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英语文章 > 正文

    赣州三角酥的做法 [浅析赣州在红三角经济带中实施塔式梯度转移战略对策]

    时间:2019-01-01 06:41:50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 经济发展区域化模式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红三角经济区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超越行政区划,区域内具有较强集聚性,资源、产业链、市场实现合理整合和分工,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地域。本文从塔式梯度转移视角分析了赣州在红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赣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实施的塔式梯度转移战略的对策。
      [关键词] 赣州经济 红三角区域经济带 塔式梯度转移
      
      一、前言
      
      “红三角”区域经济圈,是霍英东基金会于2002年倡导建立的,包括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区域人口1500万,面积8万平方公里。因为三市同是革命老区,又同属红砂岩地貌、同处欠发达地区,且三地相连成三角形,故被称为“红三角”。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在提出“红三角经济圈”的构想后,先后投资30多亿元开发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南沙,构想“以南沙为中心,辐射韶关、赣州、郴州三市,形成红三角经济圈”。 “红三角”经济圈战略构想,将同是革命老区、同属红砂岩地貌、同处欠发达地区、山水相连的广东韶关、江西赣州、湖南郴州三地组成大三角地区,并凭借开发中的广州南沙这个沿海平台,带动整个“红三角”的经济快速发展。
      
      二、赣州市在红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的不断加速,“红三角”区域合作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已进入实质阶段,将为进一步密切“红三角”区域合作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加上“红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区域合作的机制,并积累了一些实践成果,下一步将会推进这一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当然,当前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1.行政分割制约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郴州、韶关、赣州分别隶属于湖南、广东、江西三省管辖,行政分割突出,使这个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和统一开发利用。再加上这个地区处在三省边境,远离三省经济政治中心,其开发建设往往容易被忽视。红三角地区处于南岭地带,境内山地多,河流纵横,特别是三市边境多为山岭分布,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施工困难,投资成本高。虽然目前已有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从境内通过,但是,交通不便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制约着三市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他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影响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产业发展缓慢。红三角企业层次不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不强;产业化体系发展缓慢,资源整合机制不完善,整合力量弱小;政府职能转换不快,服务能力不高,行政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力偏大。产业、产品结构雷同,初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产品的档次与质量都不高;虽有若干优势产业,却因缺乏龙头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益,没有树立赣州品牌形象;管理能人奇缺,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理想;企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创新投入少,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水平低,生产设备与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缓慢;企业诚信度不高,融资渠道狭窄,普遍反映资金紧张等。
      3.规模效益较低,企业竞争力不强。工业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单位成本,从而产生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下几组数据能从一定程度说明问题:2002年赣州市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9家,占全省的7.7%,居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1亿元,占全省的7.2%,居第四位,落后于GDP占全省的12.6%、居第二位的水平;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户均增加值、户均销售收入、户均利润看,它们为507.05元、1723.51元、41.18元,分别仅相当于全省的43.0%、46.4%、54.8%,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没有一家企业集团被列入全国520家重点企业集团名单;在列入全省统计范围的50家重点企业集团中,赣州的企业屈指可数,只有2家,并且它们的资产、主营收入、从业人员等都排列在倒数第几的位置。
      4.资源利用率不高。赣州工业的发展正是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起步,资源型工业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赣州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看,资源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资源型企业实现的产出、创造的利税等与资源的消耗程度不相匹配。比如,规模以上工业中,资源型企业2002年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利税分别占45.2%、49.5%,低于单位数所占比例,而亏损额占57.7%,高于上述比例;再看主要财务指标分析: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的利税、每个职工平均实现的利税、销售收入利税率等涉及利润、税收的指标大部分是低于平均水平。对钨矿、稀土矿、林产品的掠夺性开采、简单加工,其结果是资源被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无情地破坏,而产品的增值率不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地方经济的发展后劲不足。
      
      三、赣州实施塔式梯度转移战略的对策措施
      
      加快湘粤赣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要有新思路、大举措。应站在全国甚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来谋划红三角地区战略定位问题,按照一体化的思路来构建红三角经济区,同时从有利于减弱甚至消除区域节效应的角度来安排红三角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举措。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赣州经济的发展在红三角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赣州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认真总结实践中的新成果、新经验,不断完善赣州市“十大体系”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投资和财政体制改革,抓好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制,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规范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飞跃。发挥红三角地区在经济社会中贯通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特色,减少甚至消除这个地区在全国版图中的区域节效应。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在红三角地区建置一个省级行政区,实现区域合作向区域管理一体化转变。
      2.推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建设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以建成江西南部乃至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加密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建设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电源点建设,完善电网建设,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建设安全良好的水利和防洪体系,继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区防洪设施,建好中心城区三江六岸治理工程和县城防洪堤,完成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统一高效的信息体系,完善基础网络建设,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3.培植产业集群,加快新型工业化。实行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集约发展的模式,重点培育钨、稀土和氟盐化工等产业集群,扶持壮大主导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赣州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使赣州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有色金属产业区,国际知名的钨、稀土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钴、锡、汽车变速器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氟盐化工、烟酒、轻纺、制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稀土发光材料、基因工程治疗药物等方面取得突破。制定产业品牌经营制度及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着力创建自有品牌。
      4.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努力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着力推进瑞金、龙南两个次中心城市向中等城市演变,加快形成瑞金―于都―中心城区―南康―信丰―龙南的中小城市带,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推进“强县扩权”,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各具特色的县域主业。扶持壮大劳务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5.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加速建设现代农业,培植壮大脐橙、生猪、蔬菜、烟叶、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以及工业原料林、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和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和就业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贯彻“多予、少取、放活”和城乡统筹原则,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6.强力推进对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建设产业转移承接主平台,加强中心城区功能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产业聚集、人口吸纳、要素集约、创新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一小时城市经济圈”。打造产业承接梯级平台,培育“三区一带”,形成以中心城区、瑞金、龙南为核心的中、东、南三个经济区,构建瑞金―赣州―龙南工业经济带。调整园区功能和产业布局,培育发展钨、稀土、氟盐化工、机械、食品、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等特色工业园区。
      7.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创建绿色生态和环境友好型赣州。大力实施源头保护工程,坚持实施天然阔叶林禁伐保护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强化对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健全污染物排放控制、许可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型产品,加快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建立“外部经济型”企业,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
      
      四、总结
      
      随着世界区域化经济安排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遍及世界各地的区域性经济安排正逐步向政治和经济一体化方向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在新的发展观要求、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下,赣州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赣州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战略,积极参与“红三角”区域合作,抓住商务部“万商西进”工程契机,加强与长珠闽地区的产业、基础设施和机制体制的对接,主动融入红三角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立芳 李传忠:暨南大学出版社.解读红三角―粤赣湘江红三角经济圈的打造.2003,10,01
      [2]李立辉:经济科学出版社.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反梯度推移――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研究丛书,2004,03,01
      [3]荣跃明:上海人民出版社.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经济区域化趋势研究,2005,11,03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