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校园文章 > 正文

    语言神韵的体现――白描手法|白描手法的例子

    时间:2019-04-16 07:23:03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小石潭记》一文中对潭中游鱼的描写使每个人印象深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廖廖数语,刻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景。白描手法借助人们生活的积累,引导人们展开无限丰富的联想,再现了一幅幅用细描无法展开的图景,充分展示了文学语言的神韵。自古以来,曾有多少文人墨客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精细描写。象司马相如、杨雄等汉大赋的作家,他们浓墨重彩,极尽夸张铺陈,洋洋洒洒,很有气势。然而从表达效果来看,远不及白描手法传神。从流传下来的文章来看,要凸现事物、景物、人物的风神韵致,依靠词语的堆砌和刻意地运用修辞手法无疑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为从阅读的过程来看,读者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一个个有鲜活思想的人。与其向读者和盘托出,不如给他们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而白描手法正好能做到这一点。
      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于含蓄又能传情达意。精明的作家一定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在行文中不会太直白、太浅露,即使在非常压抑想喊出某种心声的时候,也会把这种情绪融入到字里行间。当然,战斗诗和政治诗是例外的。
      我们喜欢读陶渊明,因为他的诗习惯于以白描手法勾画农村的茅屋、树木、炊烟、鸡犬。留下的画面素淡而隽永,恬静又生动,率真不失幽远。当然,之所以能达到这样一种艺术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于常人,体现在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其诗歌中移情换景、动静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等描写方式的综合运用无疑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诗人先是在十余亩的宅基上,建起了数间茅舍,又在堂前屋后栽种了树木,“榆树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诗人闲庭信步,欣赏着枝繁叶茂和桃李灿烂的美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人意兴未尽,渡出村外。还是清晨,远远望去,村庄在雾霭的笼罩之下,显出模糊的轮廓,渐渐地,炊烟袅袅升起,人们开始生火做饭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向村庄走去,深巷中狗儿撒欢,鸡则引吭高歌。诗人用白描手法,再现了一幅幅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画面。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就体现在这些朴素隽永而又不失优雅的诗句中。其实这种语言风格千百年来是一脉相承的,从《诗经》到陶渊明,到南北朝吴均的游记、唐诗、明清小品文,无一不用白描勾勒景物、再现场景、描写人物、表现生活。成功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除陶渊明外,还可举一长串名字,是他们传承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风采神韵。
      就现代作家而言,许多作家成功运用了白描手法。如唐�的《锁记.》中对鲁迅的描写:“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拟人化的手法将鲁迅骨子里的反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描手法是修辞手法和各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不需要技巧的简单的描写。作文如做人,要“去粉饰,少做作。”当然,这种手法也是需要“讲究”的,它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和构思的,是对客体对象“过滤”以后沉淀的印象,再运用恰当的修辞和描写方法,使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更为深邃的内容。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