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发言稿
  • 讲话稿
  • 读后感
  • 观后感
  • 调查报告
  • 事迹材料
  • 工作要点
  • 党史学习
  • 规章制度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演讲致辞
  • 述职报告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入党申请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策划方案
  • 脱贫攻坚
  • 扫黑除恶
  • 教育整顿
  • 公文素材
  • 谈话记录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公文文档 > 党史学习 > 正文

    关于守正创新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时间:2022-10-20 15:57:55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概念。从怎样的高度来理解这一概念,或者说,搞清楚守正创新是何等层次的概念及其具有怎样的概念功能这一基本问题,对于我们自觉坚持守正创新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其中将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相联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把握守正创新打开了“认知之窗”,提供了根本遵循。这里,笔者对此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守正创新上升为重要的哲学方法论范畴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守正创新的概念,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守正创新”要求。此后,习近平总书记把守正创新概念引入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在许多重要场合和重要指示中,都提出守正创新要求,而且把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联系起来予以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把守正创新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联系起来,当作党的思想方法来看待。这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又作了进一步揭示和阐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很明显,这些重要论述把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提并论,指涉对象扩展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和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实际上是将守正创新提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擘画和推动重要工作和地方工作时,也多次提出守正创新要求,并把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联系起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并列提出,要求深圳经济特区“扛起责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将守正创新与立足实际相联系,要求全党“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这里的“立足实际”,正是实事求是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在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将守正创新与与时俱进并列提出,要求我国人权研究工作者“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也将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放在并列层面,强调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时,要求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站高望远、居安思危,守正创新、务实有为,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推动澳门特别行政区各项建设事业跃上新台阶。这里的“务实有为”,正是求真务实的核心要义。
     
    可以看出,上述重要论述并不是在一般含义上使用守正创新这一概念,而是把守正创新放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同等性质同一层面上来定位,将其提升为党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应遵循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方法论范畴。
     
    二、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辩证关系
     
    守正创新的“正”即正道,从哲学上讲,就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守正,就是坚守正道,坚持按照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创”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认识和创造性实践活动,“新”即新的认识成果和新的实践成果。概括而言,守正创新就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并根据一定的目的,改变现存事物、创造出新事物。
     
    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解放思想是守正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守正创新,意味着以突破性思维去对待现存事物,突出的是摆脱思想封闭状态,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惯性,运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维方法揭示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和新规律,获得事物发展新的“真知”。守正创新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强调人的思想要永远保持开放状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内含创新要求;同时,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而是把思想解放到实事求是上去,力求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内含守正要求。
     
    守正创新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实事求是是守正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守正创新,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以守正为前提,建立在事物发展规律之上。而规律为事物本身所固有,隐藏和包含在事物之中。从“实事”中求得规律,正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守正创新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强调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和本本出发,内含守正要求;同时,实事求是不是简单地感性直观地就事论事,而是以“求”为中介,超越事物的现象状态,揭示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内含创新要求。
     
    守正创新与与时俱进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与时俱进是守正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守正创新,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创新,具有社会历史性。时空条件变化,创新必须依时进而进,立足新的变化了的实际,从新的变化了的条件出发,创造出新的内容和形式。守正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与时俱进,强调思想认识要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与客观实际同步前进,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始终与事物发展进程相一致、相符合,内含创新要求;同时,与时俱进不是思想认识的盲目冒进,而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本质特征的前进,内含守正要求。
     
    守正创新与求真务实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求真务实是守正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守正创新,不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也不是搞“花架子”、不务实效的形式主义,更不是主观随意地莽撞蛮干,而是立足实际,坚持实干精神和实干作风,创造出反映客观实际发展变化的新的认识成果和新的实践成果。守正创新是求真务实的内在要求。求真务实,强调真理来源于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探求事物发展规律,发现和掌握真理,内含创新要求;同时,求真务实要求在规律性认识即真理的指导下,脚踏实地地去做、去实践,内含守正要求。
     
    可见,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无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都离不开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同样,守正创新,也离不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三、守正创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论中具有相对独立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运用中国语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精髓作出的凝炼概括。它们的内涵中已经逻辑地蕴含着守正创新的要求,何以再提出和强调守正创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多种视角,其中,联系它们在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方面各自所强调的侧重点来认识,是一个重要视角。
     
