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2008年奥运对北京体育经济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9-01-05 06:31:43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要] 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 将会给北京经济带来很大机遇,同时北京经济也会面临很多挑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就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影响的两面性进行剖析,奥运会带动了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先,最大程度发挥奥运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 北京 体育经济 2008奥运
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意味着近几年内,全国上下将进入一个以奥运为主题的繁荣发展时期。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在全国各地引发的投资、消费等必然对当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北京作为举办城市也不例外。从近几年来看,奥运会的主办国从奥运会中获得了很大盈利。不仅如此,奥运会的举办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其存在都具有两面性。奥运会也不例外,对主办国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对08奥运给北京带来的两面性影响进行分析。
一、2008奥运给北京所面临的机遇
1.拉动投资,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
(1)奥运会的举办会使北京的人们对体育经济保持良好的预期,刺激加大其投资和消费,对河北省的体育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据调查,河北省的经济增长集中体现在体育经济和与其相关的经济方面,专家预测,2008年奥运的来临北京体育经济总量将会有更大的突破,与其相关的产业也会得到很的大发展。
(2)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最大的影响体现在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建设使其投资增加,促进北京经济发展。
2.增加就业渠道,提高劳动力就业水平
奥运会的筹办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加大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接待来宾和旅游的游客也将刺激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奥运会的举办也将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水平。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奥运会的举办,给我国各地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北京也是如此。
3.促进旅游业以及与其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
奥运会是世界性的、大规模的、社会性的文化活动,奥运会的举办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大量来宾及游客,促进了承办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与其相关服务业如: 住宿娱乐、交通运输、商业服务、餐饮、零售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4.奥运会的举办推进我国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促进北京经济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建设水平
(1)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北京增加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场馆建设、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经济投入,促进北京城市面貌和城市现代化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2)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承办国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政府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 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二、北京奥运所面临的挑战
1.后奥运时期的“低谷效应”
通过对近5届奥运会经验的总结,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一旦奥运会结束,举办城市或者举办国家往往会陷入一定程度经济上的衰退。
所谓“奥运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有可能被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可能出现衰退。
这一现象产生的机理是:在奥运期间,由于投资的大幅增长,引起了总需求和就业的增长,从而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旦奥运投资周期结束之后,投资将会发生萎缩,奥运场馆和设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闲置,旅游收入有所下降,失业人数将重新攀升,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这种现象曾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后出现过,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筹备期对场馆进行高额投入,但在奥运闭幕后,场馆和设施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成为不良资产,导致了当地经济长时衰退,即使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2.集中投资过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通常情况下, 奥运会的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电讯等基础设施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资,因为这些是建设性市政投资, 不是纯消费, 而且这些基础设施还要正常运行、维护等等,政府还要进行大量的投入资金。如此巨大的开支对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雅典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效益肯定是亏损。
3.奥运会受益行业不均衡
奥运会是在一个城市举办的世界性社会文化活动, 它的经济作用不是全方位的, 它的受益地区和受益行业是不均衡的。首先, 对我国来说, 北京和全国其他城市获利的机会不平均。北京在城市基础设施、旅游业、餐饮业等各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其他城市受益则不明显。其次, 从行业上分析,建筑业、旅游业、通讯、交通、房地产以及体育受益明显, 而对农业、机械制造业、矿产业等等作用不明显, 处理不当, 甚至会出现挤占、排挤等负面影响。
4.奥运会后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
奥运会是一次性、超大型的社会文化活动, 它所需要的场馆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巨额的。因此, 在奥运会的筹备期间, 建筑行业以及其他城市基础建设所需的行业需求猛增, 会造成材料、人力、相关服务业的价格上涨。另外, 居民的消费需求也随赛事临近而增加, 最终会造成整个城市的总体价格指数上升。这就导致奥运会后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例如汉城和东京两届奥运会都带动了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 汉城奥运会更使韩国经济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但在奥运会后两国都出现了通货膨胀。
三、结论与建议
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利也有弊,因此要两面性分析。
1.要抓住机遇,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奥运会这一世界盛会的经济作用,综合布局,扩大效能,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2.要迎接挑战,未雨绸缪,防范于先,尽量减小奥运会的负面影响。例如控制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减少无效投资、盲目投资;搞好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对经济受益进行宏观调节;只有这样,奥运经济才能兴利除弊,将作用发挥至最大,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3.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发挥体育部门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优势,多元发展体育产业。
4.不断扩展体育产业新领域,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能使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放潜力,体育产业关键要把市场培育好。
首先,要着力把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体育旅游市场等作为体育产业的重点来培育。其次,加大各类体育赛事的营销力度,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对带动体育技术培训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中介市场的发育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完善大型综合性运动竞赛市场开发管理,逐步提高体育竞赛表演的商业化程度,鼓励社会各界承办体育赛事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逐步建立赛事机构和赛事经纪人制度,以此带动相关的传媒、广告等行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之,奥运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国体育产业要充分吸取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借助奥运会的契机,发展好体育产业。使体育与经济相互促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晓云张智颖: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J].延安大学学报,2005,6
[2]田雨普:奥运经济两面观[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
[3]徐江善:2008年奥运会北京的机遇与挑战.热点透视
[4]付磊范力:奥运会对主办地的经济影响[J].改革与理论,2002,10
[5]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N].经济日报网络版,2001,07,23
[6]翁飚:承办奥运会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1
[7]颜旭戴健: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0
[8]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