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友情文章 > 正文

    粤方言字“撚”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0-12-29 12:00:19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粤方言作为一种使用人数非常多且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方言,保留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汉语语音和语义,这些保留深刻地表现在粤语丰富的方言字上。本文选取粤方言中较缺乏仔细研究的方言字“撚”为题,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浅析“撚”字从古汉语到现代粤语方言的变化轨迹,挖掘“撚”字对古代汉语语音和语义的保留,以及在现代粤语中“撚”字的新发展。

    关键词:粤方言;撚;语音变化;语义变化

    一、“撚”的语音变化

    根据《广韵》记载:銑韵,撚,乃殄切。由此可以得出,中古时期,“撚”字声母为泥母,而韵母为銑韵。根据在东方语言学网站的中古音查询系统,在中古“撚”读音可以写为 [nien214],粤语方言中“撚”则有两讀,一为,一为[nin35], 代表着不同的语义。

    从这两组读音可以看出,从中古汉语到粤方言,“撚”的声母没有发生变化,一直都是鼻浊音[n],而韵母和声调则发生了变化。

    声调方面,“在粤、闽、客方言中……古浊声母字今念阳调”,于是在粤方言中,“撚”字从中古的上声变为阳平,而普通话“撚”读作[nian214],沿袭中古声调,并没有发生变化。

    韵母方面,因为“广州话韵母中没有介音的概念,即没有作韵头的元音”,所以从中古的[nien214]到现代粤方言中的和[nin35],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介音的消失。而介音[i]的演变有几种变化,“撚”字从[nien214]到[nin35]的变化属于“主要元音舌位高化,最终与介音合二为一,即ien>im>in”这一种变化。由此就可以阐明“撚”字的读音从中古的[nien214]到现代粤语中的[nin35]的发展轨迹。

    其实是“撚”字的白读音。上文提到[nin35]与中古读音[nien214]有直接的继承演变的关系,说明 [nin35]这个读音更加接近官方标准语的读音,而与[nien214]之间却没有继承演变的关系。在中古汉语 “撚”仅有一个读音,而在粤语中却有两个,而其中一个读音[nin35]是由中古音发展而来的,并且“撚”字在粤语中的两读的意义也有所差别,因此可以推断[nin35]和应当是“撚”的文白二读。根据“文白读的区分特点是文读开口度小,白读开口度大”这个规则,可以大体判定为白读,而[nin35]为文读。而“撚”字文白两读的意义有别这一点暂且不谈,留待语义部分再详述。

    二、“撚”的语义变化

    《说文·手部》中解释“撚”字为:執也。从手然聲。一曰蹂也。而段玉裁作《说文解字注》时进一步注释道:也。執者,捕罪人也。引申爲凡持取之偁。廣韵曰。撚者,以手撚物也。从手。然聲。乃殄切。十四部。一曰厹也。蹂者,獸足蹂地也。

    从以上可以得出,“撚”有两个主要意义,一是执,即持取,如《楚辞》中的“搴薜荔於山野兮,采撚支於中洲”,就是用了“撚”的持取之意。;二是蹂,即践踏,如《淮南子·兵略训》中的“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关”用了“撚”的践踏之意。

    在《广州方言词典》中,“撚”分为和[nin35]两读两义。

    读作时,“撚”的意义有:①玩弄,摆弄,如撚雀;②作弄,算计,如撚人。第二个意义是第一个意义的引申义,是第一个意义的具体化,抽象化的引申义。而第一个意义与“撚”的《说文》两意相去甚远,其实这个词义是从“捻”的意义演变而来的。在翻查《汉语大词典》发现,“撚”除了《说文》两义以外,还有揉搓,搓捻之意,如贺铸的《芳草渡》:“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这个意义也是比较常见的。然而无论从持取还是践踏都很难引申得出揉搓,搓捻之意,而“捻”在《广韵》中为“奴協切”,属“入十三怗”目次中。与“撚”在中古的读音相类,都是泥母,而韵部的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因此构成对转,可以通假,因此可以判定“撚”的“揉搓,搓捻”之意应当是来自“捻”,属假借意。因此在古代文献中“捻”与“撚”是通用的。在五代李存勗的《阳台梦》一词中出现了“捻弄”一词,“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除此以外,他的《敦煌曲子词·内家娇》的“只把同心千遍捻弄”也出现了“捻弄”一词,“捻弄”也可以写作“撚弄”。而“撚弄”解释为“抚玩”。因此可以看出,“撚”读作时的第一个词义来自“撚弄”这个词语,由“抚玩”意进一步抽象为“玩弄,摆弄”之意。

    有趣的是,在现在日常粤语的使用中,当“撚”读作时已经很少被用作字典中的那两个义项,而是指代男子的外生殖器,作市井辱骂他人之用。从古代的文献看,“撚”是一个动词,而且与生殖器毫无关联,因此这个意义必然不是“撚”字本来的含义,而是一个假借意,而这个意义的本字应为“”,粤语读作,俗称男子外生殖器。由于在粤方言中,声母[n],[l]区分并不清楚,“现在广州人说话时n、l声母字相混,通常把n声母字念作l声母,不会把l声母念成n声母”,因此现在人们把“撚”误读为,然后将“撚”假借成为“”,让“撚”字增加了一个通假意,通“”。这种情形类似于上文所提到的古代汉语“撚”通“捻”的情况,使得“撚”拥有了“捻”的意义。

    读作[nin35]时,“撚”的意义有:①掐,扭,拧,如“撚住佢条颈”;②碾,蹂,如“撚碎啲泥”。这个读音上的“撚”字直接继承了“撚”的两条古汉语义项。

    “撚”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然而它的意义仍然保存在粤方言之中,并且为粤方言所用,不断焕发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方言对古汉语的保留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主编.《广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2]谭赤子著.《古代汉语和广东的方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3]《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

    [4]白宛如.《广州话元音变化举例》.《方言》1984年第二期

    [5]詹伯慧主编.《广东方言概要》.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6]陈卫强.《广州地区粤方言语音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

    [7]汉典.http://www.zdic.net/

    [8]东方语言学.http://www.eastling.org/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