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票据业务 [我国集合票据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7-12 06:44:06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集合票据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具有重要作用。集合票据推出后虽然部分取代了银行贷款,但还没有成为中小企业的主流融资工具。本文在分析集合票据存在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解决集合票据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8-0003-05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A
      
      一、集合票据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这一难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催生的。从企业角度来看,存在信用等级低、财务状况不透明、抵押物不足值、经营管理不规范、企业生存能力不强等问题。从银行角度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支行、分行、总行的逐级审批制度,使贷款发放审批权掌握在并不了解当地企业实际情况的分行或总行手中;第二,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样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规模以上企业要远远高于中小企业;第三,缺少为中小非金融企业融资量身定做的融资产品。从市场环境问题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垄断企业、国资企业、大公司、大集团等严重地挤压;第二,有关中小企业规章制度的缺失或执行不力使其利益得不到保护;第三,市场信用体系发展滞后加之缺少权威可靠的评级机构;第四,市场融资总量中间接融资所占比例远高于直接融资所占比例,融资业务成本高等问题暂时还难以解决。
      中小食业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元素,并对经济增长、就业、税收等主要的经济指标都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以下简称“集合票据”)业务。集合票据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积小成大、化劣为优”的理念推出的新型债券融资工具。根据2009年11月12日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颁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规定,集合票据是指由人民银行主导、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共同参与,在全围银行问债券市场上推出的一种新的债务融资工具。《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小非金融企业的集合票据创新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集合票据业务自推出后在解决中小非金融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2009-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发行额为12.65亿元;2010年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额增至46.6亿元,增幅约为2009年的3.7倍,其规模增长速度与公司信用债券增长速度基本持平(2009和2010年公司信用债券的发行额分别为4252.33亿元和1.6万亿元,增幅约为3.76倍)。由此可见,集合票据业务在推出后发展迅速,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从中受益的中小企业数量直线上升。其具体作用表现为:第一,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采用企业联合的方式提高信用等级,合理地解决了单一企业信用等级不足的弊端。第二,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联合企业信用等级的提高,也提高了企业的贷款额度,实现了“1+1>2”的融资规模效应。第三,缩短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周期。由于集合票据融资无需经过中介机构,直接面向投资人,有利于提高融资速度,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第四,保证了中小企业债务的流动性。由于集合票据是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融资范围的扩大可以增加投资者的数量,进而增加企业债务的流动性。第五,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直接融资本身就具有融资成本低的优点,加之政府在集合票据业务发展初期所提供的定向补贴,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集合票据业务还是企业债券市场融资发展的试验田。按照“十二五”规划精神,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是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但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相对落后,许多市场功能还没有完善。就直接融资本身而言,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票据贴现等方式。股权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较高,目前中小企业可利用的股权融资渠道是创业板市场,其上市融资要求相对苛刻,如连续两年盈利且两年内利润累计总额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等条件,这样的门槛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企及,加之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不高,很难满足上市要求,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被挡在了股市之外。相对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有手续简便、收益稳定、风险可控等优点。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企业债券的发行品种单一、规模小等问题都是制约债券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缓慢主要是因自身的条件不能满足发债要求。在市场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单独承担发债要求并取得投资者的信任,于是“集合”的思想便应运而生。在理清各发债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的前提下,集合经营规模相当、信用评级同档的中小企业,联合发行债券无疑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方式。
      从企业联合发债到独立进行债券融资是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能从联合发债企业中孵化出一批可以独立发债融资的企业,则会对中国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也会得到提高,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
      
      二、集合票据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合票据在推出后的近两年内发展十分迅速,这种直接融资方式虽然部分地取代了银行贷款,但是并没有成为中小企业的主流融资工具,这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集合票据的进一步发展。
      