    解放思想的重心落在主体方面。“思想”是主体的灵魂,是主体借助于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具有系统属性,根据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存在着封闭思想和开放思想两种状态。封闭思想中,思想系统各要素呈现静态和封闭状态,主体看不到现实事物变化,或不接受输入的外部信息,固守既有思维方式,思想停滞在既有的形式和内容水平上。开放思想中,思想系统各要素呈现开放和动态状态,主体不断变革思维方式对源源不断输入的发展变化着的外部信息做出新的回答,引起既有思想形式和内容发生改变。解放思想是主体使自身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对自身思想进行重构以正确反映客体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侧重讲的是认识世界对主体的开放思想状态的要求。实事求是的重心落在客体方面。客观存在着的“实事”中有“是”,“实事”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正确认识“实事”,关键在于求“是”。“求是”必须以“实事”为前提和基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侧重讲的是物质世界的特性及其对主体认识世界的要求。与时俱进的重心落在发展方面。“进”就是前进、发展,既指客体层面物质存在方式的“时进”,体现任何事物都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又指主体层面认识本身的“识进”,体现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突出了“时进”对“识进”的决定作用,“时进”是“识进”之根据,“识进”是“时进”的必然要求,主体的认识要因“时进”而进,依“时进”而进,随客观事物同步发展,侧重讲的是物质世界存在方式对主体认识世界的要求。求真务实的重心落在实践方面。务实就是致力于实在的事情,就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是彰显现实性和效果性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求真务实既要求“务实以求真”,意指对事物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人们只能在实践中发现,而且只有在实践取得最终实效时才能完成;又要求“求真以务实”,意指人们必须按照事物的规律现实地改造事物,而且只有取得最终实效才是有效的改造,侧重讲的是实践特别是取得实效的实践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中的基础作用。
     
    总体上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概括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精髓方面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展现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现象与本质、认识与实践等人与世界的多重矛盾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多层次、多样性的,还包括事实与价值、可能与现实、现实与理想、现在与未来等矛盾关系。这些关系尚未予以鲜明的展示。二是,对“主体”“客体”“发展”“认识”“实践”等范畴主要是从整体综合的概念上以及把它们各自作为一个整体与其它范畴相对应进行把握,概括的是基于整体综合概念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事实上,这些范畴本身也都具有内在的层次性,诸如“客体”是一个过程性的存在,包括客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事物的发展方向存在着多向度,相对于人而言有着有利和不利之分;认识和实践本身因其内部要素的本质变化,也都具有性质上的区分,等等。这种区分尚未予以细致的说明。三是,在解决人与世界矛盾关系的途径上,侧重着眼“客体对主体的要求”,即客体被认识和被改造过程中客体本性及其存在方式所决定的主体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主体的思想和实践条件等。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不仅存在“客体对主体的要求”,还存在“主体对客体的要求”,或者说主体对理想客体的追求。主体是理想型、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存在,总是按自己的需要和尺度去理解客体、改造客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人类世界看作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世界,明确提出自己理论的根本功能和使命,不是停留在认识规律、解释世界上,也不是停留在一般地重复式地改造世界上,而是以人类最终解放为价值旨归,指导人们自觉利用规律指导实践,不断改变世界,创造出人类新世界,突出的是主体性原则。这一价值意蕴尚未予以足够的揭示。
     
    守正创新的重心落在创新方面。创新不仅内在地包含着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现象与本质、认识与实践等人与世界的多重矛盾关系,而且将事实与价值、可能与现实、现实与理想、现在与未来等人与世界的多样矛盾关系也一一展现出来。创新与守正辩证统一,提供了现实的人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定性。这里择要说明。
     
    其一,守正创新突出了认识和实践本身的性质区分及其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不同功能。创新,从哲学视域看,属人类活动意义上的概念,在活动内在要素方面有着自身的质的规定性,特指活动方式及其最终结果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特征的活动,是标志人类活动性质和水平显著变化的范畴,其本质是对常规的突破与超越,与常规相对并共同地存在于人类一切活动之中。也就是说,认识活动本身按其内在要素质上差异,可划分为创新认识和常规认识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创新认识即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与原有认识存在质的差异并获得新质认识成果的认识活动;常规认识则在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方面与原有认识具有同质性,其成果与原有认识相比也不具有质的差异,是对原有认识的重复进行。实践活动本身也可按其内在要素质上差异,划分为创新实践和常规实践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创新实践即实践方式与原有实践存在质的差异并获得新质物质成果的实践活动;常规实践则在实践方式方面与原有实践具有同质性,其成果与原有实践相比也不具有质的差异,是原有实践的重复和模仿。马克思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优点”和方法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认识活动只能是创新认识。马克思还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这种实践活动只能是创新实践。可见,守正创新中的“创新”,将认识世界发展到创新认识世界,将改造世界发展到创新改造世界即通过创新实践改造世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认识和实践的本质要求。
     
