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生活随笔 > 正文

    从苏州园林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21-01-12 20:07:27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文化是漫漫历史长河的总结与提炼,是文明的摇篮,孕育着生命,它不仅包含着历史所延续的思想特征和价值尺度,还具有改变的可能性,也因此影响着文化创新与发展。我国的造园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园林历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园林是我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造园者将自己的情感和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在园林中,从园林中可以了解到特定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背景。通过对我国园林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将造园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园林得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文化;布局;意义

    园林是空间艺术在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中必定会出现的用来模仿自然的意识的具体化,体现了时代文明特征和物质财富水平。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自然状况、文化特色和社会特征,因此不同时代的园林文化表达着不同的观点和意识。每一个园林不仅仅是空间变化的实体,寄托情趣的载体,还是生动的文学作品。

    1苏州园林概览

    江苏苏州市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清水秀是城市风景的一大特色,具有诸多远近闻名的园林景观,因此得到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根据文献记载,不论大小的园林大约有200个坐落在苏州城内。在这之中颇具盛名的有留园、拙政园、沧浪亭和狮子林等分别代表着清(公元644-1911年)、明(公元1368-1644年)、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1271-1368年)等诸多朝代的文化特征,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

    留园地处苏州,留园于明代被建造完成,再后来被人们称作为寒碧山庄,也被人们命名为刘园,后期名字才称为现在的留园。留园总平面面积约为3万多m2,平面布局以山水为主要要素,是中国园林叠山筑水的集大成者。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庭院内坐落诸多建筑,庭院空间丰富,表达出了造园者的超高技法和丰富的意识形态。

    拙政园地处苏州城内,是当地占地面积最大的庭院,该庭院于16世纪初被设计并建造。在我国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齐享四大古典名园之盛名。最初庭院作为诗人的府邸,后来成为了达官贵人的归隐居处,以“拙者之为政”的含义为名字来源,也曾作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组成部分,建国以后被划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4部分。住宅具有苏州民居典型特征,成为景点后被用作园林博物馆进行展览。

    沧浪亭地处整个苏州城区的南部,是苏州园林中最为古老的一座园林,北宋时期建成,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在造园手法方面与其他苏州园林截然不同,主要表现为在其园林门外有一水池将其环绕。山石景观为园子内的主要景观,沧浪亭便坐落在中心的土山之上。山下有一池,一条曲折的廊子连接山水要素。明道堂作为沧浪亭内的主要建筑位于假山东南部,此外园内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呼应。

    狮子林地处苏州城内,在14世纪初建造于城市的东北部。庭院内部叠山筑石,石峰其形态好似狮子,因此人们命名为狮子林。庭院平面以方形进行布局,占地约为1hm2,作为苏州城内享誉盛名的庭院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者”而得名。庭院内部空间穿插亭台楼阁等建筑要素进行景观和空间的组织,加上造型奇特的湖石、深邃明暗相间的洞壑进行点缀,兼具“假山王国”之美誉。

    公元6世纪春秋吴王的园囿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开端,即在最早的苏州园林是东晋的辟疆园。明清时期,苏州是我国最繁盛的地方,古城内外常見私家园林。全盛时期的苏州园林,仅存在于苏州内的园林数量达200多处,现世保存完好的还有几十处,因而得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被看作为苏州古典园林杰出代表的拙政园、留园等,孕育于苏州园林发展的全盛时期,以其空间丰富和意识超然成为苏州的地标和代表。

    2苏州园林的文化体现及其底蕴

    苏州园林的别名为文人园,能够极大地提升学者的游园乐趣和惊喜。对于造园者来说,他们都是文学大家,在喧嚣的物质生活之外,会产生寄情于山水的脱俗追求,用以寄托他们的闲情雅致和对于自由的向往,再或者官场失意之人用以寄托消极失望之情,在这些追求和意识的推动下,他们动用所能利用的力量堆山叠石,修亭建榭,养育植物,模仿自然环境,用各种造园要素构建出吸引人流连忘返及引起感官共鸣和联想的休憩场所。

