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英语文章 > 正文

    【油画家庭题材初探】 世界风景油画

    时间:2019-03-14 06:47:01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绘画选择的题材内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油画里反映的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家庭的发展变化从侧面体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发展及不同地区人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家庭;农村;城市;时代
      
      综观艺术史,以家庭生活作为描绘对象出现的历史并不长。在原始社会,最早出现的岩画表达了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的敬畏,生存的艰辛让他们对一切能提高生存能力的因素都予以崇拜。随着历史逐渐的向后掀开,经济的发展,阶级的出现,艺术是为巩固政权、宗教服务。直到15世纪的文艺复兴,艺术从关注高高在上的“神”转向关注人。但此时仍以宗教艺术为主,《最后的晚餐》、《失乐园》、《逃出埃及》、《西斯廷圣母》等等都是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早期的宗教作品里也有表现家庭生活的,但那是神的家庭生活.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艺术的代表凡・爱克兄弟,其《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就是一幅描绘家庭生活的杰出作品。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作品主要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他们很少直接表现人,是通过神来表现人。
      绘画中表现的家庭生活有很多种情景,有表现家庭幸福生活的,如16世纪弗兰德斯的鲁本斯的《芙尔曼与孩子们》、《鲁本斯与家人》;有描写母与子的温馨场面的,如保罗・普吕东的《安东尼夫人和孩子》、玛丽・卡萨特《埃米和他的孩子》;有很多表现夫妻恩爱其乐融融的画面,如西蒙・霍洛什的《剥玉米》、孙伟民的《暖阳》;有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如路易・勒南的《挤奶工一家》、《农民之家》、《幸福家庭》。在国内描绘家庭生活的代表性画家有闫平的《母与子》系列;喻红的《成长系列》中的一部分作品;以及描绘东北农民生活图像的宫立龙和表现四川大巴山农民的罗中立。这些画家都以深厚的感情表现了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家庭生活,从作品里反映的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发展情况。而从地域上来看,反映家庭生活场景的绘画在大的范围内可以分为以城市家庭和表现农村家庭生活两种视角。“对于一个具有强烈人文精神情怀的画家来说,由于其感受性和他与社会之间经常发生着断裂,他往往会面临着对生活意义之肯定的极端反题,他可以将这种对现实存在的怀疑用绘画表达出来。”1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对生活的理解也就不同,其所传达的深层含义也就有所区别。
      
