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插入语“可以说”
时间:2021-01-08 16:01:42 来源:星星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人
【摘 要】可以说”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通过词汇化已经虚化为插入语。结合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发现:“可以说”在句中有两种结构,“可以说+X”、“X1+可以说+X2”;语义功能有推论、解释、评论、补充功能;语用功能有主观性、语篇组织和焦点信息凸显功能。
Abstract:“可以说”is frequently used in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and has became the parenthesis through lexicalization.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database ,we find “可以说“has two positions“可以说+X”、“X1+可以说+X2” in sentence;The semantic role of “可以说” include deduction、explanation、comment and supplement. The pragmatic role of “可以说”include subjectivity、context arrangement and prominence of important information.
一、引言
插入语的使用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1],主要特点有:形式的相对凝固性,区别于临时短语与词;结构分布的附着性,不与核心句发生句法结构关系,但是必须与核心句同时出现,不能离开核心句单独出现;语义的非命题性,不构成命题意义,帮助体现语言的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可以说”在现代汉语口语表达中经常使用到,根据其功能和表层形式划分,属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类插入语。对于“可以说”的意义和用法,学界相关研究甚少。本文将依托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结合三个平面理论、话语分析理论,全面考察“可以说”的句法位置、语义功能、语用机制。
二、“可以说”的句法位置与语义功能
首先,从“可以说“自身形式来看。插入语按内部结构划分,可以分为:完全凝固结构与半凝固结构。“可以说”属于完全凝固结构,也即总是以固定的整体形式出现。关于“可以说”到底是词还是短语学界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插入语的”可以说“已经词汇化了,可以看做是副词,其意义不是”可以“与”说“的简单相加,这种观点认为”词汇化“是插入语形成的重要来源。”[2]另一种观点认为”可以说”是偏正结构的短语。我们认为将“可以说“看作是短语更为恰当,因为与双音节的说类插入语”按说、甭说、据说”等相比,“可以说”语义虚化程度与黏着程度并不高,我们有时在使用时会将其扩展为”可以这么说“、”可以那么说“。但同时与临时短语不同,”可以说“不能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不是情态动词”可以“与动词”说“的简单组合。其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具体的使用环境中。所以,我们将“可以说”看做固定短语。
其次,从“可以说“的句法位置和句法形式来看。根据语料统计,”可以说“主要分布在句中、句首,尚未发现出现在句末的情况,这与插入语的性质与功能有关。”可以说“主要有两种句法形式:可以说+X、X1+可以说+X2(其中X表示语料)。”X1+可以说+X2“又存在两种形式:”X1,可以说,X2“与”X1,可以说X2“。此外,通过观察语料我们还发现,“可以说“经常与”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副词”也”、“简直”、连词“因此“等连用来增强其语义和语用功能。
插入语的语义功能主要通过对核心句语义施加影响来体现。以下就“X1+可以说+X2”这一句法位置,通过分析X1、X2的语义关系来考察“可以说”的语义功能。
(一)推论功能。1.许多民歌看来虽然很简单但却百唱不厌,你改动它的一个音都是很困难的,因此, 可以说民间音乐是人民的集体创作。(《中国民间音乐讲话》)2.我们发现已经开始形成了一批规模企业,是乡镇企业中的骨干力量。因此 可以说 ,乡镇企业发展初始阶段出现的问题正得到解决,组织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简明新闻学》)
通过以上两例我们发现,“可以说”连接的两个核心句“X1、X2”之间是前提或现象与推论的关系,其中有一番推理的过程,其语义结构可以分析为:“现象+可以说+推理的结论”。此外,通过对语料的筛选,我们还发现,“可以说”经常与连词“因为“连用来增强其推论的功能。
(二)解释功能。1.条件反射在动物和人的生活中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可以说 ,没有它就不能生存。(《心理学通俗讲话》)2.研究方法问题,与文学观念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 ,有怎样的文学观念体系,就有怎样的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 文艺大趋势》)
不难发现,与上述的推论关系相反,核心句“X1、X2”之间存在一种解释关系,前句是一种结论性的陈述,后句是对该结论的进一步解释、分析,其作用在于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同时帮助听话者理解该结论的含义。语义结构可以分析为:“结论+可以说+现象”。
