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时间:2021-01-06 07:25:16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百行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起源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自春秋末年的孔子、曾子对其作过系统地理论上的阐述后,遂成为中国儒家 伦理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历朝历代大力提倡,促进和谐社会的一大瑰宝, 时
至今日,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
中华孝道能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孝道源于自身和谐, 然后推衍到家庭和谐,在此基础上达到社会和谐。孝道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素 质。孝道体现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孝可使社会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 会前进。中华孝道,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将在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和人类和平、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孝道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地位
古人认为孝道这一伦理观念绝对正确, 天经地义,人人应该也必须奉行。
第一,从社会伦理回报的角度来看:千万年来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 断发展,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思维使人类越来越聪明,作为社会主体的 人,一代生一代,一代教一代,一代传一代,人类才不断战胜自然,发展前 进。后人对前人的尊重,是对社会文化成果的尊重,是对自己生存条件不断 改善、提高这一事实的尊重。前人开路后人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社会上 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前人创造遗留下来的。没有前人一代代的努力,社会就 会停滞不前,因此,后人应该对前人尊敬、爱护与奉养。
第二,从家庭伦理的亲情来看:父母生儿育女,绝对不等同于一般生物 的繁殖后代,其最大的特点是亲情和爱。子女出生后,父母在对子女抚养、 教育到长大成人过程中,无不付出无怨无悔的劳动,对子女灌输以深厚、持 久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子女在父母的爱河中成长,父母对子女的爱 表现在各个方面,自然应该换取子女对父母的爱,这便是子女对父母的孝。
第三,从生态伦理发展观来看:动物生育后代以后,又不停地设法教育 后代生存的手段。如鸟学飞、兽学走。小鸟逐渐变作成鸟,小兽变作成兽。
他们的后代,有的成长后,也回过头来对自己的前辈奉养。如乌鸦反哺,小 乌鱼喂瞎了眼的老乌鱼等。这是动物的本能,但此本能却是维系他们生存、 发展的一种手段。这正好体现出社会上的生态伦理观。尽管这些动物不像人 一样在社会上生活,但这些行为却体现出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子女孝敬父 母,自然也符合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
(二)孝道的本质内涵
家庭是社会上最基本的单位,因此,孝道是人际之间伦理关系最起码、 最重要的规范,而孝道的本质源于自身和谐。
不论是自然界、社会上,相互和谐,便可稳定、安乐、发展、向前。一 个人要使社会稳定,首先自己要稳定,曾子所说的自身稳定,正是建筑在孝 的基础上。自身稳定有两个方面,一是身体上,一是思想上。其一,身体上, 曾子认为“身体肤发,受之父母”,因而“不敢毁伤”,“身者,亲之遗体 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因此孝子不要登上高的地方,不要走危险的 地方,深的地方也不要靠近。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的身体受到损 伤。“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其 二,思想上,孝子要远离坏话,不说没根据的话,多说有益的话。一个孝子 还要不随便说笑,不随便指责别人,不答应给人家做不光明正大的事,不居 高临下的指指划划。如果这样,那种想说你坏话的人开不了口,气愤不满的 话涉及不到自己。
当然这种身体保全与精神保全不是绝对的。例如需要为国捐躯时,就不 应考虑“全而归之”。在社会生活中为坚持自己的正确意思,可以激烈争辩, 顾不得什么方式等等。但从总的看来,曾子希望一个孝子在保全身体、搞好 人际关系上的主张,对于社会安定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三)孝道的传统意义
第一,孝可使家庭和睦。中国有句古语“家和万事兴”。“家和”主要 表现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从来对子女慈爱,这是天性,兄 弟之“悌”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因此“家和”的主要内容、主导方面是子女 对父母的孝。曾子在说到孝的三层含义中,最起码的是瞻养父母。高一层是 不要以自己的行为给父母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最高要求是继承父母的遗志, 做出大的事业,使父母受到世人的尊敬。孟子说不孝的表现有五种:第一, 因为懒惰不劳动,不能养活父母。第二,经常赌博、酗酒,不养活父母。第 三,贪财好利,听信妻子的谗言,不孝敬父母。第四,整日迷恋歌舞声色, 不孝敬父母。第五,经常与别人打架斗殴,惹祸招灾。使父母受到危险和威 胁。上述正面与反面对孝的论述,都在于使家庭稳定、和谐。
第二,孝可使社会和谐。《孝经》中把孝当作一切道德的根本,说人们 的教化从这里开始产生。孔子说做到孝悌的人,能促使社会和谐,决不会成 为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仁,而孝正是仁的根本 《孝经》中又说,那种不爱自己父母而爱别人的人,称作悖德;不敬自己的 父母而敬别人的事,叫做悖理。正确的顺德、合理,就是从敬爱自己的父母 开始。这又体现出孝为社会和谐的基础。人们常说一个家庭是整个国家、社 会中最小的细胞,家中和谐了,社会便和谐了。所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 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事亲孝”、“事兄悌”,扩大到社 会上,就可以忠、顺,在社会上、国家中,人人做到忠、顺,社会就稳定了、 和谐了。
第三,孝可提高人们素质。先人死后,应追忆、追念、祭祀,孟懿子向 孔子问什么叫孝,孔子回答“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父母在时,按照一般人之常情,予以事奉,父母死后,依礼安葬,日后对父 母按时祭祀。人们认为祭祀似乎是一种迷信举动,其实不然,祭祀是怀念先 人的一种仪式,是怀念先人的事功,追忆先人的道德的举动。怀念先人正是 要向先人学习,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形成一种文化代代相传,道德代代相传 的风气。时人学习先人的好道德、好作风,不就是“民德归厚”了吗?
