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方面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19-04-16 07:23:26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高中扩招从初中选拔优秀教师,初中只能从小学选招教师补充。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新招聘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高,敬业精神不强,有功利思想,金钱思想至上等现象。二是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中学部分主干学科(英语、理化、数学等)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勉强凑合使用的现象存在。三是教师精神负担过重。升学压力太大,教师始终处于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无限扩大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范围,动不动就拿教师是问,教师心理压力大。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大,寄宿制学校教师承担着学生监护人的责任;基于社会、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建设也成为当前教师热切关注和极度焦虑的问题。四是教师职称晋升难,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岗位设岗偏少,而符合条件的人员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和年青的骨干教师只能“望岗兴叹”,矛盾日益突出。五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表面上看教师工资不低,但实际上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相比,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和城市学校。六是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无经费和时间保证。教师编制紧张,平时工作负荷特别大,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据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师进行的全员目标培训受到经费和时间的严重制约。
当前农村中小学学龄人口逐年减少,随着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教师队伍结构调整,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成为有利时机。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层次。对新补充的教师,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严格实施公开招聘制度,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素质。二要真正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通过深化教师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学校自主用人,双向选择等制度,建立一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把广大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优秀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三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从落实中央、省有关待遇的政策着手,从关心教师身体健康、关心教师生活等方面,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地位,从而增强教师队伍的吸引力。四要统筹教师资源,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要真正实行城镇学校教师分批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支教制度,并作为城市教师晋升中高级职务、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必备条件。建立起农村教师特设岗位:即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方式,农村教师分批到城市学校任教锻炼,保证农村学校能够培养补充到高素质的新教师,形成良性循环。五要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岗位设置。解决日益突出的职称晋升中人多岗少的矛盾,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路作用。六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活动,使现有的教师素质、能力和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七要切实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的首位。要倡导“以人为本”,要倡导“用爱和责任心办好教育”,要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教育关系到亿万学子,关系到千家万户,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依靠广大教师去完成,去实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