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人生哲理 > 正文

    2007年-2009年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提升效率提升质量区域整合提高投入

    时间:2019-07-11 06:43:57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自2006年银监会明确支持城商行开设异地分支机构以来,跨区域经营成为中小银行的主流;但近期相继发生的金融案例反映出急速扩展的弊端,这也引发了跨区域经营是否有利的思考。本文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了25家中小银行2007-2009年的效率,结果发现样本银行的效率下降且规模报酬递减;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因素作了分析。实证表明,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与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异地分支机构数、资产规模则与经营效率呈负相关,这一结果也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中小银行都适合跨区域发展。
      关键词:银行业;跨区域;效率;Tobit模型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7-0051-03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跨区域经营的中小银行是指商业银行突破自身所处城市所辖行政区域的限制,实现跨行政区域的经营发展,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本省范围内不同城市间设立分支机构,另一种是跨省(区)、直辖市间的发展;中小银行则是指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资产规模低于1万亿元的商业银行群体。
      国内中小银行一直沿用以规模促发展的经营发展思路,但受限于客观因素,中小银行一直未能实现跨区域发展的目标。2006年,监管部门首次明确支持中小银行跨区域发展,2009年监管部门调整了市场准入政策,放宽和简化机构设立,制度放宽使得众多中小银行加入跨区域经营的行列。截至2009年底,实现跨省经营和省内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数量为42家,占城商行总数量的29%,其中,实现跨省经营的城商行数量为32家,占总数量的22%。跨区域经营带来了中小银行整体资产规模与利润迅速膨胀,近三年来资产规模总体增速超过30%,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在中小银行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近来相继出现的重大金融案件均涉及中小银行,如齐鲁银行、温州银行以及汉口银行,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担忧,导致监管当局有意收紧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政策。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跨区域经营是否有利于中小银行群体的发展?
      
      一、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主要有参数法与非参数法,其中参数法包括随机边界法(SFA)、自由分布法(DFA)和厚边界法(TFA);非参数法则主要是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自由可置壳法(FDH)。Berger和Humphrey(1994)发现在应用前沿效率分析方法研究储蓄机构的122个案例中,有69项应用的是非参数方法(其中62项采用了DEA),60项应用了参数方法(部分究采用了两种以上的方法),这也表明两大方法孰优孰劣的争论没有普遍认可的结论。
      由于参数法需事先给定效率边界的函数形式,存在不确定性偏差缺陷,相比之下DEA方法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效率分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国内外文献中都被较多地采用。Sherman和Gold(1985)、Yue(1990)、Thompson(1997)等运用DEA方法测算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对于欧洲银行业的效率,也有不少学者采用的是DEA方法,如Vassiloglou和Giolias(1992)、Pator(199)、Dietsch和Weill(1998)等。
      国内运用前沿效率方法研究商业银行效率则是从2000年以后,如杨宝臣等(1999)、王丽等(2000)、赵昕等(2002)、张健华(2003)、朱南等(2004)、庞瑞芝等(2007)、吴少新等(2009)。尽管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研究都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群体,并没有将以城商行为主体的中小银行群体作为研究,这主要是来自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中小银行群体发展滞后于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另一方面是中小银行的相关数据在近年来才得以丰富。
      
      二、研究设计、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本文在测算经营效率时主要采用DEA方法,测算通过deap2.1软件来实现,同时也测算Malmquist指数以考察银行的效率改进情况。运用DEA方法的关键是合理地定义银行的投入与产出,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界定主要有两大基本方法:生产法(Pro-duction Approach)将银行视为金融产品的生产者,存款账户数和贷款笔数等均视为其产出,投入为资本(通常用固定资本代表)和劳动力等;中介法(Inter-mediate Approach)视银行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介机构,存贷款金额均作为其产出,投入一般选择劳动力和资本等。
      结合上述两类方法,本文将利息支出、营业费用视为投入,将存款和税前利润视为产出。由于员工人数数据以及员工费用数据难以搜集,因此以营业费用来替代,营业费用包含了运营费用;而利息支出则代表了投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是盈利机构,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目标,而各银行间税收负担不平等,将税前利润定义为银行的产出。由于样本银行都属于中小商业银行,模型选择投入导向评价在给定产出水平下的投入最小化问题。
      由于被解释变量的效率值有一个最低界限0,具有被切割(Truncated)或截断的特点,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将导致参数估计有偏差且不一致,为避免偏误,通常采用受限因变量模型,也就是To-bit模型来进行估计。由于本文测算的是25家银行2007-2009年的综合效率为面板数据,因此将使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
      在分析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时,做出以下五个假设。
      
