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友情文章 > 正文

    [浅析西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19-03-16 06:40:08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西藏地处我国的西南,有着古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根植于秀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社会历史之中,有着鲜明的特色及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注重对西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本民族文化、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
      关键词:西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由于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旅游业是本着本地区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历史遗产以及风土人情为基础,具有资源消耗低、投资回报高、带动作用强、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明显优势。因此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成为西藏的支柱产业及战略性产业,其所产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带动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为当地的经济做出了贡献。尤其是西藏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在当地的旅游业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西藏传统文化有保护的开发,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内含价值,不仅可以增加当地的产值,而且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
      西藏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历史的原因,当地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人们的收入也不高,有些地方甚至还没有摆脱贫穷的帽子。当地政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利用本地区独特的自然风景以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本地区所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当作资源优势来进行开发。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旅游业给西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保护传统文化的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有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也使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使民族文化产生了庸俗化、民族文化认同感失落以及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造成旅游地区旅游价值降低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注重对西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西藏民族文化、保护西藏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以推动西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西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西藏民族传统文化从一种隐形的状态逐渐转向有形的形态。现今的人们也愈来愈认识到将传统文化这项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重要性,打破了过去的民族文化更多的和传统小生产联系在一起所表现出的封闭性和原始性,不断地将民族文化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以其独特稀有的民族风情和历史环境,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的特有的优势。
      西藏之所以成为世界的热点,除了气势磅礴的高原景观而外,神秘的西藏文化令无数人心神向往,包括宗教文化、藏族习俗、藏族歌舞、藏族传统手工艺品等等。它的神秘性就在于藏传佛教,由此产生了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具备的特征,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近年来,依托于旅游业,特别是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西藏旅游业完成增加值241亿元,增长11.7%。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达到556万,旅游收入达到52.4亿元,分别增长1.47倍和1.32倍,实现了历史新高。农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区有4.2万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一万多户农牧民家庭受益。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保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5月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西藏自治区充满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影视、演艺、手工艺品等文化项目,以其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感染力,受到了众客商的青睐。其中,吞米岭・藏艺文博园、电影《雪域丹青》、西藏古玩城等11个文化产业项目达成投融资意向协议。西藏自治区代表团还获本届“文博会”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并有11项文化产业项目达成投融资合作意向,协议金额达6.664亿元。这说明了西藏传统文化向产业化发展是大有市场的,西藏自治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将本地区的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开发与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开发与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
      西藏民族传统文化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珍贵的传统文化的遗失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低级化和庸俗化,造成了旅游地的含金量的降低,直接地影响了当地旅游收入,遏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第一,西藏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向经济方面转化存在着现实的困难。虽然西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珍贵的传统文化,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处于边境及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加之本民族自己的文化产品少,有些民族地区外来文化商品大量的涌入,有些地方涌入的数量非常多,占到销售量的70%以上,甚至到80%,这种现象使得本来就匮乏的民族文化商品就愈显得单薄,更无立身之地。
      第二,在西藏民族文化传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这个事业出现了萎缩。比如说西藏民族万人拥有图书量只有0.52种,人均只有0.3册,全国每万人图书量1.46种,人均5.2册,民族文字人均消费是1.12元,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
      第三,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濒临消失。由于西藏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老少边穷状态,大部分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处于“重利用、轻保护”状态,加之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国家投入的严重不足,得不到及时的翻修保护,致使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很好的留存下来,烟消云散。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改善不了当地人贫穷的状况,也加之国家的投入不足,致使一些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第四,人才匮乏,缺乏传统文化的组织策划管理者及传承者。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民族传统文化虽然优秀,也很有传承的价值,但由于人们审美观念、实用性以及生产效率低下而经济效益很低,甚至带不来任何经济效益,这就使得年轻的一代人不愿意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导致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后继无人,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缺乏组织策划管理者,各个民族都需要属于自己民族的组织策划管理者,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十分熟悉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发现其亮点,将其优秀、独特、充满魅力的一面展现在游客的面前。但是,这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一些旅游景点只顾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而演出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导致此景点在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上形成强烈的反差,游客也觉得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使这个地区的旅游价值大大折扣,这不利于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二)西藏传统文化在开发与保护中所采取的对策
      第一,加强对西藏地区居民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普及性教育,提高其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自觉性
      文化是根植于社会并由人来继承和传袭的,没有人去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就会失去载体而消亡,而这些承载文化的人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主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文化交流出现大融合的时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愿意为了发展的需要而任由本民族文化的消亡,发展和传承并不冲突。人们现在已经受到了破坏自然环境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惩罚,如果再不注重保护文化生态,保证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及我们的后代则将会尝到的是文化资源减少、文化生态被破坏的恶果,其危害绝不亚于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西藏民族地区的人民应该在意识上培养自觉性、在行动上培养自主性,因为这些自觉性和自主性是本民族地区发展的基础。这不仅使当地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而且也是对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且对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开发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发展要求,尊重他们的选择。
      第二,大力开发和繁荣本民族地区的文化市场
      在对西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就是要大力开发和繁荣本民族地区的文化市场,使其进一步完善,丰富当地的文化市场,提高人均对文化商品的消费水平,这也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
      第三,国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国家鉴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于2009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并于2010年4月8日发布了《9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这就为西藏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开发方面提供了资金上保障。因此,西藏地区应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升其在旅游业中的含金量,增加旅游业的附加值,并增加当地人的收入,改善当地人的经济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第四,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管理
      西藏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让游客参与其中。而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团体,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他们的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故在旅游过程中,应对游客进行知识讲解和加强管理,了解当地人一些最基本的风俗习惯,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循起码的道德规范,学会尊重当地人的传统与文化。
      第五,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自治区要提高认识,抓住大好时机,把握好方向,使传统文化产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在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趋同现象,以及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表现出的低俗化现象,当地政府作为管理者,可以利用其职能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加强管理,发挥经济的杠杆作用,引导西藏传统文化沿着正态的方向发展,使西藏地区居民重新认识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在摒弃低俗化文化的同时,促使他们自觉地去维护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政府还应在“利益均衡”的原则下,注重开发商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问题,使当地居民能够通过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旅游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同时还应该注重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分配问题,将部分旅游收益用于西藏民族文化建设,以实现西藏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在对西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过程中,人才是关键、是根本。这方面的人才包括文化的传承者与组织策划及管理者。本民族要注重培养自己优秀的传承人、组织策划及管理者,也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组织策划及管理者。只有将这几方面的优秀人才汇聚起来、联合起来,才能使西藏民族传统文化这项事业繁荣发展。
      第七,建立科学完善的保护机制
      在对西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过程中,对于那些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蒙昧、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即将消亡的文化,有人愿意传承就去传承,没有人愿意去传承,可以实行静态保护方式,即运用现代科技方法,通过保存实物、影像等手段,用建立民族文化旅游博物馆的方式加以保护。一些传统文化,虽没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游客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所以采用影像技术把这些传统文化的照片保存起来就是对它的一个很好的保护方法。另一方面,对那些能适应时代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进行动态的保护,即可以对其赋予时代精神与新的内涵,并加以整合,在政府有关部门引导、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
      参考文献:
      [1]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3]甘枝茂,王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4]王德刚,史云.传承与变异――传统文化对旅游开发的应答[J].旅游科学.
      [5]张冬梅.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经济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6).
       (编辑:WYQ)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