(三)评论功能。1.像这样的见面礼可真有意思,既友好,又不一般化,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见面礼。(《时代洪流》)2.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就曾指出:“我们党的历史, 可以说 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人〉发刊词》)
核心句“X1、X2”之间是一种现象与评论的关系,前句是对现象的说明,后句表达了说话人对该现象的主观评价、态度。此处使用插入语“可以说“的作用在于增强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正确性与恰当性,既不尖锐、也不含蓄。同时也体现了”可以说“表达情态的语用功能。如果将”可以说“删除,直接引出作者观点,会使得观点过于绝对。该语义结构可以看做:”现象+可以说+评价“。
(四)补充功能。1.这是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以说 是一种有组织形式的、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刑法总论》)2.你可以说它是风景画,也可以说它是山水画,还可以说它是动物画。《吴作人》
与前面几项语义关系都不同,核心句“X1、X2”之间是一种补充说明的关系,处于一个语义平面,后句对前句没有论及的问题进一步说明。通过观察语料,我们发现当表示补充关系时,“可以说“经常与”也、还“等表重复的副词连用,以明示前后句的补充说明关系。与前面几项语义关系都不同,“X1、X2”之间处于同一个语义平面,因此语义结构可以分析为:”现象/结论+可以说+现象/结论“。
三、“可以说“的语用功能
(一)主观性功能。随着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等学科的兴起,学界普遍认为:“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内容,还要表达言者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情感和态度。”[3]插入语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语用现象,是语言中表达主观性的语言形式,是表达言者主体的显性方式。
1.我们可以说 ,人类远古宗教生活的神话遐想,迄今仍给人以“美的感受”,仍保持着它那“永久的魅力”(《宗教与文化》)。例1的“可以说”是说话人直接发表出来的评论,是一种认识句。这个句子形式上的主语即语法主语是“人类远古宗教生活的神话遐想”,但还存在一种更高层面的言者主语“我们”。语料中我们发现,”可以说”前面时常带有人称代词“我、我们“, 用以凸显说话者的观点、态度。插入语“可以说”的使用不在于表达命题意义,而是使得语句带有很明显的说话人的主观印迹,表面说话人的立场、情感。把“可以说”删去并不影响句子基本意思的表达,但能影响话语的情态功能。“可以说”的使用可以为说话人的观点、态度提供正确性和适合性,更易被听话者接受。
(二)语篇组织功能。前面说到,插入语依附于核心句之上,不能单独存在,那么插入语与核心句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们认为插入语与核心句之间是一种连接关系,也即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两大功能。此外插入语的语篇组织功能还涉及话题的引入、延续、切换拉回,主题推进等方面。
1.衔接功能。语篇的衔接主要指:“当语篇中某一成分的解释依赖于另一个成分时,便会出现衔接关系。”语篇衔接的手段有: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词汇衔接。我们认为插入语的衔接功能指的是插入语在语篇中充当连接词的功能。此外·我们发现插入语不同的句法位置起着不同的语篇组织功能。“可以说”的衔接功能主要出现在“X1+可以说+X2”这一句法分布中。
(1)如果说1919年还只是少数或极少数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社会主义,可以说,此时是全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北京日报》)
例(1)中,如果把“可以说”去掉,会发现前后核心句X1和X2间的语义衔接不紧密,由于插入语”可以说“的存在,预示着语篇中还有其他意义出现,使得X1和X2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更凸显。虽然“可以说”不参与语篇意义的构建,但对话语的组织、调控,话语的理解方向起着预示作用。总之,“可以说“在语篇中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经过词汇化作用,已经虚化为一个连接词,在语篇中起着衔接作用。
2.语篇连贯功能。语篇连贯主要包括“形式连贯和内容连贯两个方面”。[4]语篇形式的连贯主要是指插入语的标记功能,例如在语篇中充当起始标记、终结标记、推论标记等。语篇内容的连贯主要指这插入语的话题功能,例如引入话题、切换话题、找回话题、维持话题等。从语篇形式连贯功能来看,结合前文对“可以说“的语义功能分析,我们认为”可以说“在语篇中具体充当推论标记、解释标记、评论标记、补充标记。从语篇内容连贯功能来看,结合前文对”可以说“句法位置分布的分析,我们认为”可以说“在语篇中起着维持话题的功能,通过对篇章信息的推理、解释、补充来进一步维持当下话题。
(三)焦点信息凸显功能。句子的语义信息存在新信息和旧信息,其中新信息是句子的焦点信息。交际中人们常常借助一系列手段来明示、凸显新信息,例如句子重音、关联词、插入语等。根据汉语语言学界现有研究,从位置分布来看。普遍认为汉语句子焦点信息位于句末。“可以说’的句法位置有两种:可以说+X、X1+可以说+X2。“可以说”在句中充当焦点信息凸显标记,通过发挥其推论、解释、评论、补充的语义功能,来引导人们注意其后的新信息。
参考文献:
[1]司红霞.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3).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7).
[4]殷树林.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施静雯,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二年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