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校园文章 > 正文

    一国应如何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金融危机能够避免吗?】

    时间:2019-07-11 06:44:01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有关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研究视角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尽一致。本文基于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的关系演变视角来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离心化发展”的结果。最后则探讨其对于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启示。
      关键词:生产资本;金融资本;金融危机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7-0042-0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7年底开始的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使之陷入新一轮的衰退,全球股市无一幸免于暴跌的命运。此次金融海啸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次贷危机,而对于其产生的真正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公司治理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说、金融创新过度说、市场自由主义失灵说、信用危机说等,其实这些均只能从表面上解释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经济发展史中从来不乏此类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远期有17世纪30年代的“郁金香热”,18世纪早期的“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近期则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以及眼下的次贷危机等。几乎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危机爆发。这些都不是上述学说所能解释的。
      那么究竟是谁一次次地导演了这一场场的金融悲剧,而又究竟是否能够避免悲剧的再次上演呢?我们认为,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的周期性脱离是金融悲剧产生的真正“幕后黑手”;而金融资本的贪婪和人的本性又使得这种悲剧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
      
      二、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的关系演变
      
      (一)资本的概念
      所谓“资本”是指行为者的某些动机和标准,正是这些动机和标准引导着具有某种特定技能的人(或者雇佣他人)去执行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的职能。其中生产资本代表着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者(包括运输、贸易和其他提供实现条件的活动)的动机和行为,是财富的真正创造者。金融资本则体现为以货币或者其他账面形式持有财富的那些当事人的标准和行为,是重新配置或分配财富的行为者。二者本是经济实体的不同方面,但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使得二者职能的分离成为必然,而且二者运行机制也不一致,就埋下了金融危机爆发的种子。
      一般来说,金融资本具有流动性高、逐利性强、风险规避手段多等特点;生产资本则由于资产专用性高且难于变现等原因,流动性差、套利成本高和风险规避途径少等特点。在风险面前,由于金融资本在本质上是无根基的,故容易逃离风险;而生产资本由于扎根于所能胜任的领域,甚至扎根于一定的地域,总是不得不面对每一场风暴的洗礼。二者虽然存在上述诸多区别,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的,而这种互动关系并非总是能保持下去,在有些时候二者会产生离心化运动,这也是金融泡沫产生之时。
      
      (二)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间的互动关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以技术革命或创新主要形式的生产资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变迁并非是连续的和随机的,而是一种跨越式的发展路径。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发生,不仅提供新的技术产品、技术原理和技术规范等“硬性工具”,还将会使组织原则及制度、实践模式乃至社会文化和人的意识形态等“软性工具”发生重大改变,技术革命的这种双重性质被人们称之为“技术-经济范式”(Per-ez,1985;Freeman和Perez,1988)。因此,技术革命的发生必然伴随着新产品、新行业和新基础设施的爆炸性发展,以及新技术-经济范式的产生和扩散,同时使得资本的相对价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商界人士、投资者和消费者等在个人决策及社会互动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作用。
      每一次技术革命一般要先后经历爆发、狂热、协同和成熟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二者间的关系也不一样(见图1)。
      1 导入期早期――爆发阶段:技术革命的开始到来,应用新兴技术的企业获得超额利润,金融资本逐渐抛弃利润微薄的旧生产资本,不断涌向新的生产资本,并开发出适当的新金融工具支持它。然而不久,金融资本便会发现新兴技术部门毕竟只占经济体的一小部分,很难维持高收益的习惯性预期。于是,金融资本就会变得极富“创造性”,从房地产到艺术绘画,从敌意收购到衍生工具等,开始漫无边际的金融创新。
      2 导入期中晚期――狂热阶段:一方面,金融资本为新范式基础设施的巨大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另一方面,金融资本进一步脱离服务于生产资本的中介角色这一运行轨道,新生产资本沦为金融资本操纵和投机的对象,二者几乎完全对立。此时,在这个资本收益、房地产泡沫和国际游资盛行的世界中,为逃避价格竞争的并购狂潮四起,新部门的过度融资现象比比皆是,真实价值的概念被抛弃,账面财富与真实财富之间,真实利润或红利与资本收益之间的比例越来越失调,资产泡沫迅速膨胀,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的断裂程度达到极点。然而,这种幻觉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泡沫总是要破灭的。
      3 展开期早期――协同阶段:泡沫破裂后,疯狂的金融资本被迫回到现实,与生产资本重新耦合,生产资本被明确视为财富的创造者。金融资本从服务于生产资本的过程中获取自己的利润份额,二者共同扩张,从而促进财富的真实增长。
      
      4 展开期晚期――成熟阶段:此时,新产品和技术体系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新投资机会逐渐变少,为提高生产率所作的投资越来越没有成效,新的盈利机会难以把握,追求规模经济的兼并潮兴起。利润从境况不佳的经济中和依然活跃的企业和部门流出,由于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机会日益减少而成为“闲置资金”。金融资本承受的压力迫使其寻找新的利润源,如贷给遥远地区和投向新技术开发,前者会导致债务危机,后者则孕育着下一次浪潮的到来。
      
