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银行卡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_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市场结构问题

    时间:2019-06-11 06:50:38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银行卡产业正经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正确认识,需要结合产业发展历史、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综合考虑。本文分别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转接清算业务、发卡业务和收单业务的市场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4-0081-05
      
      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理论的突破。双边市场理论的出现为银行卡产业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范式,使得银行卡产业研究更加深入。二是产业的发展。我国银行卡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尽管目前银行卡产业方面的研究非常多,但由于银行卡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许多研究还主要侧重于国外经验的介绍,以及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基于直觉的分析,缺乏深入、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其中对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的研究比较多,如张培华(2007)、徐黎(2007)、程贵孙(2010)等,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没有充分考虑这种现状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因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值得商榷。本文结合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历史、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银行卡产业的市场体系
      
      银行卡产业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与一般的产业形态具有很大的差异。下面以购物消费交易为例进行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银行卡产业市场体系包括:发卡市场、转接清算市场和收单市场。发卡市场主要是发卡机构向持卡人提供发卡业务;收单市场主要是收单机构向商户提供收单业务;转接清算市场是转接清算机构对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以及部分的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各种相关服务。
      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可以根据专业化服务的业务种类进一步细分,专业化服务的业务范围包括卡片制作、发卡系统建设、卡片营销、账单打印和邮寄、持卡人账款催收、商户拓展及培训和维护、终端布放及维护、数据处理、交易授权、资金清算、账户服务等涵盖发卡、收单的所有业务。由于我国专业化服务市场起步较晚,下面主要分析转接清算市场、发卡业务市场和收单业务市场的结构特征。
      
      二、转接清算业务的市场结构
      
      (一)网上支付对传统支付的挑战
      许多研究认为,银联运营着我国唯一的银行卡跨行交易转接系统,处于独家垄断地位。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网上支付业务。实际上,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得到迅猛发展,目前网上支付也越来越受到买家的青睐,网上支付规模越来越大。根据艾瑞咨询的估测,我国2010年网上支付规模接近1万亿元。因此,网上支付已经成为银行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上支付市场,目前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50%左右,财付通的市场份额为20%。
      2009年全国银行卡消费额为6.86万亿元,剔除占较大权重的房地产、汽车销售等大额交易,日常性刷卡消费额估计在2万亿元左右。考虑到网上支付消费金额为5000亿元,那么网上支付所占市场份额为25%左右,传统线下通过POS刷卡消费交易的市场份额为75%左右。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政策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大量的传统线下商户转移到线上,网上支付的增速会远远大于传统线下支付增速,两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因此,如果考虑到网上支付,我国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并不是由银联一家垄断,市场主体正越来越多,银联的市场份额会逐步下降。
      
      (二)中国银联和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目前传统线下银行卡交易由银联独家转接是否造成了社会福利下降,除了从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外,大都是主观的判断,并没有实际数据或实证结论作为支撑。下面将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来分析银联的成立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影响。
      2002年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联网通用工作由行政方式推动转变为市场方式推动。持卡人的银行卡消费意识越来越强,银行卡刷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由2002年的2.8%增长到2009年的32%。
      
      
      
      从银行卡交易量发展历史来看,在2001年之前,增长都比较平缓,但从2002年开始突飞猛进,这与中国银联采用市场化手段推动银行卡联网联合是密切相关的。相比于2002年之前银行卡产业17年(1985-2001)的发展,之后(2002-~今)的发展是巨大的,不管是发卡指标、受理指标还是整体的交易指标等都得到了几何数的快速提升,极大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银联的成立大大地促进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而不是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其次,从理论上来进行分析。目前传统转接清算业务中银联处于独家经营,这种状况是否有效率,并不能根据结构一行为一绩效(SCP)模型来简单地判断。银行卡产业是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成本函数的弱增性,即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产业产量的成本比这家企业与另外一家企业共同提供相同产量的成本低,因此,对于监管者来说,是否提高产业竞争程度,取决于当前的产业规模是否已经超过成本弱增性的产出范围。目前银联独家经营的状况是否有利于银行卡产业发展,应该结合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规模、银行卡市场状况,比如受理环境、消费者刷卡普及率等进行讨论(胥莉,2007)。从我国银行卡交易量增长情况看,中国银联独家转接清算状况并没有阻碍产业的发展,反而通过规则联合制定、业务联合发展、市场联合拓展、秩序联合规范、风险联合防范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简单地从垄断地位会产生垄断行为、垄断行为会产生低效率的逻辑出发(如张培华,2007),未充分考虑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阶段以及产业发展成就来做出结论是不客观的。
      
