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爱情文章 > 正文

    毛边书(连载四)

    时间:2021-04-21 04:09:09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大陆最近一个甲子以来最流行的话语之一。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是共产党从国民党那里“化”来的。

    1943年3月,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其中说道:“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如果中国国民党没有了,或是失败了,那中国的国家就无所寄托,不仅不能列在世界上四强之一,而且就要受世界各国的处分。从此世界地图上面,亦将不见中华民国的名词了。”

    这样的话,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不喜欢听。1943年8月2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文革初期,群众组织将这篇文章编入他们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集中),社论针锋相对地指出:

    (让我们套几句“中国之命运”来作本文的结束吧!)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共产党,那就没有了中国。如果中国共产党革命失败了,那亦就是整个中国国家的失败。简单的说,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中国共产党。如果共产党没有了,或是失败了,那中国的国家就无所寄托,不仅不能列在世界上四强之一,而且要受世界各国的处分。从此世界地图上面,亦将不见中华民国的名词了。

    这些话的确是毛泽东的风格。《解放日报》的这篇社论,特别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句话,广为流行。

    1943年,年仅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在北京房山霞云岭乡堂上村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传入毛泽东耳朵里。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回忆:1950年,毛泽东听到女儿李讷唱这首歌时,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其实,毛泽东早在1944年7月14日接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时就说过:“没有中国,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

    歌曲随之改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毛泽东谈《矛盾论》《实践论》

    有人说:“哲学就是黑屋里捉黑猫;哲学是不可说。”

    对于不可说的哲学,毛泽东用汉语说了出来,这就是《矛盾论》《实践论》。

    “两论”是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抗大”和“陕公”的哲学讲稿《辨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的精华部分。《辨证法唯物论》共有三章,第一章《唯心论和唯物论》,第二章《辩证法唯物論》(其中第十一节是《实践论》),第三章《唯物辩证法》(即《矛盾论》)。“两论”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进行了精心修改。这两篇文章构成毛泽东哲学的双子星座。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哲学,也是中国的哲学。

    共产党的哲学,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里,没有比这两篇讲得更好的了。

    对于这两篇哲学论文,毛泽东多次说到。如是我闻——

    “写《实践论》《矛盾论》,是为了给抗大讲课。他们请我讲课,我也愿意去当教员。自己作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对已发表过的东西,完全满意的很少。如《实践论》就是比较满意的,《矛盾论》就并不很满意。”“我的那些东西还有用?那些是历史资料了,只能参考参考。我只有一篇好的——《实践论》,还有点用。”

    洛川会议前,毛泽东开玩笑地对郭化若说:“别提讲课了,最近我在陕北公学讲了一次,折本了”,“我花三天四夜时间准备讲课提纲,讲矛盾法则,哪知半天就讲完了,这不折本吗?”

    毛泽东对“两论”格外重视。在出版《毛选》时,按编辑体例,《矛盾论》《实践论》都应该放在第一卷里,可是毛泽东对《矛盾论》不满意,就把这篇文章从第一卷中摘了出来,直到修改得自己满意了,才插入到第二卷中(《毛选》出版第二版时将《矛盾论》从第二卷移到第一卷中)。

    1959年底至1960年初,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时说:“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靠《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会:《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1965年1月9日,斯诺和毛泽东围绕“两论”有个对话,把“两论”的写作缘由、写作时间、主要内容都讲清楚了,是研究“两论”的难得史料:

    斯诺问毛泽东说:“不久前参加日内瓦‘北京问题专家’会议,会上辩论的一个问题是,《矛盾论》是不是对马列主义做出了新的贡献?是不是真的在1937年写的?”

    毛泽东回答:“是1937年写的,当时大家都走了,去打日本了。那时抗日军政大学要我去讲一讲哲学,我没有办法,花了几个星期,搜集了些材料,主要是总结中国的经验。每天晚上写,白天睡觉。讲课只讲了两个钟头。我讲课的时候,不准他们看书,也不准他们做笔记,我把讲义的大意讲了一下。”

    斯诺问:“《矛盾论》是演讲的一部分吗?”

    毛泽东说:“就是。其实,《矛盾论》不如《实践论》那篇文章好。《实践论》是讲认识过程,说明人的认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向什么地方去。”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