      H1:银行的管理水平与跨区域经营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中小银行的管理基础薄弱,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将有利于银行的跨区域作业,从而提升其盈利能力,本文以成本收入比(C_R)反映银行的管理水平的指标变量。
      H2:异地分支机构的开设数目与跨区域经营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小银行坚持规模优先的发展思路,在政策放宽前提下加大了异地分支机构的开设力度,因此假设异地分支机构开设数目越多越有利于提升中小银行的经营绩效。
      H3:盈利能力与跨区域经营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直接决定了跨区域经营绩效,盈利能力越强则经营绩效越好。
      H4:风险管理能力与跨区域经营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决定着经营绩效的高低,风险管理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跨区域经营,更能通过扩大规模充分发挥银行的规模效应,因此风险管理能力与跨区域经营绩效呈正相关,本文选择不良贷款率(NPL)体现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变量。
      H5:资产规模越大的银行其跨区域经营效率越好。银行业存在的规模效应成为中小银行快速扩张的内生性动力,因此假设规模大的银行跨区域经营可获得较好的经营业绩。
      依据上述假设,设计出实证Tobit回归模型如 下:
      efficiencyi=β1+β2C_Ri+β3 Branchi+β4 ROAi+β5NPLi+β6 Asseti+μi
      i=1,2,……n
      其中,β1表示回归式的常数项;β2到β6表示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μi表示回归式的误差项;effi-ciencyi是因变量代表第i家银行的综合技术效率值;C_R表示成本收入比;Branch为开设的异地分支机构数目;ROA为资产回报率;NPL是不良贷款率,Asset为资产规模。
      依据数据的可得性,样本期间先定为2007-2009年,选定的国内跨区域的中小银行共有25家银行,相关数据均来自于这些银行网站公布的年报,尽管这不是一个全样本的研究对象,但基本可以代表跨区域发展的中小银行群体。
      
      三、实证分析
      
      首先是关于中小银行经营效率实证,其结果如附表1,样本中除桂林银行与西安银行外,其余的13家中小银行的综合技术效率下降,且规模报酬呈递减趋,而桂林银行与西安银行在此期间未曾跨区域经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对于效率的负面影响;从Malmquist指数测算的结果来看,宁波、平安与富滇银行的指数小于1,其余样本银行的指数均大于1,且几乎所有的银行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大于资源配置效率的贡献率。近年来,中小银行重视科技信息技术,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新的科技信息拉升了边际效益,从而弥补了银行跨区域后的效率配置下降。
      Tobit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研究结果发现,除了资产规模变量外其余的解释变量在统计上显著,原假设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成本收入比与经营效率显著负相关,中小银行实行跨区域经营时成本支出显著增加,成本收入比显示出该银行的成本支出管理水平与管理精细化程度,这方面的能力越高越有利于跨区域经营。
      (2)异地分支机构数与经营效率呈负的弱相关性。开设异地分支机构对于中小银行的经营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果盲目扩张可能导致分支机构冗余,管理不善反而可能导致银行总体经营效率降低。因此,在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尚未跟上异地扩张步伐的时候,跨区域经营会对银行整体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3)不良贷款率与经营效率呈正相关,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对此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不良贷款率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小银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发放的新增贷款规模较大,由此可能导致银行的账面收入在短期内表现良好,进而使得银行的经营绩效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但从长期来看,不良贷款率的增加还是会反作用于银行的经营绩效。
      (4)资产回报率与跨区域经营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资产回报率考察的是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中小银行在跨区域经营中资产管理水平越高,获利能力越强,银行的经营效率也就越高。
      (5)资产规模与跨区域经营效率相关性极低,且统计不显著证实原假设不成立,这也证明规模经济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银行,中小银行应依据自身禀赋而非盲目选择跨区域扩大规模的发展思路。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来评价2007年到2009年我国25家跨境中小银行的经营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与其经营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要想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资产回报率与跨区域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提高银行的资产质量可以提升经营绩效。异地分支机构数与经营效率呈负的弱相关,不良贷款率与经营效率成正相关,资产规模与跨区域经营效率相关性较低,说明中小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并没有表现出规模经济,盲目增多分支机构容易造成机构冗余,因管理不善而降低经营绩效,虽然跨区域经营在短期内通过增多贷款带来了账面收入的增多,但是从长期来看,不良贷款率过高势必降低银行整体的经营绩效。
      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中小银行的跨区域经营提出以下建议:
      1 中小银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应避免盲目扩张,规模经济并非适用于所有银行。同时,银行应当提高已建成的异地分支机构的质量,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避免因机构冗余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银行总体经营绩效受累。
      2 中小银行应当避免以跨区域经营为手段,盲目扩大贷款规模的短视的激进行为。虽然在短期内跨区域经营带来的贷款业务收入丰厚,但是不良贷款率的提升势必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并非提高银行绩效的长远之策。
      3 中小银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应当提高对资产和成本的管理能力。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银行应当使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跨区域经营的拓展速度相匹配,只有提升资产质量,降低成本消耗才是中小银行提升跨区域经营绩效的必由之路。
      4 对于监管当局来说,对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准入的监管应当差别对待。对于那些能够准确把握异地市场定位和客户特征、管理能力较强的中小银行应当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以提升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进而促进整个金融业的纵深发展。对于那些盲目跟风造成机构冗余,不良贷款率较高,风险管理能力低下的中小银行,监管当局应当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政策监管,促进其明确发展战略、目标,提升自身管理水平,避免盲目的规模扩张。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