孔子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
[33]可知孝是双向的,这 也正与孝可提高人们的道德相应。自古以来,孝敬父母的人,其儿孙对其必 然孝敬;不孝敬父母的人,其儿孙也对其不孝。因为孝是一种世间伦理道德 中最起码的品德,孝敬父母的人,自身做出榜样,自然教育、影响了下一代, 把这一好的道德品质传下去,将人民的素质有效地提高。
(四)孝道的现代意义
第一,孝可促进社会稳定。我国自古忠孝并提,忠孝结合。孔子明确地 说过“孝慈,则忠。”曾子说“居处不庄,不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 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不孝也;战阵不勇,非孝也。”五种非孝的表 现中大都与政治有关,与社会有关。
孝为伦理道德的根本,只有在家孝敬父母,才能努力忠于事业、为国尽 力。宋代岳母,教育儿子岳飞从军抗敌、精忠报国,并将这四个字刺到岳飞 背上。岳飞驰骋疆场、报国杀敌,既是孝母亲尽孝,又是遵母命尽忠。晋人 陶侃母,多次教导儿子廉洁奉公,勤于政事。陶侃身体力行,以廉洁、勤政 闻名于世,其行为既是孝于亲,又是忠于国。而在现代,朱德对母大孝,以 此孝移于革命事业,做出轰轰烈烈的业绩。孔繁森对母大孝,以此孝移于自 己的工作,爱护藏胞。当今社会,应首先培养孩子孝敬父母,他才能友爱同 学、努力学习。
因此可以说孝是做人的基础,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从事政治活动 的基础,这个基础稳固了,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社会稳定,发展到起 到积极作用。
第二,孝可促进经济发展。孝既然是伦理道德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 化的世界形势下,也应有其相应的作用。
如孝从爱亲推广到爱人,就是很好地贯彻经济伦理的思想。即自己从事 的经济活动对社会是否有利?同样是高科技,是为广大人民造福呢?还是用 高明的手段毒害人民呢?在企业内部对自己的职工是否有爱心,是否关心自 己的职工,是否能用各种形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自己的经商伙伴是否讲 信义,共创条件,力争双赢,而不是自己发财,伙伴遭殃。
由孝推行到对别人讲信义。义者,宜也,适宜的干,不适宜的不应干, 在经济活动中,应贯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精神,重义轻利,义中取
利,就能保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做一个从正当渠道发财高素质的商人 (中 国称儒商)。
由孝亲推衍到善待自然,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应很好地爱护自然,保护生 态环境,不要竭泽而渔。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家族企业不少。
一个企业中的主要成员或重要成员多属于同一个家族、 亲属,除工作关系外,
还有血缘关系。这更需要传统的孝悌作为润滑剂,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滋 润,更加密切,孝悌及亲属之爱在家族企业中起到积极作用。
(五)孝道的构建途径
第一,教育与普及。传统孝道历经数千年不衰,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与人们自小即接受孝道教育有密切联系。现代人们孝意识淡薄,当代思想品 德教育中孝道教育薄弱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提倡孝道应从儿时教育 做起,做到幼时灌输,长大躬行。进行孝道内容教育,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经典理论的宣扬,阐扬传统经典理论中的孝教思想;第二,结合时代 特色的孝道内容教育。
第二,加强法律约束。传统孝道历久不衰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法律保障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古代,“不孝”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 行为,而且是法律中的一种罪且有相应的刑名,处罚也是相当严重的。相比 之下,古代对不孝的惩罚严而泛,现代则疏而窄了。当代的不孝行为几乎不 受法律惩诫,而仅仅依靠道德约束来维持。所以,不孝子孙在法律面前无所 忌惮,在老人面前狂妄无德。现代要树立新孝道,倡行尽孝的社会公德,必 须加强法律对不孝的惩罚力度,成立专门法律,明确对不孝行为的管理机构, 将孝行与个人信誉结合,与遵法守纪结合,形成有效的惩治不孝的法律约束 机制,保障老人合法权益,让老人晚年幸福。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为树立新孝道创立 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政府及其政治经济制度要发挥主导作用, 保障孝道倡行, 使孝道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社会准则之一。
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综合利用多种途径,确保孝道盛行,孝德重兴。
第四,提倡道德规范。我们现在谈论孝道,更习惯于把它作为一种道德 行为。道德问题的解决,必须用归属于道德的途径。我们需要加强对道德规 范的提倡,加强舆论的监督和精神鼓励。道德具有层次性,道德建设也是由 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的,把孝道作为当代道德的底线,大力提倡,遵循着古 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培养模式,关爱老人,敬重长者,从而逐步 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
当前,我们正在全力构造和谐社会,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等 这些和谐社会公德的建立,需要孝道的介入和发挥积极的作用。孝道将作为 新时代的一面道德的旗帜,引导着人们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