      (一)非市场化问题
      集合票据的发行规模增长迅速,并且快速地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认可,与发债企业所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从已经成功发行的各类集合票据融资产品来看,确实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即地方政府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化,牵头组织发行集合票据,并为其提供利息补贴和担保费支持。这就从另一方面折射出,集合票据业务在发展初期还是难以摆脱政策的温床。如何在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是集合票据能否再上一个台阶的关键因素,否则非市场化问题将大大限制集合票据的进一步发展。
      
      (二)流动性问题
      流动性问题是由于集合票据缺少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认购而造成的。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时比较看重长期利益和投资规模。集合票据的融资期限为1-3年,期限较短难以满足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的要求。此外,单支集合票据规模较小,中小企业经营不确定性较大,这些都影响了机构投资者投资集合票据的积极性。由于缺少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认购,单凭小规模认购会影响债券的发行效率,降低债券的流通速度,致使流动性问题发生。
      
      (三)担保资源缺口问题
      虽然有针对性地成立了中债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为集合票据担保,保障了集合票据的顺利发行, 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担保资源匮乏以及担保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沉淀已久。一方面,集合票据的发行是全国性的,单靠中债公司一家开展担保业务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何况中债公司才刚刚成立,不能完全掌握全国各地区的企业信息,因此,设立并培养出更多的区域性担保公司能对金融市场担保资源缺口形成重要补充;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担保资源充足且担保行业发展迅速,但经济欠发达地区担保资源短缺,从而陷入“信贷资金短→缺少融资渠道→经济发展乏力”的恶性循环。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担保公司为了控制风险会采取比银行更为严格的审批程序,加上平均1.5%-2%的保费,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并增加了融资成本。
      
      (四)发展规模问题
      从纵向来看集合票据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0年集合票据的发行总额是2009年的3.7倍,但从横向比较来看集合票据的发展规模还远远落后于其他种类的公司信用债券。根据《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公司信用债券1.6万亿元,其中发行短期融资券6742亿元,中期票据4924亿元,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46.6亿元,企业债券3627亿元,公司债券511.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150亿元。数据详情如下表所列:
      虽然集合债券的发展速度与其他债券齐头并进,但是只占公司类债券发行总额的0.3%,名列最后,发展规模小,很难得到大的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五)公开发行问题
      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的公开发行,都需要企业对投资者保证其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包括财务、经营管理、人事变动、股权或法人变更等重要信息披露,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存在隐藏内部信息现象而导致其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特点更适用于规模较小、发行程序简化、信息披露少的私募基金。但是,要想挖掘集合票据的融资潜力,扩宽其融资范围,保证其市场流动性还需尽可能的采取公开发行的渠道。此外,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得到法律认可的只有公募基金,有了法律基础才能保证监管的落实,进而合理控制集合票据风险确保其健康发展。
      
      (六)政策性问题
      集合票据的政策性问题,是指票据申请人主体资质的真实性。例如,工业型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须符合的条件是职工人数在2000以下或销售总额在30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及以上,销售额在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如果工业企业不严格遵照以上标准发行票据,则会出现不符合资质的企业发行票据或者大规模企业挤占中小企业发债空间,相比较前者更容易给投资者带来风险,而后者则会造成政策执行的缺位以及金融资源的浪费。为了确保融资资金顺利流向中小企业,《指引》第五条指出: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一个企业集合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净资产的40%。任何一个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额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单支集合票据注册金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七)联合发债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除了联合发行集合票据的企业各自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以外,联合发行集合票据的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是否明晰也会给融资业务带来风险,如各企业是否同意为其他企业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如果同意则会降低集合票据的融资风险,不同意则会山于任意一家联合发债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体发行票据的本息兑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市场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大多数企业并不相互信任而且也不愿意为联合发债的其他企业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致使降低集合票据的融资风险这一理想情况很难实现。此外,联合发债企业的区域过于集中也会由于经济波动同方向增加联合企业经营风险。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单一企业易发生资金挪用风险,如融资规定用于生产加工的资金却用于股权投资必定会加大资金利用风险,进而影响整个联合企业的信用质量。
      