      一、代表画家分析
      
      (一)罗中立
      除去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的学习,其余大多时间都生活在四川他熟悉的大巴山区。他对农民生活有深入的了解,对农民的心理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其作品在题材上主要以普通山村农民的日常生活为视角,表现农民家庭的喜怒、悲欢、爱憎与生死。在大都市的人越来越为生计而奔波和忙于追求世俗的利益时,在罗中立的作品中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状态与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传统,即对人的生存、人的尊严、人的发展的基本关怀。作品中最为主观的是人物的夸张和变形,人物形象粗壮有力的手脚和像雕塑般饱满的身材,突出了人物内在的生命里的强悍。画面中的人物有略带呆滞、平静而又善良的突出的大眼睛,成了其最鲜明的视觉语言象征符号,传达着无法言说的对生命和命运的茫然困惑和坦然接受。罗中立的作品受19世纪米勒的影响比较深,作品中的人物总数很少超过三个,这也显示出中国农村最原始的生产单位―单细胞家庭的生存状况。正是在这种家庭关系中,我们看到了家庭生活所需要的人与人的合作与亲情。从画面人物活动的空间分析,画面中的人物活动在自然中的山间田野,但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家中活动;而人物活动的时间大多是在晚上;人物则是在洗浴、梳妆、撒尿、算账等私人化的活动,无形中将观者置于一个窥视者的位置。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理想主义和象征主义特色,从这些表现不为人知的家庭生活的作品中,读到在暴雨、激流、野兽的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艰难与生命的坚强,呈现出人类原始的生命力和质朴温暖的亲情。而画面中的烛光或者灯光,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表现了画者对乡村现状和农民生活改变的向往。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画面里描绘的是一个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社会阶层,或者是一个正在分化演变的群体。
      (二)宫立龙
      宫立龙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读出对农民生活的思考。农民生存环境的迅速变化所带来的对生存的困惑及其实际选择,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农村家庭的生活场景。农民家庭生活的传统格局和农民的心态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而发生了很大变化。宫立龙的画面并没有以农民家庭物质生活的富裕为对象,而主要着重于画面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通过农民的动作和神态(包括服饰、头饰等)来呈现农民的内心世界,并且由此折射出农民传统心态与价值观念的改变。在其作品中蕴含着一种轻松的幽默,作品中的背景大部分是虚拟化的,人物的形象造型透露出一种中国古代石雕佛像般的严肃感,画面中的笔法凝练庄重,整个画面孕有对秦汉雕刻整体性的形式力量和西方油画朴实厚重的传统技法的汲取。画面中强烈的红绿蓝的色彩对比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张力,而且同时还具有一种文化象征意义。画面中背景色彩主要为中性的黄调子是对土地的基本感受,农村的土墙土房以及农民被太阳晒后的皮肤,都使人感受到黄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画面中强烈的红与绿的色彩对比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喜庆色彩,具有很浓郁的世俗生活意味。而凝重概括的人物造型、强烈的光影对比和单纯明快的色彩对比是从学院性的细腻人物造型和丰富的中间色调中概括出来的。作品以灵活的技法、非固定的构图程式和自由放松的人物形象为特征,具有很强的整体感。画面中的背景有一种向前冲的意味,人物的面部具有佛像般的庄重,但同时又有丰富细腻的边线转折和画刀的粗犷与多层用笔形成的圆浑造型的强烈对比,画面中形的表现力度和线的敏感都有很鲜明的表现。画面中正侧面的人物形象比较多,和背景成为立体与平面的冲突,有些地方像雕塑一样将细节省略,光影的立体对比与平面化的因素同时得到呈现,色彩、造型、技术的冲突蕴含情感、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冲突,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面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并列存在。作品选择的角度是个人化、家庭性的不被人注意的场景展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人物具有东北人的朴实、厚重的区域性生存环境形成的地区性人格特点
      (三)喻红
      与罗中立和宫立龙相比,她是稍晚出生的又一代人。在她的作品里,通过自己的家庭生活反映的是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从中可以看见时代的变迁。喻红的技法是传统学院式的写实,人物具有波普的简化特征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不明显。而具有个人自传性质的家庭生活作品明确体现了时代大环境对艺术家创作态度的影响。《和女儿在天安门广场》这幅画里,广场上的阳光依旧灿烂,红旗飘扬在风中,女儿无知的看着远方,而站着的知识女性面貌的年轻母亲似乎瞬间静止于某种现代主义的庄严感和宏大的空间感中,画面的情感取向具有暧昧性和不确定性。
      (四)闫平与玛丽・卡萨特
      闫平与美国女画家玛丽・卡萨特都画了很多《母与子》的作品。闫平的《母与子》系列作品,是画家以一个母亲对生活的体验创作出来的。画面真挚感人,题材截取的都是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小情景,色彩语言是非常主观的,统一在粉色的色调之中,粉红、粉绿、粉紫、粉蓝等给人以心灵的温馨;同时她的色调又是客观的,能够在复杂之中融进画者的情绪,使作品紧凑而简洁,在颜色的堆砌之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闫平的绘画语言侧重表现,从对生活的感受出发而不限于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情景的描写,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画面具有的强烈书写性更加牵动观者的心灵。而卡萨特的以母与子为题创作的作品里的情节也是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场面――母亲亲吻孩子、给孩子洗澡、哄孩子入睡、陪孩子玩耍。其表现母子亲情的画面,受宗教画中的圣母子题材影响较大,色彩大胆的红与绿为主体,又配以金色和绿色,色调柔和而不刺眼,画面偏重于写实,重视笔触的运用,画面洋溢着亲情的诗意。
      
      二、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家庭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家庭”“丁克家庭”等等这些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从来没有的现象。家庭在物质生活方面越来越富裕的时候,在精神和心理层面也出现了很多矛盾问题,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这些新现象对绘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影响艺术的发展变化,艺术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艺术家要具有时代敏感性,能及时捕捉生活中的变化并且加以表现,使作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殷双喜.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3]查常平.人文艺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4]李春.西方艺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