      三、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
      
      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是世纪之交互联网泡沫的继续或者说是延伸。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兴技术――互联网络的兴起,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几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处于互联网技术革命爆发期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由于丰厚的利润使网络行业获得了不少金融资本的青睐,围绕着互联网通讯的金融创新工具也不断涌现,风投活动盛极一时,硅谷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期间,与网络相关的行业基础设施得到大力发展,出现了一些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快速成长起来的跨国巨头,如微软、雅虎、甲骨文和亚马逊等,金融资本以一种间接但极为重要的方式推动了互联网技术革命的进程。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的狂热期,网络行业的暴利吸引了大量前期累积的闲置金融资本的涌入,从而致使一方面网络行业过度投资现象开始出现并日趋严重,1995~2000年仅网络经济就为美国每年增加了超过5000亿美元的产值,每 年提供了超过230万个就业机会,并以每年60%的年增长率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行业投资机会的减少意味着高收益机会的减少,不满足于此的金融资本发展出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以钱生钱,开始脱离生产资本的运行轨道,踏上了独自起飞的“非理性繁荣快车”。金融资本在爆发期所积累的信心空前膨胀,开始操纵并主宰生产资本的命运,兼并浪潮接踵而来,行业垄断逐步显现,它的直接利益支配着整个体系的运作。此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金融与生产相分离,经济力量和调节框架之间的裂痕也逐渐扩大,而任何管制的尝试被认为是阻碍了财富增长的道路。这种新的钱生钱的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网络泡沫不断被吹大,其主要表现为以网络股为先锋的股市空前繁荣。在互联网泡沫高峰期,美国股市市盈率约40左右,远远高于正常水平。以高科技股为主要代表的NAS-DAQ连创历史新高,高科技股约占美国股市市值比例的40%以上。于是,在导入期尾声出现了一个针对互联网技术和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疯狂投资的阶段,它刺激着股市走向繁荣,并最终形成泡沫。
      资产价格泡沫总有一天会以各种形式破裂。NASDAQ指数在2000年3月冲至创纪录的5048点后,标志着达到互联网泡沫的最高峰。次月3日,NASDAQ暴跌349.15点,比3月份的最高点下跌了16%;到年底,NASDAQ相比最高点下跌51.1%,创下其开市71年来最大的年跌幅。另外,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平均值也出现了10年来的第一次下跌,年下跌6.2%。随后,雅虎等公司收入急剧下滑,大量互联网公司倒闭,全球IT泡沫开始破灭。
      一般来说,泡沫的破裂必然伴随着经济的衰退,同时金融资本也应该回归到服务于生产资本的中介者角色的现实中来,使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重新取得一致。而走出衰退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政府当局建立和引导制度变革的社会能力和政治能力。为了扭转IT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的颓势,美联储采取了以降息为主要手段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到2003年6月25日,连续13次降息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下45年来最低水平。低利率政策的实施,意味着资金成本的下降,刺激储蓄率本来就低、消费观念超前的美国消费者积极购买各种消费品,包括房产等耐用消费品等,从而导致美国房价急剧上升。根据Case-Shiller指数,从2000年开始到次贷发生前的2006年中期,美国10大城市房价累计上涨了126.3%。
      另外,网络狂热期间培育起来的衍生品创新浪潮并没有在泡沫破裂后得到有效管制,而是继续大行其道,逐利性投机资本迅猛增长,市场投机气氛愈来愈浓。2006年,全球流动性最大的对冲基金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基金只数发展到近1万只,基金管理资产达1.2兆亿美元。而道德伦理的软化和金融活动的不透明,会极大地助长狂热期金融资本的自信心和嚣张气焰。许多金融创新工具利用法律漏洞来逃避监管,如寻求不被纳入存款的资金,以降低准备金率,或者通过操作表外金融中介业务从而收取佣金的诸多新方式(Strange,1998)。尽管2001年安然公司的倒塌和2002年世通公司的破产,让美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但并无多大改观。在华尔街创造的房屋次贷产品链条中,从R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ABS(资产支持债券)、CDO(担保债务权证)到CDS(信用违约互换)等,信用不断放大,风险层层转移、层层掩盖、逐渐累积,金融资本(衍生品)离生产资本(房产)越来越远,直至金融危机的最后爆发。
      由此可见,网络泡沫的破裂,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断裂后的重新耦合只是体现在网络通讯行业(也许此时只有该行业的泡沫最引人关注,而其他行业的泡沫还不明显)。由于过分关注经济增长目标,调整时忽略了在诸如房产等行业中,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的离心化趋势,导致泡沫在该行业中继续滋生放大,最后引发了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风暴。
      虽然这次金融海啸的发源地远在美国,但对于一直在努力寻求融入全球化市场、当前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中国来说,它通过出口贸易、资本流动以及心理预期等三个主要渠道传染进来,令国内市场感觉到了明显的震感,从而加大了国内A股市场下跌的速度和深度、对外出口明显减速等。
      
      四、结论与启示
      
      那么,我们能够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方面金融资本逐利和贪婪的本性无法改变,相比生产资本流动性差、风险规避手段少的特点,加上二者职能上的分离及运行逻辑的不一致,就决定了只要有机会,金融资本就可能暂时“偏离”其服务于生产资本的中介角色。另一方面,资本背后是“人”,而人类天生具有“容易在安逸(狂热期的高收益)中忘掉过去的痛苦(泡沫破裂后的财富损失)”;且人大多具有机会主义倾向,使得“金融市场不是不道德的,而是非道德的”(Soros,2000)。
      当然,并不是说危机面前人们就毫无作为。只要我们能充分了解并把握资本的本质及演变规律,并采取得当的措施,最起码可以有效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和减轻危机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启示在于,首先是加强金融监管,从制度上确保金融资本是服务于生产资本的关键角色,合理把握对资本市场各类活动特别是金融创新行为的监管力度。其次,要努力推动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给金融资本创造发挥潜力的空间,以避免金融资本与生产资本的离心化发展。再次,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培育正确的投资理念,不断提高对资本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从而可能有助于减轻市场的泡沫程度。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