      (三)转接清算市场的开放
      有观点认为(程贵孙,2010),转接清算市场应该要进行开放,打破目前银联独家经营的格局。那么开放是否就会导致更多的卡组织存在、导致产业的竞争度提高呢?下面从历史角度和全球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在1997年和1998年,我国先后建成18个城市(区域)银行卡跨行信息中心,这些中心实际上就是一个个银行卡转接清算组织,负责所在城市或所在区域银行卡跨行转接,但没有一家发展壮大,网络间的兼容性很差,异地交易仍然很难开展,最后这18个中心成为了中国银联的18家分公司。这种情况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非常相似(埃文斯、斯默兰,2006)。伊利诺斯州的五家银行组建了中西部银行卡协会,美国其他地方银行纷 纷效仿。密歇根州成立两家协会,纽约市的三家银行创立了东部各州银行卡协会,布法罗、匹斯堡、密尔沃基、西雅图、凤凰城的银行组建了银行间卡协会,加州的几家银行组建了西部各州银行卡协会。但这些银行间协会最后都合并成了万事达组织。因此,从历史上看,我国曾经出现过多家转接清算机构的情形的,但这种情形并不适应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美国的经验也表明了转接清算机构太多并不符合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美国有四家卡组织。中国也可以有多家卡组织。美国出现多个转接机构。其实不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而是政策监管的产物。银行发展跨州网络以及跨州设立网点的限制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埃文斯、斯默兰,2006)。此外,如果认为仅仅美国市场就容纳了四家卡组织,这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些公司都是跨国公司,其市场范围不仅仅局限在美国境内,也包括美国境外的全球市场。下面来看全球转接市场的竞争状况。根据尼尔森(Nilson)公司的调查,2009年,全球银行卡支付交易金额市场份额按卡组织分:维萨(59%)、万事达(23%)、银联(11%)、美国运通(6%)、JCB(1%)、大莱(0.2%)。维萨和万事达前两家卡组织所占的市场份额之和达到82%,前三家卡组织(包括维萨、万事达和银联)所占市场份额之和达到93%。可以看出转接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寡头市场,这主要是由于转接市场具有典型的网络外部性。一个产业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是指该产业提供的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将随着消费同类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即产品价值与网络规模呈正向关系(胥莉,2007)。这种网络外部性必然会导致很高的市场集中度,转接市场并不需要很多的转接机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1)我国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并不是完全垄断的,随着网上支付的发展,市场竞争主体正日益多元化,竞争激烈程度也越来越高;(2)目前线下转接清算市场的格局是极大地促进而不是阻碍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
      
      三、发卡业务的市场结构
      
      (一)我国银行卡发卡业务的市场结构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银行卡发卡业务市场是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等5家银行,其占银行卡消费的市场份额为64%,占累计发卡的市场份额为54.3%,占2009年新增发卡市场份额为48.5%。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招行、浦发、深发展等9家银行,在银行卡消费的市场份额为20.5%,占累计发卡的市场份额为16.1%,占2009年新增发卡市场份额为11.6%。
      为什么发卡业务是寡头垄断市场,这主要是寡头垄断的银行业引起的。1985年我国发行了第一张银行卡,当时的卡是以工资卡起步的。由于上世纪80年代,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发卡业务的绝对优势,后来银行卡取代存折,由于这些银行的网点多,也占据很大的优势。这一状况至今仍无本质性的改观。
      程贵孙(2010)认为,我国银行卡发卡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发卡市场封闭,竞争力较弱,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其实,这种情形的出现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特征和商业环境有关。我国银行卡产业与作为银行卡发源地的美国有很大的区别。美国的旅馆、石油公司和百货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发行了支付卡。1910年,西尔斯公司为满足客户需要,向“偿付能力绝对没有问题”客户提供信用额度,到了1920年代,各家百货商店允许其持卡人按月分期支付账单,1928年百货商店发行了凸印有客户信息的签单金属牌,石油公司发行了用于加油的优惠卡等。1950年大莱俱乐部正式开展信用卡业务。因此,美国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导致了信用卡首先出现,而不是借记卡首先出现。
      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刚出现银行卡的时候,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缺乏相关的信用法律,因此只能先出现工资卡、存折卡等形式的、无需信用、低风险的借记卡,不可能先出现信用卡。借记卡的出现必然使得商业银行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他任何第三方机构都无法参与进去。2003年被称为我国信用卡元年,信用卡业务开始起步发展。信用卡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高成本的小额消费信贷产品,由于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落后和法制环境不健全等原因,信用卡业务由商业银行开展,很难由非金融机构来开展。即使如此,我国信用卡行业盈利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发行信用卡的58家银行中仅有6家(即广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深发展)对外宣布盈利或盈亏平衡。
      
      (二)储值卡对我国银行卡发卡业务的影响
      除了借记卡和信用卡,我国储值卡的使用也很普及。按照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对储值卡的定义,“储值卡是发卡银行根据持卡人要求将其资金转至卡内储存,交易时直接从卡内扣款的预付钱包式借记卡。”借记卡是银行卡的一种,“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代表机构经营银行卡业务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予以取缔”。但目前储值卡除了少部分由金融机构发行外,其他都是由非金融商业机构发行,虽然市场上许多卡以“积分卡”自称,其功能却与“储值卡”无异,在私下的交易场合,这些卡被直接称为“储值卡”。储值卡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开放式的,由专业的第三方发卡机构发行,可以在众多加盟的特约商户中支付使用,如联华OK卡、SMART卡等;二是封闭式的,一般是商业主体自行发售的卡,使用范围也仅限于本商业主体,如家乐福卡等。
      ,
      近年来,我国储值卡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国际发卡机构雅高曾委托零点公司做过中国市场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储值卡市场规模最少有8000亿元,以2倍于GDP增速的速度扩张。可以说发卡主体已经呈现了多元化格局,发卡市场并非完全封闭的。
      