      (八)监管缺位问题
      集合票据的参与机构主要包括票据的发行企业、信用增进机构(票据担保人)、承销商以及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负责对所有参与集合票据发行的企业、银行和机构以及整个操作流程进行监管,主要针对集合票据的法律基础、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进行审慎的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或债权人的利益。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与完善是并行不悖的,并且可以产生相互激励发展的螺旋上升效应,创新落后于监管会导致金融抑制,监管滞后于创新则会为危机埋下祸根。集合票据业务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如果监管落实不到位,会导致虚假和违规操作充斥整个市场。一旦风险发生且造成损失,集合票据将会步次级债的后尘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九)评级资源匮乏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曾经说过,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建立一个独立、公正、有效的信用评级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市场发展不充分,就会导致低效率,并滋生腐败。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业,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并存在许多不足,如评级公信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评级增值服务缺乏等问题。如果评级机构的结果不能正确地反映企业信用的实际情况,则会造成市场信息扭曲,从而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此外,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结果是衡量企业市场信用的重要标尺,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枢纽和核心,只有完善市场信用体系才能真正地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降低坏账风险。
      
      (十)市场风险问题
      市场风险也称系统性风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市场内部各种价格波动所产生的风险;另一部分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两部分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价格波动主要包括物价(商品的价格)、利率(货币的价格)、汇率(外汇的价格)、股价(资产的价格)等价格的升跌。这些价格的波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各种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市场交易的利益分配,尤其是那些资金利用效率高但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较差的企业,更容易在价格波动时受到冲击,导致周转资金链条断裂,增加其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及调控的扩张或收缩都会刺激或抑制投资的增长,并传导至资本市场从而影响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三、综合解决集合票据问题的对策措施
      
      针对集合票据业务存在的上述各种问题,应当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对策措施。
      
      (一)加速推进集合票据市场化,增强集合票据的生命力
      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在集合票据的发展初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业务发展的深入,优惠政策的退出则有助于集合票据的长远发展。集合票据是面对规模小、风险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工具。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但在集合票 据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后,再继续投入优惠政策则不利于公平竞争、破坏资本市场功能,也造成了对其他融资债券的不公正对待。所以,增强集合票据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完善其自身发行体制和功能,由此而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二)理顺联合发债企业内部关系,合理分散发行企业区域集中带来的风险
      设置固定标准,确保联合发债企业之间承担连带责任保证,这样才能使联合企业坐在同一条船上,真正实现信用联合。如果某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影响票据付息,其他企业的正常运转也可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降低投资风险。另外,为了避免行业危机或区域危机给相关联的企业造成同方向的衰退,集合票据的企业选择上应尽量跨产业、跨区域,避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融资主体多元化企业联合的形成可以有效地防范债务风险。
      
      (三)引入更多的信用增进机构为票据提供担保
      信用增进机构,是指由专业的债券信用增进公司或其他符合担保条件的机构,为低信用级别发行体提供债券信用增进服务。信用增进机构是国际金融市场比较成熟的基础制度之一,有助于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集合票据的发行体是信用级别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联合,引入信用增进机构为该种债券提供担保可以大大地提高其信用评级,并合理分摊风险。针对目前中国信用增进机构少导致担保资源匮乏这一问题,关键应着力于整合区域间的担保资源,将担保资源由发达地区引入欠发达地区,拓宽后者的融资渠道。
      此外,信用增进机构在审核发债企业时应建立合理的资产结构设计机制,要设立比银行更为灵活审慎的合格审批机制。抵押物不足值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共性问题,在现有的法律规章制度下,应尽可能更多地掌握企业可以用作抵押或担保的资产,除了公认的土地和房产之外,还应将抵押物范围扩大到机械设备抵押、车辆抵押等,甚至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主动尝试动产浮动抵押、应收账款质押、权利质押等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反担保模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权利和无形资产经过合理搭配后联合抵押质押提供反担保,可以实现抵押资产结构的优化,更灵活地防范风险,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融资铺平道路。
      
