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上民族选项的“其他”
时间:2021-03-19 16:04:54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打开文本图片集
“穿青人”目前并不是我国的第57个民族,但是为何有人在居民身份证民族选项上可以填写“穿青人”?
身份证作为最常用的证件,大家真的了解它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以为居民身份证“民族”后边无非是汉、满、蒙、回、藏等56个民族的名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去年5月,贵州女子郭丹在四川省丹棱县落户,换取当地身份证时遇到困难,因为她持有的《户口迁移证》和《居民身份证》显示民族为“穿青人”。四川当地民警在《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找遍了所有民族选项,却没有“穿青人”。后来通过向贵州省公安厅索要单独的代码后,才制作成民族项目为“穿青人”的身份证。
郭丹说,“有同乡姐妹出去打工,拿身份证去登记住宿,扫描出来民族是‘其他’,但是身份证上又写着‘穿青人’,有旅馆老板就会怀疑是假证,不让登记住宿。”
四川省丹棱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没有第57个民族,穿青人也不是一个民族,只是一个成员共同体。郭丹的身份证是他们申报到资阳市局,后报到省厅,由省厅统一制证,流程没有问题。丹棱县公安局赵大队长说,早在2003年8月28日,公安部下发了一份《关于对贵州省革家人和穿青人居民身份证民族项目内容填写问题的批复》,批复意见为“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对穿青人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采取一种过渡办法,可填写为‘革家人’、‘穿青人’”。“少数媒体直接称穿青人是一个民族,还说是第57个民族,这是错误的说法,其实穿青人不是一个民族,他们只是一个成员共同体。”
据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介绍,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有400多个。这其中,有的是自称,有的是他称;有的是一个族体的不同汉语音译;有的以居住地名称而得名……后经过民族识别,到1979年确定基诺族,最终共确定了 55个少数民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其他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人口为1448人。
根据1990年5月1日《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任何人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份。”
根据这个规定,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其民族成份如与我国现有某一民族成份相同或特征相近的,可以申请填报为与我国相同或特征相近的的某一民族,但须在入籍后的两年内申请办理。自愿申请填报为我国某一民族成份的,持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工作部门批准。
新华网曾于2001年5月16日登载了一份文件,这个文件是1986年2月1日发布的,文件名为《公安部、国家民委关于居民身份证使用民族文字和民族成份填写问题的通知》。这个《通知》规定,“国家认定的民族名称,本人有不同意见,经做工作仍坚持填写自称的,可在民族名称后加注。如‘纳西族(摩梭)’、‘苗族(亻革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认定为少数民族,但尚未明确是单一少数民族或为某一少民族成员的,可填写‘××人’”。“对于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如本人的民族名称与我国某一民族名称相同,就填写某一民族,如“朝鲜族”;如没有相同民族的,本人什么民族就填写什么民族,但应在民族名称后加注‘入籍’二字,如‘乌克兰(入籍)’。”这个文件现是否已失效,尚不得而知。
日前,国家民委政法司一工作人员表示:贵州女子郭丹换取身份证一事,去年国家民委已向各网站要求,不要报道和炒作。看来,公民民族成分选项还真不能任性。
编辑/余弘阳
相关链接
穿青族(也叫青族、川青族),是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黔西北地区,人员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由于多次考察所遗留的疑问,穿青族暂不在我国56个民族中,其身份证上所注民族为“穿青人”。穿青人现分布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地区、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黔南五个地区、州、市所属二十多个县,人数67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穿青人”在有些地区亦称为“里民子”,他们并没有自称的专名,有时也称“大脚板的”。“穿青”这个名称主要是用来区别于称为“穿兰”的汉人,这个名称始见于清代的文献记载中。当地各少数民族并不称他们作“穿青”,而是在汉人的名称前加个形容词,如“白汉人”、“穷汉人”、“大脚汉人”、“篙子杆汉人”、“吃荞麦的汉人”、“当里民的汉人”等,由此可见,当地各少数民族是将他们视为有一些特点的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