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时代特色研究】 农业现代化包括5个方面
时间:2019-01-01 06:44:01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 本文分析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其时代特征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时代 特色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它实际上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也是一种手段,它是一国使其改变落后的农业部门尽快实现现代化以适应工业化迅速发展需要的各种手段的总称。农业现代化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农业现代化仅仅指农业生产部门的现代化,而广义的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部门的现代化,还要包括支撑、制约农业部门发展的社会经济内容,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提高,等等(傅晨,2001)。
二、 农业现代化的时代特征
1.毛泽东时期农业现代化特征
在我国,不同时期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各有不同。关于农业现代化思想,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提出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肥化的农业“四化”目标和发展战略。特别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提出之后,农业机械化几乎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同义语。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最高限度地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到20世纪末,使我国农业主要产品的单位产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农业高产的国家,以满足整个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可以说,这是毛泽东对农业现代化内涵一次高度集中的概括。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化偏斜运行是这一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因此,相应做出的农业政策安排和城乡社会经济制度安排尽管对国家实现工业化这一战略目标起了历史作用,但同时也阻碍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邓小平时代的农业现代化特色
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邓小平作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直高度重视与认真思考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在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上,毛泽东一直以生产力实现机械化为主要目标,邓小平则认为,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等,并且提出了“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的论断。此外,邓小平还提出了著名的“两个飞跃”思想,即: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正是由于这些思想,促使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完善。
在邓小平时期,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增加了现代经营管理的内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是:“农业现代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科学管理方法全面改造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因此,农业现代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和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傅晨,2001)。同样,工业化偏斜运行仍是这一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但由于这个时期正处于市场取向改革中,农户成为了农村经济的微观主体,经济利益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因此,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现代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明显增加。
三、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新内涵
多年来,我国一直维持着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格局。农村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是农业,农民占绝对优势的职业还是农业。在这个格局中,农业处于中心地位,农村和农民都从属于农业。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以往,可以由农业带动农村和农民,围绕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就意味着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现在情况不同了,单纯产业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不再等于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因此,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内涵需要得到拓展。拓展后的农业现代化内涵应该包含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环境现代化和农业主体现代化三大内容。其中,农业产业现代化是作为物质生产部门的农业本身的现代化;农业环境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外部社会环境的现代化,实质上是农村的现代化;而农业主体现代化是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即农民现代化。此外,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期。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运动广泛展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实质是建设新产业、新环境、新农民,其基础是发展生产,也就是立足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可见,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建设新产业、新环境、新农民)与农业现代化的新内涵(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环境现代化、农业主体现代化)基本一致。其实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和关键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人才培养和资金支持等功能。
参考文献:
[1]白跃世:2004.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刘战平蒋和平:2006.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农业现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