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审美素养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时间:2022-09-03 10:51:13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其中指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美术课程的地位将会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1]。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要依托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加强美术课程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抓住初中阶段这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意义
1.审美素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需要突出培养核心素养的导向。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几方面的内容,审美素养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审美能力侧重于对教育对象素质的考查,能够使学生从审美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进而可以与认识能力和意志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初中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鉴赏能力,才能在原有素质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实现再创造。所以,加强对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视,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2.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美术学习视野
初中学校对于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主要依托于美术教材。教学内容是静态的,而鉴赏活动是动态的,只有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对审美素养培养的重视,构建与时俱进的内容体系,才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美术认识,让学生对美术创作实践产生更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融入个人情感。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导入名家名作或鉴赏优秀学生作品时,要让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美术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使其将所学知识自觉应用于生活实践和创新创作,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的阶梯式发展。
3.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可以让学生树立更科学的学习观,接触更全面的人文教育,进而有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对美术教育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具体要求。所以,美术课程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而且要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并深刻领悟其中的艺术、思想、道德等元素,这样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核心素养和知识结构。因此,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活动要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同步提升,让学生在精神层面获取丰富的美术学习体验,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4.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和构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质量。当前,初中美术教学部分内容在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等方面存在欠缺,学生难以及时获得最新的信息,这不利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提升。由于初中美术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当前部分初中的美术教学过于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教学内容中审美与鉴赏板块的占比相对较少,这限制了对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大审美教育和鉴赏教学的比重,丰富学生审美鉴赏的素材和渠道,增加审美鉴赏的授课时间,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激活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二、基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审美心理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中,由于初中学生面临中考升学的压力,所以部分学校美术课程的授课时间相对有限,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相对较弱,而单一、固定的鉴赏教学目标很难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素养。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而制订贴近学生审美心理的教学方案,采取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美术课堂上的审美教育更有针对性。同时,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判断力,教师在开展美育时不能将一些审美理念机械灌输给学生,而应结合学生的审美心理选择合适的审美素材和审美方法,让审美教学延伸到多个领域,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后,更好地体验美术作品背后的情感[2]。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外在美后,还应使其积极感悟蕴藏其中的艺术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美术鉴赏活动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心理,有的学生喜欢中国的山水画、民间美术作品,有的学生喜欢西方的印象派画作,还有的学生喜欢中西交融的现代美术作品。所以,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美术教学。如,针对喜欢民间美术作品的学生,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审美喜好,鼓励他们发表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看法,阐述自身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和情感收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强化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探索与理解,进而促进班级学生在审美鉴赏上的集体探索和互动交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在审美能力上的共同提高。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审美情境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下,美术鉴赏教学主要依赖于美术作品,这导致美术课堂教学过程容易受到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相对不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美术鉴赏教学同样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辅助,以此丰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首先,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搜集丰富的美术鉴赏资源,并通过多媒体教学终端予以展示。这样可以对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接触更多类型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满足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其次,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美术鉴赏教学情境,全方位、立体化呈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元素,这样有助于开展美术鉴赏活动,使学生保持美术鉴赏的兴趣和热情。如,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时,就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影视资料等展示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讲解,让学生积极融入相应的美术鉴赏教学情境。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强化审美思维方面的训练[3]。又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依托互联网开展“云展览”参观鉴赏活动,让学生在网络上鉴赏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并定期更新展览资讯和参展作品,或者建设校园线上美术馆,收录一些具有鉴赏价值的艺术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鉴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鉴赏需求。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和宣传。这样既能让学生收获美术学习上的成就感、快乐感,又能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进而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3.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其生活审美意识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需要贴近实际生活。教师应多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方式,拉近美术鉴赏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进而激发学生的生活审美意识,使学生具备一双能够发现生活之美的慧眼。进一步讲,学生只有获得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鉴赏经验,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审美能力。如,齐白石擅长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他们高超的绘画技艺离不开在现实生活中对实物的细心观察。所以,学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建立起美术作品欣赏与现实生活感悟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发现生活之美、感悟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之美,激发个人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思维能力[4]。以“自己办展览”教学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创作艺术作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根源,让学生先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明确美术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后进行创作,最后在集体展览上公开展示、相互交流、共同鉴赏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发现美、欣赏美以及体验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美术创作与展览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将美术鉴赏、美术思考与美术创作有机结合,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生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建立起美术课堂教学与生活审美之间的有效联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生活化、实践化,减少学生在美术审美鉴赏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思维障碍等。
4.强调学科交叉联通,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和生活的审美感悟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各学科的教学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所以,美术教师应当拓宽教学视野,有意识地加强美术学科与音乐、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的教学联系,有效激活学生的审美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学生感知美术学科知识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意义[5]。如,对于中国画作品的审美鉴赏,教师可以通过诗歌、音乐等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也可以通过书法、历史等元素予以呈现,让学生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获得诗、书、画、印集于一体的审美视野,能够真正领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追求,进而在开阔审美视野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审美能力。又如,在美术写生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周边的地理环境、花草树木、建筑物等,建立起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其审美情趣得到有效提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观察到的美的事物,采用独特的视角,带着情感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美术创作与审美视角,而且可使其创作的美术作品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5.创新鉴赏教学方式,鼓励互动探究合作
从当前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实践看,美术课程的授课时间相对较少,部分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部分学生习惯于在教师的灌输和引导下学习,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对美术鉴赏教学方式的创新,鼓励学生在审美鉴赏过程中互动、探究、合作。必要时,教师可以创建若干学习小组,促使学生开展集体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进而提高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在工艺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工艺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确鉴赏、制作工艺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要选择各种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引导学生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发现作品蕴含的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作品背后的悠久历史、独特风格、精湛技艺、民俗思想、生活样貌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民间美术作品的审美精髓[6]。在学生审美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授我国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并结合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民间工艺品,或对已有的艺术作品进行改进和创新,真正做到欣赏与创造相结合,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等。以剪纸艺术为例,剪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教师可以通过工艺美术课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剪纸技巧,在具体的操作中体验其中蕴含的美感,引导学生尝试从多个视角鉴赏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实现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结语
初中美术教师需要提高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赋予教育对象更多的鉴赏自主权,积极营造良好的美术鉴赏氛围,创新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授课形式,增强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构建相应的审美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审美鉴赏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内外更好地发现美、体验美、热爱美、创造美,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