      四、收单业务的市场结构
      
      (一)我国收单市场的发展情况
      我国收单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5至2001年之间,收单市场发展速度缓慢,截至2001年底,联网商户15万家,联网POS21.8万台;第二阶段是从2002年开始至今,联网商户和联网POS的规模快速增长。2009年的联网商户数量是2001年的10倍,联网POS数量是2001年的11倍,收单业务市场发展成效是非常显著的(见表2)。
      程贵孙(2010)认为,我国收单市场竞争性不强,表现为银联商务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市场效率低下。根据银联商务网站显示,截至2009年底,其服务的特约商户有82.5万家。维护的POS终端有113.8万台,分别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52.6%和47.3%。尽管银联商务目前占据一半的市场份额,但“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在收单市场上的份额呈逐步上升趋势”‘。实际上,我国收单市场发展过程非常独特,目前收单市场并不是竞争性不强,而是太强。
      
      (二)商业银行对收单业务的认识与当前的市场 格局
      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工、农、中、建、交等五家商业银行在受理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联网商户和联网POS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9%和78%(陈静、万建华,2002)。为什么到了2009年由银联商务占据一半的市场份额呢?这与商业银行对收单业务的认识有关。
      长期以来,银行卡收单业务都是作为发卡业务的附属而存在的。商业银行拓展商户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商户手续费收入,而是为了服务于本行的发卡业务。联网通用工程实施后,一台POS可以受理不同银行的卡片,收单业务逐渐从发卡业务中脱离,成为一项独立的中间业务。但商业银行没有真正适应这种转变,还是从发卡业务的角度来经营收单业务,加上商户扣率中的收单机构分润比率长期偏低,导致收单业务难以保证收支平衡,甚至出现严重亏损的现象。商业银行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上也没有将收单业务摆上工作日程,导致分支机构收单业务投入不足,从机具、费用到人员上都难以保证,积极性受挫(黄建军,2004)。因此,从2002年专门从事收单业务的银联商务成立后,商业银行的收单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银联商务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上升,并超过了一半的市场份额。
      
      (三)当前我国收单市场的竞争状况
      目前,商业银行对收单业务越来越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随着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发卡量越来越大,持卡人刷卡消费普及率越来越高,收单业务的利润越来越大;二是商业银行对收单业务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把商户看做是战略性资源;三是我国收单专业化服务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收单机构将劳动密集型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将精力集中在核心收单环节创造了条件。目前专业化收单服务机构有银联商务、杉德、通联、汉鑫、雅达等60多家,为各收单机构和特约商户提供专业化服务。随着商业银行逐步重视收单业务,专业化收单服务机构的出现:使得我国当前收单市场的主体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与此同时,我国受理市场出现了“抢商户”的恶性竞争状况,违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高扣率商户套用抵扣率商户、扣率商户套用零扣率商户。这种恶性竞争降低了我国商户扣率水平。根据行业性质的不同,国际上商户支付发卡机构的扣率最低为1%,最高为4%,其中美洲地区平均在1%-1.5%,欧洲地区平均在1.1%-1.4%,日韩及中国港台地区平均在1%-1.8%,而截至2009年底,按行业平均水平计算,我国商户整体扣率水平平均在0.4%,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的平均扣率水平。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收单市场中银联商务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是依靠行政垄断产生,而是与商业银行对收单业务的认识紧密相关。随着各家商业银行对收单业务的战略性重视,收单市场已经呈现出激烈竞争的状况。
      
      五、结论
      
      本文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转接清算市场、发卡业务市场和收单业务市场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我国银行卡产业整体上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但这种格局的形成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由行政性壁垒所造成的。(2)由于转接清算市场受网上支付的影响,发卡市场受预付卡的影响,收单市场受商业银行和专业化收单服务机构的影响,当前的市场格局正在加速改变,甚至会被颠覆。
      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运用现有的理论模型和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经验,而必须综合考虑以下方面:(1)我国银行卡产业虽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典型的情况是大多数产业主体还处于亏损、商户受理卡片的普及率还不高等;(2)目前的市场格局形成是与我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密切相关的,如寡头垄断的银行业导致发卡业务的寡头垄断、商业信用不发达使得借记卡先于信用卡出现和发卡业务主要由商业银行开展等;(3)我国银行卡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如网上支付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支付的挑战越来越大、手机支付开始发展、近期维萨通过美国政府向WTO提起诉讼,要求我国开放电子支付市场等。只有正确、深入地认识银行卡产业,才能为我国银行卡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银行卡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