    失意隐居是苏州园林的文化基础。造园者,也就是园林的拥有者,都曾经有过崇高的仕途理想,在经历了失败和官场的人心险恶之后,忘却了所拥有的功绩,也厌烦了仕途的追求,因此渴望逃离世俗从而安抚内心,产生自然、舒适、淡泊名利、无所奢求的意识形态和生活目标,以更适宜的内心面对人生。例如沧浪亭、网师园等,都是隐居含义的代表作。

    从苏州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来说,大多数园子都位于偏僻的地方,低调而不起眼更加强调了主人逃离世事的生活情趣。大多数园林的入口都处于巷道转折深处,和陶渊明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归隐山林的思想相一致,园林的门厅装饰简谱,根本无法体现出造园者的地位,这也反映了园林主人摆脱官场争斗的退隐意愿。

    苏州园林文化所体现出的归隐追求恬静与古代的文化思想基础和当时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都强调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启示人类正确对待物质利益,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重点都在保身修身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思想体系的影响,形成了文人的思想底蕴进而体现在了园林创作之中。

    2.1造景手法中的运用和体现

    苏州园林空间中处处都可以体会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巧妙运用。园林中运用不同的园林造景要素营造出了丰富多变的游赏空间,对应了传统园林的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主题,在有限的空间中巧妙地模拟出无尽的自然山水的环境和趣味。园内亭榭相间交叉,游廊曲径随意游走,在不同的构造物之间视线相互渗透、空间相互交叉,使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形成了密切的对话;同一个要素,同时发挥着赏景和观景的作用,作为游园者欣赏美丽景色之时也构成了绝佳的风景画面;山石犬牙交错,多种堆山叠石手法的运用,围合起了诸多的小密闭空间,也阻挡了部分视线的渗透,使得园林空间在获得景观高潮之前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游廊和植物的运用也引导并开辟了观赏的视觉通道,因而造园者可以将远处的美景引入到有限的小空间中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内容,形成了复杂有趣的景观层次;各个园林要素之间相互映衬和呼应烘托出不同空间的不同主题。虚实相间,开合对比,视线交错,光影变幻,使游园者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感受引起感叹和遐想,从而忘却疲惫和喧嚣的尘世生活,寄情于山水,放肆情怀。

    2.2造园要素中的布局和体现

    苏州园林中要素的布局都采取了不对称的手法,这一点与皇家园林背道而驰,极大强调了自然环境。轴线的皇家园林中是秩序的体现和重点组成部分,而苏州园林的游步道和游廊都极少采取了规整直立的布局,比如拙政园,游园流线相互交叉空间重叠,空间变换每一个驻足点都可以观赏到不同方向的远近景观,与构筑物相互呼应联系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这些都使得平面布局活泼舒展,打破了皇家园林中的严整秩序,体现出了造园者对于官场的厌倦及渴望自由的思想情操。

    皇家园林以及城市空间大多以硬质为主,平面形式规整古板,而苏州园林凭借其南方特有的地理特征,直接将优势活用于园林中,极少地改动地势地貌以及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别具匠心,将郊外等自然生境的特征保留并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造园者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布局成为了有效划分空间和组织景观的手段,体现了源于自然畅怀抒情的追求,例如拙政园狮子林等,园内的山石层峦叠嶂,体现出了自然山峰的巍峨气势,再加上奇峰匿石的特意组合,形成景观同时也发挥着不同的诸如隔景障景等作用,构成了收放相间的游园道路和空间,相互曲折交错,将湖石的“透瘦漏皱”转变成独特的景观风貌,使游园者忘却身在城市之中而流连忘返。

    苏州传统造园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点从写意山水思想上尤为突出。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是归隐写意山水园林的基础。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划分也能够体现出这一特点:皇家园林规整宏伟,艳丽写实,而苏州园林以小见大,恬静自由,写意精致。植物素材的使用符合山水画的特征,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植物的设计硬质要素一样交错有秩,同时也考虑到了季相景观,不同的季节拥有着不同的观赏景观,如苏州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反映了苏州的季节特色,也是带给人们在情感上更为直接的景观感受,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生命变化,感受到自然气息的园林景观。苏州园林景观的丰富度,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深处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让游园者体会到与城市固定乏味的季相景观截然不同的感官体验,也满足了隐居山林的思想追求。

