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经典文章 > 正文

    刍议微课在数学教学中之我见_七年级数学教学之我见

    时间:2019-04-16 07:23:14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学生从小学刚升入到初中阶段,心理变化大。大多数学生都有学业更重的心理准备。但落实到行动上就慢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感觉应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这种心理准备是表面的,主要体现在虽想学好但却怕付出努力;其次,是对知识难度的期望值与现实不符。初中阶段前期的学习内容并不难。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没有一个了解从而决心很容易发生转变。相对小学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很多,也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觉得很好学,没有困难,因此又慢慢的回到小学的学习方法当中,从而慢慢地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重视和解决,在进入高年级后,随着知识的难度加深,就会出现跟不上老师节奏的情况,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越吃力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灰心。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因此,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怎么教好七年级的数学,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从思想入手,思想指挥行动
      
      小学数学的学法和七年级数学的学法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刚开始学起来好像都是那么简单,一听就懂,但问题就在于小学的知识是一听就懂,一做就会,而初中的就不一样。如果不及时地巩固,很容易一听就懂,一做就“懵”。初中的知识更多的是应用,题型千变万化,没有深入地去理解知识,根本就无法应用。比如,去括号法则,叫学生背,所有的学生都能背的出来。但如果出一个去括号的题目,特别复杂一点的(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同时出现)题目,很多学生又无从下手。因此,只有了解初中阶段的数学特点,才能够去确定自己该如何去学的问题,才能够确定学习方法。
      
      二、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往往预在习完了之后,不知道自己懂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什么不懂。还有的根本不知道书里讲的是什么。因些,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让学生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反思,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什么不懂,从而带着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及应用的疑问来上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预习前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学生听课,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其实一节课虽然有45分钟,但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可能是45分钟都集中的。有研究表明,13到14岁的小孩往往只有15-30分钟的精力是集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在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刻把重点难点都提出来,而另外的时间可以讨论和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对重难点加以巩固及应用。
      
      四、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七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细心琢磨其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五、注重复习方法,学会归纳总结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一个知识点如果没有给学生重复的复习,学生很容易就忘记。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在重复复习时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连接;通过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建立自己的知识平台。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