      (四)实现企业财务与经营状况透明化
      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规范、不透明由来已久,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投资者在购买企业债券之前,会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果存在财务和经营状况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则无异于向投资者传递不确定的风险信号,妨碍其作出合理的判断,导致投资失败或者拒绝投资,致使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业务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总之,企业财务问题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不畅通将会阻碍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业务的发展。
      中小企业的财务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解决:一方面,银行或信用增进机构需建立严格的内部评审机构,对新设项目和老项目进行严格的内部评审,尤其是着力于规范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定期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现场考察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保证报表内容与实际经营状况相符,如存在弄虚作假情况应及时规范,否则将影响当期项目的推进或下一年度的融资业务;另一方面,建立中小企业助贷机构,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可通过助贷机构引导和规范其财务管理工作,使其财务状况达到银行或信用增进机构要求的标准。
      
      (五)落实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审慎性监管方案
      金融危机的爆发的主要原因应归咎于监管滞后,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审慎监管的落实便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宏观上要求建立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制度框架;中观上要求落实行业内部的统一监管以及行业之间的交叉监管;微观上则要落实到对每笔金融业务、每种金融工具、每个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集合票据作为中小企业的新生融资工具,在发展初期势必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更为审慎的监管方案,避免由干监管缺位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六)引入国外评级机构
      借鉴国外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宝贵经验,客观公正地出具企业债券评级报告,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没有竞争就没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国外优秀评级行业的介入,有助于培养中国评级行业的良性市场竞争,使得中国评级行业在逆境中作出趋利避害的选择,并逐步建立起稳固可靠的市场声誉,满足国内金融市场的评级要求。集合票据业务才刚刚兴起,准确的评级定位有助于其健康成长,而虚假评级会造成其信用污点,使其被扼杀在摇篮里。
      
      (七)采用集合票据指数化防范市场风险
      按照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这一措施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但是在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市场交易中,指数化是一个普遍的、常用的方式用于对抗通货膨胀。中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长必然会伴随通货膨胀的发生,未雨绸缪推出集合票据指数化方案有助于防止投资者的收益缩水。其实不仅仅是集合票据投资需要建立指数化体系,其他金融投资融资业务也要实时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指数化方式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当然,指数化的实现还需要许多配套金融改革措施的支持。
      
      (八)拟发行可转换的集合票据
      发行可转换的集合票据可以使在发生偿债困难情况时,有助于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增加还款渠道,降低投资风险。所谓可转换集合票据,是指可以转换为债权发行公司股票的一种债券。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制约,发生偿债困难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如果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被看好的前提下,在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将债权转换成为对企业的股权投资,既解决了企业的困难,又保障了投资者的未来收益。这一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是可转换债券在转换后,持股对象如何界定?这需要进一步理清“集合”企业中的权责关系,然后加以确定。
      
      (九)培育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投资群体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在债券投资市场的认知度不高,尤其是缺少大规模机构投资者的垂青,大大地削弱了集合票据的流动性。由此,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力度,逐步提高集合票据在投资者心目中的认知度,是集合票据是否能够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投资者对金融投资产品的需求特点可以概括为单一、集中和趋同,即投资渠道的单一化,导致了投资资金的大范围集中,因而形成了投资发展的趋同现象。集合票据业务的推出有助于推动金融投资市场朝着多元化、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并为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增加了投资选择机会。
      
      (十)逐步完善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
      当代经济的发展由最初的商品经济过渡到货币经济,现在又由货币经济向信用经济发展。现今的社会经济运行,将商品和货币在时间和空问上分离开来,产生了跨时消费和投资需求,这样的经济体系在运转过程中逐步凸显出信用的重要性。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将信用变成了一种无形的资产,这种资产有他自身的价值,并且这一价值随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波动。由此,只有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才可以在运行中发现每一个中小企业真正的信用价值,并根据其价值的高低为其配给融资额度。针对集合票据业务便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联合信用等级决定其发债规模、债券的收益率以及担保费率,实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便利化。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