    2.3文化符号及其底蕴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需要产生了语言,同理人与自然的沟通也会产生种种需求,传统符号,正是这种需求的载体。文化符号是精神的载体,能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生活风俗、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历史悠久,带给我们的符号也是丰富多样,每一个符号都携带着一定的意识和思绪。传统的吉祥物、民族图案和文字变换形式镌刻于厅堂、石碑、匾额、楹联等,反映出环境或者意境,不仅仅丰富了景观层次,还蕴含着大量的精神内容从而强调了文化层面。

    点景在一些园林和构筑物的名字也有体现,比如网师园,从字面上来讲,就是奉渔者为老师,居住于江河湖海广阔之地,与世无争,不与世俗相交往;拙政园从字面上来讲,是指的拥有者弃官还乡后建造用以逍遥自得,认为这种生活是拙者之为政,用来寄托归隐不问政事的追求。与谁同坐轩,引用了苏东坡的诗句:“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借以表达造园者清高,不愿意与世俗杂事和平民相联系,再观察周边环境,轩旁的松树随风摆动,水池倒映出皎洁的月亮,与诗句交相呼应,使游园者幻想出造园者在轩中赏月饮酒逍遥自在的画面。留听阁周围种植了荷花,当秋初雨季来临,雨点击打在残荷上,朦朦胧胧的秋色也映入眼帘,给予游园者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徜徉在仙境中。拙政园的远香堂,也是以荷花池为主景,借用周敦颐的诗句,造园者表达出了不愿意被官场世俗所沾染,追求保持自身清白的思想情感。游园者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欣赏一处处景色,体味造园者的情感变化,犹如浏览造园者的人生历程和内涵诗文。

    匾额及对联与景观相结合,丰富了意境美。匾额对联常见为古诗文,大多数为题者睹物哀伤借以寄托或者咏叹景色之美。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园枉占幽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在赞美秋末冬初的山水美丽景色之外,利用描述初冬的寒冷及寂寥、高阁来表达自身厌倦世俗,希望过隐居束之高阁不问政事的恬静生活,待游人相似时间点游园赏景,在感叹脱俗景色之时,也些许的与作者的无奈和哀伤共鸣,使视觉和情感相互交织,极大的丰富了游览感受。

    景观要素的色彩也在一定层面上表达出了景观表情。墙面以及构筑物小品等的玉脂白表达出了宁静脱俗的氛围,体现造园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操;绿色是软质植物材料的代表,模仿自然环境的同时用作花卉的背景,用以装饰恬静优雅的空间,并体现隐居悠然自得的心境;灰色和黑色增加了层次,用于铺装和构筑物等硬质景观要素之上,凸显环境的幽静、内敛、沉稳的表情,体现传统造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与皇家园林截然相反,苏州园林极少使用朱红、琉璃黄等色彩鲜艳的表达喜庆威严的色彩,也极少使用传统的吉祥物和图案等作为装饰,这种与城市及权威截然不同的造园手法正是对文人的思想基础的良好体现。

    3苏州园林的文化意义及思考

    我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在世界园林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造园中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苏州园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无价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优雅美丽的感官体验,还有交织在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悟,一段思,与悠久的历史相互交融。苏州园林作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载体,让我们流连忘返于小桥流水;步移景异,穿梭于粉墙黛瓦,仔细品读一花一草一砖一瓦一木,体味流露出的徜徉在角角落落里的喜怒哀乐,韵律与节奏,开放与闭合,匾额与对联,都体现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和秀美与细腻的人文特征。

    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古典园林缺失了文化的内涵会变得古板乏味缺少层次,文化缺少了载体也会悄然消逝变为文明的遗憾。仔细研究园林和文化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了解历史物质和精神生活,还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古迹的保护。启迪和创新都是孕育在灿烂的传统文化之中,园林文化作为设计师的典范和素养,对设计来说更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只有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与学习,才能带领我们更好的将设计结合自然、结合生活,并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最終带来园林的传承与发展。

    (收稿:2016-09-20)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