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生活随笔
  • 校园文章
  • 经典文章
  • 人生哲理
  • 励志文章
  • 搞笑文章
  • 心情日记
  • 公文文档
  • 英语文章
  • 当前位置: 星星阅读网 > 心情日记 > 正文

    粤方言“姣”的词义源流和发展演变

    时间:2020-12-29 08:01:47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星星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粤方言中常用“姣尸趸笃”形容一个女性卖弄风骚,而“姣婆”则是对这类女性的谑称和蔑称。“姣”在粤方言词汇中有“风骚、淫荡”的含义,但“姣”在共同语中却无此义项。由于粤方言在中古时期已基本定型,本文将探讨从上古汉语词汇到中古汉语词汇中“姣”的源流演变,同时简述它反映出来的传统广府社会文化。

    关键词:粤方言;方言词汇;姣;源流与发展

    一、粤方言中“姣”的常见用法和含义

    (1)姣:〈动〉女人性欲发作。粤语。

    (2)姣婆:<名>浪女人。粤语。

    (3)姣尸趸笃:<形>形容女子故作娇媚姿态。粤语。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三卷》)

    在粤方言中,“姣”表示“风骚、淫荡”义,即普通话中的“风骚”;广府人也常用“姣尸趸笃”形容一个女性卖弄风骚,用“姣婆”表示对这类女性的谑称和蔑称,如清代的《新粤讴》中有句唱词所说“都算家山有福,遇着你个姣婆,今日掟(扔或摔义)了个煲,唔慌重哙好过”;此外,粤方言口语中还有以下常见用法:姣气(放荡的情感)、姣嘢(淫荡的女人或风流韵事)、发姣(卖弄风骚、举止轻佻)、姣到交关(交关,表示程度深)、捉姣(捉奸)、姣婆遇着脂粉客(形容臭味相投)、姣婆点守寡(风骚放荡的女人不能安分守寡)、又姣又怕痛,见人生仔又眼红。“姣”还用于造词,如翠蓝色在粤方言中叫“姣婆蓝”,因其色彩鲜艳,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显得妖冶而被冠名。

    “姣”在粤方言中单指女性,如“咸湿”单指男性,与人的色相和性欲有关,含有戏谑义和蔑视义,粤语音读作[hau4],宋代《广韵》中注为“平声肴韵胡矛切”。

    二、“姣”的词义源流和发展演变

    “姣”不见收于《说文解字》,但它却是一个源流古老的词。

    (一)上古时期(先秦两汉):

    (1)《晏子春秋》:“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耶?’晏子对曰:‘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按:由“老”与“少”相对可推“恶”与“姣”相对,《说文解字》释“恶”为“过也”,此处形容女子丑恶,则“姣”为褒义,此处形容女子美好。相似用法见于《方言·卷一》的“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或谓之姣……”和《史记》的“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

    (2)《左传·襄公九年》:“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按:放弃(寡妇)本分而修饰爱美,不可以称作贞洁(好)。因此“姣”指女性修饰爱美,作动词。

    (3)《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王逸注:“姣,好也。服,饰也。”按:姣,好也,形容衣服华美。此种用法还见于后代,如汉张衡《南都赋》的“男女姣服,络绎缤纷”;唐陈子昂《感遇》的“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明刘基《郁离子·石羊先生》的“周人有好姣服者,有不足於其心,则忸怩而不置,必易而后慊”。

    (4)《荀子·非相》:“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按:“姣”指男子身材高大健美。相似的用法见于《吕氏春秋·达郁》的“公姣且丽”和《孟子》的“惟目亦然。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小结:上古时期,“姣”主要用于形容容貌或仪表美好,男女通用,含褒义;也有活用为动词修饰爱美的情况。尚未出现粤方言中“姣”的义项。

    (二)中古时期(魏晋至明中叶):

    (1)《玉篇》(南朝梁):户交切。淫也。又音狡,妖媚也。相同用法见于《抱朴子》(晋)“抱朴子曰:南威青琴姣冶之极……”按:姣,妖冶也,形容女性妖艳;《通志·卷一百十一》)(宋):“召洛浦之宓妃,咸姣丽以蛊媚兮……”。

    (2)《法苑殊林》(唐):“如今彼士夫,断截分陁利,拔根重负去,便是奸姣人……”按:姣,奸邪也。形容男性道德品行低下。

    (3)《旧唐书·泥婆罗》(唐):“泥婆罗国,在吐蕃西。其俗翦发与眉齐,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缀至肩者以为姣丽。”按:姣,美也。形容女性貌美。相似用法见于《通志·卷一百五十三》(宋):“……㥄性暴慢,宠妾冯氏长且姣……”。

    (4)《通志·卷一百二十一》:“石苞字仲容,勃海南皮人也。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故时人为之语曰:‘石仲容姣无双。’县召为吏……”按:姣,美好,形容男性的内外美。

    小结:中古时期,“姣”继承了上古时期的“形容男女仪表或容貌美好”的义项,并由此引申出形容女性“妖冶”和男性“奸邪”的新义项。

    (三)近古时期(明中叶到五四运动)

    (1)《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五》:“昔齐以女乐馈鲁,而孔子行秦,以女妓遗戎,而由余出良以冶容哇姣,蛊心丧志,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伦,实由兹起……”按:姣,妖冶。相似用法见于《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的“天兴元年冬十二月,帝亲出師。授西面元帥,性淫姣,常思乱,以快其欲……”。

    (2)《清朝文献通考·卷三百·俄罗斯》:“男子与妇人遇,男子免冠,妇人立地而叩,以去髭髯为姣好,发卷者为美观……”按:姣,貌美也。

    小结:近古以来,“姣”的用法沿用中古的“妖冶”和“貌美”,无新义项。由此,“姣”的用法相对稳定为两种:一是“姣”[jiao1],美好义;二是“姣”[xiao3]。前种用法在普通话中仍沿用“美好”义,如“面容姣好”,但后种用法在普通话中消失不用,粤方言有保留。

    三、“姣”体现出的传统广府社会文化

    “姣婆多笑,野猫多叫”、“姣婆多亲戚”、“姣婆点守寡”、“姣婆遇着脂粉客”等谚语体现出历史上广府人对于女性的德行有着严格而保守的要求,值得肯定的是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起到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广府文化未曾遭遇欲望横流的历史,家庭伦理和社会风气都趋向良好。这些负面的文化因子需要当代广府人鉴别而谨慎使用“姣”一词。

    总结:“姣”的词义从上古到当代经历过扩大与缩小,在普通话中仍稳定保留的义项是“容貌姣好”的“姣”[jiao1],在粤方言甚至客方言中仍稳定保留下来则是“放荡”义,还单指女性,不再表示“美好”义,“美好”义已由“靓”、“正”、“型”等词表示。

    参考文献:

    [1]侯文学.说“佼(姣)”美[J].北方论丛,2007,(01).

    [2]黄小娅.姣尸趸笃[M].羊城沧桑2.花城出版社,2012.

    [3]许宝华、(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招子庸.粤讴[M].上海:上海华通书局出版,1929.

    [5]谭赤子.古代汉语和广东的方言[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 爱情文章
    • 亲情文章
    • 友情文章
    • 随笔
    • 校园
    • 哲理
    • 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