    其二,守正创新突出了客体未来以及指向客体未来的认识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学说,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所谓“历史过程”,就时间性而言,历史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内容而言,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包括人的过去活动、现在活动、未来活动。换言之,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从过去的事物发展而来,又向未来的事物发展而去,其完整的过程性存在包括事物的过去形态、现实形态、未来形态三种样式;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服从事物自身内在规律的前进运动,现在是过去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未来又是现在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包括对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认识,形成三种时间形式,即回溯认识、同步认识、超前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旨在解决世界“往何处去”问题,彰显出鲜明的指向未来和预见未来特点。创新的“新”,即新事物,是指超越现实形态的事物未来形态,并非是现存的,而是将来才会产生或出现的。也就是说,创新认识在时间向度上,是指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超越现实的事物未来形态的超前认识。创新实践在时间向度上,是指超越实践现实形态、实际地创造出新事物的未来实践活动,也并非是现存的,而是将来才会产生或出现的。可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未来指向性。
     
    其三,守正创新突出了对人类实践规律特别是创新实践规律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一般通过观念的改造和现实的改造两个阶段完成,在对客观世界进行现实地改造之前,首先要在观念中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然后再付诸实践。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表明,在现实实践开始时,不仅已经观念地认识“未来事物”,而且“未来实践过程”也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实践是有规律的,实践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服从自身内在规律的前进运动。也就是说,对客观世界的“观念改造”,不仅包括对事物发展规律和未来状况的超前认识,而且包括对实践活动规律和未来实践过程的预先把握。在守正创新范畴中,“创新”是就过程和结果而言的,创新认识表示着创造性认识过程及由这一过程引起的新的认识成果,创新实践表示着创造性实践过程及由这一过程引起的新的实践成果,创新认识成果指导现实的创新实践,现实的创新实践过程围绕创新认识成果展开。因此,创新认识从内容上看,不能仅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超越现实的事物未来形态的超前认识,也必然要将实践规律特别是创新实践规律和未来创新实践过程纳入认识视野。可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把握实践规律特别是创新实践规律的内在要求。
     
    其四,守正创新突出了主体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和历史创造。规律通过条件开辟道路、发挥作用,条件组合不同或利用好坏,规律的具体实现方式即历史发展道路也表现出差异性,社会历史规律都是以一种发展趋势和“可能性空间”得以体现的。换言之,现实事物发展变化,由于复杂条件相互作用,不是单线、机械性地向未来发展,不仅未来形态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向未来发展的路径也具有多种可能性,其中既有有利于人类的可能性,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可能性。哪一种可能性能够最终成为未来的现实,取决于人们的自主选择。马克思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客观趋势和可能性,而人则需要确定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应当作出选择。”历史唯物主义“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站在追求人类社会进步和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立场,利用和改变规律借以发生作用的条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道路进行选择和创造。守正创新的“守”是指坚守、遵循,与弃守、背离相对;“创”即创造,与模仿、仿造相对,展现的正是人作为认识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的自觉能动和主动创造姿态,彰显出审时度势、驾驭事物发展变化性质和方向的担当作为。一方面,守正创新要求,立足现实事物并超越现实事物,以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基础,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诸多可能性进行预见,并择优选择最符合人类根本利益且最具有现实性的可能性进行把握,排除不利条件,创造可行条件,建构起事物未来理想形态的观念模型。另一方面,立足现实实践并超越现实实践,以把握实践发展规律为基础,对未来实践活动发展变化的诸多可能性进行预见,并择优选择最能实现事物未来理想形态的可能性进行把握,排除不利条件,创造可行条件,建构出实现理想客体的未来实践活动的观念模型,用以直接指导未来现实实践活动。可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性原则。
     
    综合地看,守正创新侧重讲的是主体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如何能动地把握变化、驾驭变化,推动事物朝着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方向变化发展的基本方法,回答了“理想世界应该怎样”和“人怎样不断创造理想世界”这一根本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中“世界往何处去、怎样向何处去”精髓的概括。守正创新,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世界复杂变化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永葆历史主动性、把握历史前进方向、洞察历史发展大势、趋利避害引领开辟未来美好世界的本质特征。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