-1,当然国家应该选择高利率的货币政策,虽不能把资金从银行“赶”出来,但也能避免高通胀。
      这样双方博弈的均衡效果为(-0.5,1.5),均衡路径为国家采取高利率,居民选择储蓄,实际这是一 个类似囚徒困境的博弈。
      
      (三)走出困境的途径及方法
      之所以国家采用高利率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居民都不改变自己的储蓄偏好,而不去消费,主要还是预期以后收入不确定,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能提供有效保障,居民不敢消费。
      在图1的基础上,如果加上第三方社会保障机构,且假设社会保障机构的保障体制是健全的,这样就能从制度层面去除居民的后顾之忧,进而改变自己的储蓄偏好。假设保障机构没有自己的效用,可建立如下模型(如图2):
      
      之所以在高利率或低利率情况下居民消费效用增加1个单位,是因为在有保障的情况下,人们的预期和偏好发生很大变化,决定消费或储蓄的行动选择在于对市场化的社会认识。在低利率下,倾向于消费;在高利率下,倾向于储蓄。
      同样用逆推归纳法,可推出图2的均衡结果为(1,1.5),均衡路径为国家选择低利率,保障机构确保保障机制的实施,居民选择消费。
      这是一个国家和居民双赢的结果、双方走出了储蓄的陷阱。
      
      四、降低居民过高储蓄率的路径
      
      从以上博弈模型的结构和求解过程看出,解决银行系统储蓄偏高的风险,改变居民的储蓄偏好,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人手。
      
      (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即期消费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改善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关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由国家负担的很多成本如教育、医疗、住房等等都逐渐转移到个人身上,这加重了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心理。因此,在积极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救济制度等等,真正使居民对未来的利益保障充满信心,才能有效地降低当前我国高储蓄率的问题。
      
      (二)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推动消费信贷全面普及
      针对我国部分居民消费升级能力不足的状况,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在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的基础上,银行部门应开展多种理财业务。并努力创新,向市场提供更多新的投资品,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进而降低储蓄率,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将高收入群体的长期储蓄转化为有效购买力
      当前,高收入群体的长期储蓄占居民总储蓄的比重相当大,这一方面是由于相关投资产品匮乏,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不合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增加高档商品、创新商品和理财产品的供给,不断为高收入群体制造新的消费热点,满足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鼓励高收入群体将长期储蓄逐步转化为有效购买力,进而降低储蓄水平。
      
      (四)转变居民的储蓄心理和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重视储蓄。强调勤俭节约的积极作用,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金,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然而,面对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所形成的高储蓄的现状,应逐步转变我国居民的储蓄观念,引导建立正确的储蓄观,引导适当消费,在保证经济发展资金需求的前提下,改变我国当前储蓄率偏高的现状。
      
      (五)加大我国金融结构改革力度,逐渐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格局
      当前我国重银行、轻金融市场的金融结构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金融风险。适当提升直接融资市场的比重,积极鼓励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为银行体系提供有效的储蓄转化渠道,分流过量储蓄,规避由于高储蓄过于集中在银行所形成的潜在的风险。
      (编辑 代金奎)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